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与护理措施分析
2018-10-18高萍
高萍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并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3例,回顾其临床资料与临床干预过程,总结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对其中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 干预后,83例患者空腹血糖较干预前低,溃疡面积、溃疡深度小(P<0.05),且患者满意度为97.59%。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明确其高危因素后予以相应护理措施可使患者病情有效缓解,进而使患者满意度得以提升。
[关键词] 糖尿病足;高危因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4(a)-0080-02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足属于常见并发症的一种,糖尿病患者病情进一步进展后,外周与周围的神经会发生病变,致使下肢血液无法顺畅进行流动,进而引发糖尿病足[1-2]。糖尿病足发生后,患者的下肢活动能力会逐渐丧失,并伴有感染、坏疽等,严重者甚至需截肢[3]。因此,对于糖尿病足,需明确其危险因素,积极进行预防性、针对性干预,以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率,并降低其严重程度,进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为进一步对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此次研究对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3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与干预过程进行回顾,并总结其中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共纳入83例患者为对象,均为患糖尿病足并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83例糖尿病及糖尿病足已经多项临床检查确诊,59.04%为男性(49例),40.96%为女性(34例),年龄35~76岁,平均(55.67±7.84)岁,糖尿病病程1~7年,平均(4.21±1.34)年。83例患者均已配合对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且该院医学伦理会已批准此研究。
1.2 方法
对患者糖尿病足情況、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基于此展开护理:①健康指导。主动与患者展开沟通,详细向其介绍与糖尿病足有关的临床知识,尤其注重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讲解,使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水平得以提升。同时,指导并鼓励患者自主观察足部,如足部颜色、温湿度、水肿症状等,外出时,着透气鞋袜,并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对足部进行保护。同时,指导患者注重足部卫生,坚持睡前以温水进行泡脚,以对足部血液循环进行控制。②合理对血糖进行控制。向患者介绍血糖与糖尿病的关系,指导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干预,以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展开全面的用药护理,指导患者规范对药物进行服用,以提升药物效果,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使因血糖长期过高引发的糖尿病足得到预防。③生活指导。向患者介绍饮食可能对糖尿病足产生的影响,在指导患者通过合理饮食控制血糖的同时,介绍一些利于糖尿病足预防的食物,如维生素B,并指导患者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确保热量消耗与摄入保持平衡。同时,指导患者适当展开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等,以对机体功能、微循环进行改善,并对下肢血液循环进行促进,使血管病变进程得以延缓,进而达到预防与缓解糖尿病足的效果。④心理干预。糖尿病足出现后,患者肢体功能下降或丧失,这会致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此类负性情绪又回致使患者病情进展加快,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需注重对患者展开心理干预,一方面,通过介绍糖尿病足相关知识,使患者认知不足导致的负性情绪得以缓解。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患者情绪状态的观察,展开针对性情绪纾解指导,鼓励患者通过倾诉、听音乐等方式自主缓解情绪。⑤足部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自主对足部进行检查,若有足癣、磨伤、鸡眼、胼胝等出现,需及时予以处理,并勤剪指甲,剪指甲前通过温水进行15 min的浸泡。同时,指导患者自主展开足部运动,调整为平卧状态,将患肢进行45°的抬高,维持2 min,进行足下垂活动,保持2 min,平放5 min,反复训练5~10次,并自我对足尖至膝关节处实施按摩,10 min/次,3次/sd。另外,若患者足部有伤口出现,需及时帮助患者进行换药,并及时将坏死部分清除干净,视情况实施引流,确保创面处于清洁、干燥状态,以便于新生组织顺利形成。分别于护理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血液标本,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并以数码照相计算法测定两组溃疡面积、溃疡深度。同时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调查表等级共有3个,即不满意、一般、满意,通过一般率+满意率计算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①空腹血糖、溃疡面积、溃疡深度;②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涉及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展开统计处理,并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病情变化
干预后,83例患者空腹血糖较干预前低,溃疡面积、溃疡深度小(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83例患者,表示满意的有52例,占62.50%(52/83),表示一般的有29例,占34.94%(29/83),表示不满意的有2例,占2.41%(2/83),满意度为97.59%(81/83)。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致残、致死率均较高,会对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5]。近年来,临床上逐渐重视糖尿病足的预防,而对糖尿病足进行预防的前提是了解其高危因素。该次研究经分析发现,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主要如下:①未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状态,可致使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导致下肢发生粥样硬化改变,进而引发糖尿病足。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血糖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则患者糖代谢会出现紊乱,这会导致大血管、微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致使糖尿病足发生[6]。②周围神经发生病变。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肢体端感觉会有异常出现,致使患者足部丧失保护性感觉,即形成无知觉足,足部易受损伤[7]。另外,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自主神经病变,这会降低皮肤的韧性,加之皮肤干燥的影响,感染易发生,致使糖尿病足发生。③血管病变。糖尿病进一步发展后,患者会出现血管病变,这会致使患者下肢血管出现狭窄、堵塞,下肢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糖尿病足[8]。④患者认知不足。对于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无正确认知,如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等,不会主动对糖尿病足进行预防。比如,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小伤口后,大多数患者不会予以重视,不进行处理,导致感染出现,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足。
针对以上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该次从健康指导、合理对血糖进行控制、生活指导、心理干预、足部护理等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83例患者空腹血糖较干预前低,溃疡面积、溃疡深度小(P<0.05),且患者满意度为97.59%。可见,对于糖尿病足,积极对其高危因素展开分析,基于高危因素予以护理可提升干预效果,使患者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与缓解,进而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综上,对于糖尿病足,临床上应积极展开其高危因素的分析,并予以多方面护理,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并提升其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蔡媛媛,梁海琳,俞洁.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2):155-157.
[2] 韦琼,张志凯,谭春荷,等. 保护动机理论在控制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6,30(4):434-437.
[3] 方英,戴莉敏,刘媛,等.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病人足部危险因素筛查及护理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5):560-563.
[4] 谢娟英,邹建平,张琼飞.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在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1):197-199.
[5] 臧娴,白姣姣,孙皎,等.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好发部位的特征分析及护理[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6,22(4):263-265.
[6] 通晴,任钦,张艳.全程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5):1993-1997.
[7] 胡申玲,周佩如.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分级系统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7,24(11):19-22.
[8] 张鲲鹏,段艳芹.健康信念模式在老年高危糖尿病足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6(1):85-87.
(收稿日期: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