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探究
2018-10-18何胜男吴巧珍韩琴琴
何胜男,吴巧珍,韩琴琴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 鹰潭 335000)
冠心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多发病,近几年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下,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介入手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十分理想,但是一些患者会对手术存有一定的偏见,产生较大的心理问题,影响介入手术顺利实施,不利于手术效果发挥,造成一定的并发症[1]。根据现阶段临床研究明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循证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3]。基于此,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对74例实施冠心病介入术治疗的患者,积极研究循证护理应用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74例实施冠心病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抛硬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7例。其中参照组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1.58±0.42)岁;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1.09±1.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性。此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批准。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服务,对研究组患者予以循证护理干预。①制定护理方案:调查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案的了解情况,对患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患者手术预后情况、精神状态干预情况以及常见并发症护理情况等[4]。②健康宣讲:通过途径,如组建讨论小组、开展讨论会议以及微信群、发放健康小册等,帮助患者了解冠心病相关健康知识,以及介入治疗的相关内容,使患者掌握冠心病治疗过程,提升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自信心,从而配合手术顺利完成[5]。③心理护理: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出现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从而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6]。同时也可以采用听音乐、播放视频等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给予患者抚摸、拥抱等,使患者感受到信任、亲切,从而改善紧张、焦虑的消极情绪。④适应训练及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训练,避免患者在术后因卧床不适感,导致发生尿潴留等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卧床排尿训练,术后放松训练,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7]。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1.3.1 并发症观察指标 本院患者护理后对其腹胀、腰痛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2 护理满意度观察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此次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格(百分制)进行填写,用以客观评价此次护理效果。评价等级:非常满意(100~80分)以及一般满意(79分~60分)、不满意(59分以下)。
1.3.3 焦虑以及抑郁评分 采用焦虑测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标准分为4个级别(1~4),对患者护理前后情绪变化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参照组为18.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情绪各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以及抑郁分数评定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焦虑以及抑郁分数评定情况比较(±s)
护理后42.01±5.58 56.49±5.09 11.661 7 0.000 0组别研究组参照组t值P值例数37 37 SAS评分护理前57.33±4.07 57.12±4.19 0.218 7 0.827 5护理后41.28±5.14 55.29±5.23 11.621 4 0.000 0 SDS评分护理前58.52±4.25 58.76±4.63 0.232 3 0.817 0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参照组为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胸痛、憋闷以及心绞痛、心衰、休克,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猝死,不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8]。此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59%)较高,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2.70%),均优于常规护理服务后的护理满意度(75.68%)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8.92%),同时,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也获得了极大的改善,要优于常规护理服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临床中针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极为理想,但是一些患者在长期的患病过程中,面对手术治疗会有一定的消极情绪,容易影响到术后康复效果,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基于此,如何针对冠心病手术患者围术期,配合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服务,成为本院迫切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之一[9]。通过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并且强化健康宣讲,使患者能够正确掌握治疗效果,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治疗自信心,同时患者还可以提前做好手术适应训练,有利于预防常见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预后[10]。
综上所述,对采用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积极予以循证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利于患者改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能够转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于临床中推广的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