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
2018-10-18缪春燕李薇
缪春燕,李薇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江西 宜春市 336000)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为耳鼻口科常见病,早期多以药物作保守治疗,对于一些药物治疗达不到理想疗效的患者,临床多以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此术法不仅可以将病变的黏膜与鼻息肉有效清除,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鼻腔的引流与通气功能,并且此术法给鼻腔及鼻窦正常生理功能所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小,因此,此术法可谓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最有效的术法[1]。但是,一些患者因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才采取了这种术法,对手术疗效并不信任,存在着依从性差、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临床护理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患者,试探究护理干预给其术后康复带来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择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全部采取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8~78岁,平均(53±25)岁;病程3~7年,平均(5±2)年。研究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9~77岁,平均(53±24)岁;病程2~8年,平均(5±3)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病程长短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统计学对比。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有明显焦虑抑郁表现的患者采取心理疏导,给予其健康宣教。研究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鼻腔护理:术后为患者取半卧半坐体位,将床头抬高,以减轻鼻腔气流刺激。为避免患者鼻腔血管破裂出血,应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打喷嚏、咳嗽方式;此外,应在术后2天左右将鼻腔中填塞的医用海绵拔除,并将鼻腔中的积血与血痂以吸管吸除干净,随后使用含有地塞米松、庆大霉素以及温盐水的冲洗剂冲洗患者的鼻腔,每天1次,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②饮食护理:为患者安排富含蛋白质、各类维生素的食物,务必清淡且易消化,以半流质食物为佳,禁食辛辣刺激性、粗硬、过烫的食物,每天少食多餐,尽量多饮水[2]。③认知护理与心理护理:为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采取恰当的健康教育方式,将疾病相关知识、麻醉方式、手术流程以及配合要点告知患者,提高其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鼻内镜手术的认识,消除其负性心理。同时,还可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密切关注其情绪变化,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消除其不良心理。若发现患者有异常表情,则应询问其感受与需求,并尽可能满足,以提高其心理舒适度,使其更加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④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在院外的各种注意事项,定期随访,跟踪患者的恢复状况,并定期通知患者回院复查。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率与鼻窦鼻腔评分,其中鼻窦鼻腔评分使用“鼻腔鼻窦结局二十条”进行测试,分值越高则患者鼻窦鼻腔情况越差,反之分值越低则患者鼻窦鼻腔情况越好[3]。术后康复效果判定依据为:①显效:相关症状全部消失,鼻内窥镜检查可见鼻窦口有良好的开放性,无脓性分泌物;②有效:相关症状有所改善,鼻内窥镜检查可见鼻窦鼻腔依然水肿,有少量的脓性分泌物;③无效:相关症状改善不明显,鼻内窥镜检查可见鼻窦口未开放或开放性极差,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治疗总康复率=有效率+显效率[4]。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后康复效果。研究组的术后康复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05<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对比[n(%)]
2 2 鼻窦鼻腔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鼻窦鼻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鼻窦鼻腔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的鼻窦鼻腔评分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鼻窦鼻腔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鼻窦鼻腔评分对比(±s)
分组研究组(n=25)对照组(n=25)t值P值护理前21±8 21±9 t值6.708 2.914 P值0.000 0.005 0 1护理后9±4 15±5 4.685 0.000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根治难度较高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进行性鼻塞与嗅觉功能异常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这些症状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虽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没有给患者生命带来直接的威胁,但是其突出的临床症状、漫长的病程、较高的发病率与复发率依然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针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多以鼻内镜手术为患者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借助鼻内镜直视施术区域,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可以取得更高的手术疗效;同时,鼻内镜术还是一种微创手术,其可以避免开放手术带来的痛苦,术后极少发生并发症[5]。正因为具有如上优势,所以鼻内镜术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术后康复。然而,这种手术的疗效是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的,若是患者不配合,将会影响到术后恢复效果,若是患者术后在鼻腔清洁上没有做到位,则会导致疾病复发。而常规护理仅是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采取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临床工作也较为单调、被动。而综合护理干预从健康教育、认知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鼻腔护理等角度为患者采取更加全面、更加主动的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更深入、更正确的认知,认识到配合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再加上饮食护理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对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可以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64%,与董红丽等人[7]的研究结论非常相近;同时,研究组护理后的鼻腔鼻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苏星贵[8]的研究结论相似。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患者的鼻窦鼻腔情况,实现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患者术后康复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临床应为患者积极推广应用这种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