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干预对宫外孕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8-10-18曾佳李秀红陈虹

当代医学 2018年26期

曾佳,李秀红,陈虹

(营口巿妇产儿童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当受精卵着床于子宫腔外的其他部位,并发育的妊娠过程,称之为宫外孕[1]。临床将宫外孕又称之为异位妊娠,近年来宫外孕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常见着床位置为输卵管,其中卵巢和宫颈等位置同样可见[2]。相关研究显示[3],在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间,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进而提高手术效果。本研究中,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宫外孕围手术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在宫外孕治疗方面提供有利依据,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均年龄(48.19±6.25)岁;观察组年龄30~63岁,平均年龄(48.25±6.2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80例宫外孕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全程组,每组40例。该次研究提案已经上交至医院伦理委员会,且经过审批开展。对于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自愿纳入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中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值(30.25±1.25)岁;初产妇17例,经产妇23例;未婚患者10例,已婚患者30例;文化水平:高中以下学历患者25例,高中及本科以上学历患者15例。全程组中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9.64±1.35)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22例;未婚患者11例,已婚患者29例;文化水平:高中以下学历患者26例,高中及本科以上学历患者1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各项检查完善、手术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流程讲解等,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并于术后进行生命体征观察等。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全程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见下文所示:①手术前护理干预[4]: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采用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并为其安排安静和舒适的住院环境。将同病房的病友介绍认识,并将医院的相关制度讲解清楚,增加患者对住院环境的了解度,减少陌生感。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根据其文化水平,向其讲解宫外孕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手术方法等。将患者对宫外孕病情和手术具有一定的认知度,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针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应实施护理的疏导方案,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其治疗配合度。于手术前,应做好巡视工作,术前1天,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将其手术符合条件进行了解,并做好沟通。对于患者或者家属提出的问题,应耐心回答。给予其语言上的鼓励和安慰,提前向其讲解手术基本流程以及手术室的环境等。②手术中护理干预[5]: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与其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保持微笑的表情。仔细将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核对,术中应尊重其隐私,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对于情绪过度紧张的患者,可握紧其手部,给予安抚和鼓励。③手术后护理干预[6]:手术后24小时之内,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并查看伤口恢复情况。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肢体活动情况,根据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肢体松弛训练。首先应从手臂开始,再到下肢,以保持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同时,可通过锻炼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评分量表,50分为临界点,>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50分表示患者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使用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主要评价护理人员的态度、技术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9分表示十分满意,7~8分表示比较满意,<7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度+比较满意度;生活质量采用GQOL-74量表评分,其中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均为100分,得分与之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心理状态对比 入院24 h,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出院前,全程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心理状态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40)全程组(n=40)SAS评分SDS评分入院24 h 61.02±8.56 60.52±8.46术后48 h 63.51±8.26 47.55±6.03出院前60.32±8.74 45.36±9.02入院24 h 58.84±6.02 59.01±6.01术后48 h 59.84±8.36 50.20±5.16出院前57.46±8.01 50.67±5.49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全程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后,全程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0)全程组(n=40)心理功能65.54±5.16躯体功能75.11±2.36物质生活70.54±5.21社会功能69.85±8.14 78.94±6.2585.64±7.2575.16±3.4574.51±6.89

3 讨论

宫外孕最为典型的症状为停经、腹痛以及以阴道出血等,当宫外孕破裂后,其可能导致患者阴道出血量增加,并伴随着较为剧烈的腹痛情况,严重者可能造成生命风险[7]。宫外孕在临床中一般实施手术治疗,通过终止妊娠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大部分宫外孕患者由于对疾病的了解度不足,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可直接对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8]。因此,围手术期给予相关护理措施干预至关重要[9]。为了将心理应激反应对患者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本研究中对部分宫外孕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并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研究结果中,全程组患者术后48 h及出院前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术前病房巡视以及心理护理,为其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并尽快融入到接下来的治疗中。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关于手术的相关知识,可有效增高患者的认知度,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焦虑情绪,进而加强对治疗的信心。全程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指标中,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全程护理通过术前护理干预、术中以及术后病情观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而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术后恢复。在生活质量方面,同样具有升高的优势[10]。

综上所述,在宫外孕患者的围手术期,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可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