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中的效果

2018-10-18钟迎梅李群辉

当代医学 2018年26期

钟迎梅,李群辉

(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0)

在当前胸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中,胸腔镜已成为使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手段,在应用该技术下实施胸腺切除术,不易对患者肋骨及呼吸肌带来较大的损伤,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但是作为手术治疗方式之一,手术创口不可避免,在术后极易因内外部影响发生并发症,进而影响了治疗的效果,由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很有必要。对比本院选取的68例对象开展循证护理的应用,针对并发症护理展开工作,现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行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患者68例纳入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病症类型有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10例、单纯胸腺瘤14例、单纯重症肌无力10例,排除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系统病症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4±3.4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5.5±3.37)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工作开展的内容为下: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术后护理指导,侧重于对患者术后伤口及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如果有异常现象时,及时上报医师协助其开展并发症处理[1]。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方法,护理工作开展的内容为下:第一,查询循证支持,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面,将关于胸腔镜手术、胸腺瘤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相关的措施进行搜集和整合,并结合本院现有的设备现状,深入分析搜集的资料,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方法。第二,循证护理的实施,根据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循证护理实施有以下类型:①气胸护理,由于患者在手术中其肺脏受到损伤引起,护理工作中,应对胸腔引流管妥善处理,确保导管的通畅性,并密切观察引流管的运行状态。叮嘱患者避免剧烈的咳嗽,指导和鼓励患者有效的进行咳嗽,确保呼吸通畅[2]。②血胸护理,由于手术中胸腔镜下游离,在切除胸腺组织后,使用电凝、缝扎等进行止血,受手术粘连部位分离、胸腔引流管放置止血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胸腔内出血现象。实施护理工作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工作,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性[3]。③胆碱能危象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需要使用胆碱酯酶药物进行持续性的治疗,在用药剂量不合理、麻醉刺激、手术影响等因素极易发生胆碱能危象,在实施护理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瞳孔、吞咽情况,遵照医嘱实施药物治疗[4]。④低氧血症护理,患者在手术中实施全麻插管持续单侧肺通气,极易发生低氧血症;重症肌无力患者则会有肌无力危像,血氧饱和度水平较低。护理工作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帮助患者采用半卧体位,实施拍背进行协助患者咳痰。患者疼痛不适感非常显著时也会造成低氧血症出现,护理人员应遵照医嘱实施镇痛处理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感,并采取雾化吸入措施。对于肌无力危象患者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采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患者有效呼吸,并开展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对血液中电解质浓度开展定期的复查工作[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其中采用生活质量检测简表(BREF评分)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围绕患者的心理、社会、生理及环境四部分展开。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的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 7,P<0.05),见表1。

表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BREF评分中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例数22例、一般10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4.1%,常规组满意16例、一般10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 7,P<0.05)。

3 讨论

临床中关于胸腺病症治疗方法多为外科手术治疗,以切除术为主,传统手术方法为切除术治疗。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胸腔镜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较之传统的开胸切除术,因其不易对患者带来较大的创口,疼痛程度较轻,有利于术后的恢复等优势受到患者的欢迎。但其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需要加强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患者的治疗及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6]。

本次对常规组及观察组患者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9%低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5%(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四个指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1%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6.5%(P<0.05)。分析循证护理的应用取得以上理想成效的原因是:循证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存在的最显著区别为,其护理工作的开展将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7]。基于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实施后常见的并发症类型,结合临床实践及科研成果,相应的制定了护理工作规划,进而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为患者在围术期的治疗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8]。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患者在并发症预见性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