新生儿糖尿病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研究
2018-10-18毛早兰
毛早兰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新生儿糖尿病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以及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病例为该院2017年3—9月期间接诊的10例新生儿糖尿病,所有患者均实施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以及动态血糖监测,随机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糖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血糖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糖尿病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动态血糖监测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患儿血糖恢复,便于患儿尽早出院,相对而言,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糖尿病;皮下胰岛素输注;动态血糖监测;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4(a)-0134-02
临床上将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出现的糖尿病定义为新生儿糖尿病。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糖尿病属于一种单基因突变疾病,迄今而至,已有研究资料证明十几种基因都和新生儿糖尿病有关。随着对新生儿糖尿病的研究,早期对新生儿糖尿病的治疗有助于降低高血糖对新生儿健康生长以及發育的影响,在具体治疗方面采用的药物为胰岛素,由于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方式与人体胰岛素生理模式较为接近,因而可在新生儿糖尿病治疗中发挥作用,在治疗期间为避免血糖过低或者血糖波动太大的情况,治疗同时还应进行血糖监测,有效的护理能够保证治疗效果[1]。该文结合该院2017年3—9月期间接诊的10例新生儿糖尿病,探讨综合护理对其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动态血糖监测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该院接诊的10例新生儿糖尿病,所有患者均实施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以及动态血糖监测,随机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5例。观察组男3例、女2例,出生时间13~45d、平均出生时间(18.4±5.1)d,均为剖宫产。对照组男2例、女3例,出生时间14~40 d、平均出生时间(18.9±5.0)d,均为剖宫产。经询问两组新生儿家属均无糖尿病疾病史。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各类资料完整,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方法:所有新生儿糖尿病均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并实施动态血糖监测,使用0.45%含钠溶液进行补液扩容,胰岛素用量为0.1 U/(kg·h),常规头孢噻肟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将持续皮下注射调整为皮下注射,每4 h 1次,每次用量为0.5~0.6 U,根据患者血糖检测结果对剂量进行调节。治疗同时采取不同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新生儿糖尿病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常规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新生儿安全护理等[2]。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基础性护理与对照组保持一致,综合护理措施包括:①胰岛素皮下注射护理,在对幼儿在间隔性皮下注射胰岛素过程中,考虑到患儿年龄较小,因而需要严格遵医嘱控制好药物剂量,对于抽取的胰岛素使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根据稀释比例保证剂量的准确性。在穿刺过程中,考虑到患儿年龄较小、皮肤细嫩,可将患儿皮肤捏起来,并将进针角度控制在15~30°,不同穿刺期间需要更换部位,并对穿刺后的皮肤变化进行观察;②胰岛素泵护理,皮下胰岛素持续注射过程中依靠胰岛素泵保证用药的精准性,考虑到患儿下腹部距肚脐4 cm范围内脂肪丰富,因而可将胰岛素泵安装在这一位置,穿刺后同样要注意观察穿刺位置是否存在红肿、渗液等情况;为减少皮下注射期间感染风险,在使用3 d左右需要对输注装置进行更换[3];③血糖监测护理,血糖监测便于掌握患者用药效果情况,对于调整药物用量以及预防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常规监测难度较大,因而可对患儿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每日对指尖血糖测量8次,根据监测结果将数据输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系统探头安装在肌内注射部位,降低患儿肢体活动对探头监测结果的影响,由于患儿皮肤细嫩,还需要定期检查固定探头位置的皮肤情况,对于出现的湿疹、红肿等应及时处理[4];④并发症处理,患儿治疗期间极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对于酮症酸中毒的预防需要定期检测尿糖、尿酮体含量水平,如果上述指标升高,说明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对于酮症酸中毒需要心电监护,禁食,遵医嘱使用0.9%含钠溶液扩容,及时补液,检测血气指标,视情况增加胰岛素药物用量,调整补液量。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②血糖恢复到正常血糖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③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评价指标
患儿血糖稳定到4.6~9.1 mmol/L时可出院。
1.5 统计方法
整理两组新生儿糖尿病患儿治疗资料,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分析,血糖情况使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差异性对比使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n(%)]表示,差异性对比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空腹血糖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血糖指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糖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儿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对比
治疗期间并发症包括发热、血脂异常以及酮症酸中毒,每例患儿只有1种并发症,观察组共2例,所占比例40.0%;对照组中共有3例,所占比例为60.0%,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對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该文研究中对新生儿糖尿病均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动态血糖监测,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较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患儿血糖水平能够更快的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治疗护理。两组患儿血糖均恢复正常,但是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较长,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也略小于对照组,总体而言,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胰岛素治疗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5]。
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治疗期间能够更加全面的新生儿进行护理,依靠更加精细化的胰岛素注射护理、胰岛素泵使用护理、血糖监测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等保证了患儿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安全性,依靠动态血糖监测及时掌握患儿的血糖变化,便于快速做出应对,由于具有动态性与针对性优势,因而新生儿糖尿病患儿恢复更快,在治疗期间能够保证胰岛素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鉴于新生儿糖尿病病例极少,因而后续应继续加大病例资料的收集和研究[6]。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糖尿病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动态血糖监测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患儿血糖恢复,便于患儿尽早出院,相对而言,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岫,苏喆,潘丽丽,等.葡萄糖激酶基因杂合突变致新生儿糖尿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7):652-654.
[2] 王睿.新生儿糖尿病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113-114.
[3] 张静,陈虹,陈瑞敏.新生儿糖尿病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5):393-398.
[4] 汤小英.新生儿糖尿病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6):2950-2952.
[5] 朱静,何茳萍,张光亚,等.ABCC8基因突变与新生儿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2):2424-2428.
[6] 郝会民,付东霞,黄婷,等.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基因突变与格列苯脲疗效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3):192-195.
(收稿日期: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