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2018-10-18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强调一个“新”字,要求立意新、构思巧、选材精,而对一些模拟之作评价不高,甚至要求学生完全脱离范文,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使学生认为作文高不可攀,作文课成了“作难课”,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就会丧失写作兴趣,甚至厌恶写作。要克服小学生对写作的畏难心理,提高写作水平。笔者认为,“仿写”不失为一种新思路。
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文进行写作。对于仿写的重要性,高尔基曾说过:“对初学写作者,不读书、不模仿的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文学大师茅盾说得更明确:“仿写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一、仿写的益处
1.符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
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有其客观规律。学生听懂了教师所讲的知识,并不等于已经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正如学游泳的人,听懂和记住了一些游泳法则,并不等于学会了游泳。数学教学比语文教学科学,讲啥练啥,讲练紧密结合,值得语文教学借鉴。数学教学,讲完一个公式、定理,紧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公式、定理去理解一部分练习题。试想,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是除法法则,却让学生练习乘法口算,无疑是个笑话。所以,语文教学也应该像数学那样,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每学习一种文体、一种写作方法,接着就进行这方面的写作练习,趁热打铁、学以致用,更便于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
2.有助于学生“熟读精思”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在于多读多写。所谓“多读”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读的文章要多;二是对好的范文读的遍数要多。编选到语文课本的文章,多数是名家名篇或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典范性,理应反复阅读,让学生真正通顺流利地读下来。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检查每位学生的诵读效果,但是,如果把讲读教学和仿写结合起来,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篇文章读的遍数多,像小和尚念经那样有口无心也不行。中国传统的阅读方法讲究“熟读精思”,这样收益才会更大。而把讲读教学和仿写结合运用,不仅解决了“熟读”的问题,也解决了“思考”的问题。
3.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读写能力
不少学生对语文的读写不感兴趣,一个重要原因是语文读写能力提高较慢,通过短时间的努力,看不到明显的进步,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果把讲读教学和仿写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从自身或班级看到熟读提高写作能力的生动事例。这些事例,学生看得到、摸的着,听起来格外亲切,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作文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仿写是综合学习的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仿写的好处,就会对熟读课文比过去更有兴趣。只要把读写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熟读课文、勤于思考,就能在作文中看到进步,读写能力就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仿写的措施
1.多读、熟读、深思
多读可以采集储备词汇,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仿照某篇作品的语言风格来写,文笔就自由舒展,畅通自然。熟读,能强化记忆,对书中的精妙之处,领会深、记得牢,模仿时能笔随意转、左右逢源。但是,多读、熟读不能兼收并储,要选择合乎规范、切合现实的例文来读,反复斟酌文中的立意、章法、风格等,确实值得模仿,才可以试写。试写时要据己所长,取己所需。反复试写一段时间后,不能只停留在“依葫芦画瓢”,要实现“扔葫芦画瓢”的目标。
2.先简后繁,循序渐进
模仿应先从局部模仿入手,由模仿句段逐渐扩展到仿章法、仿风格,进而达到全面模仿,先求形似,再求神似,最后达到形神兼备,推陈出新。例如:学过《一面》后,可以仿写人物肖像;学过《口技》后,可以仿写场面描写;学过《荔枝蜜》后,可以仿写借物抒情的写法等等。
3.求异创新,主动突破
模仿是创新的手段,创新才是写作的目的。模仿到了创新阶段,就要走自己的路。对仿写的范文既要能入乎其内,又要能出乎起外;既要从例文中取法,又不要为某种程式所圈。只有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才能有选择的吸收别人的长处,并有所突破和发展,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和个性。
笔者的实践证明,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通过仿写训练,让学生从模仿到独自创作,是学生作文“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致力于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正确有效的仿写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教师自身写作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