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节阴阳跷脉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2018-10-18王瑞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9期
关键词:补法配穴泻法

王瑞峰

(山西省阳泉市阳泉煤业集团第三医院,山西 阳泉450000)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目不眠”等,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睡眠质量差,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睡后易醒、多梦、早醒等[1]。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也可以表现为时睡时醒;重者彻夜不能入睡,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西医治疗采用安眠镇静类药物,易产生成瘾性和耐药性,不良反应多,且停药后易出现戒断症状。笔者经多年临床观察,应用调节阴阳跷脉治疗失眠,辨证施治,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均来自2013—2016年阳泉市阳泉煤业集团第三医院就诊的失眠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25~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4年。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7~7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①入睡困难:静卧30 min以上仍然不能入睡。②睡眠维持困难:即早醒或易醒。早醒指凌晨5点以前醒来;易醒指睡后容易被轻微声响惊醒或无明显原因醒来,通常夜间醒来2次以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③以浅睡眠为主:患者诉睡得不沉,梦多而长,甚至出现噩梦。④日间疲乏、头晕明显,无法正常工作与学习。⑤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2-3]。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未使用精神药物或停止服用有助睡眠的药物2周以上者。

1.4 排除标准 由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疼痛、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引起的失眠;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舒乐安定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4021484),每次2 mg,每日1次,睡前1 h口服,先服20 d,疗效不佳继续服用10 d,共30 d。

2.2 观察组 调节阴阳跷脉治疗。选穴:主穴为照海、申脉。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肾不交加肾俞、心俞、太溪;胃腑不和加胃俞、足三里;肝胆火旺加肝俞、胆俞、行间。随症配穴:眩晕加风池;健忘加百会、志室;多梦加厉兑、隐白。均为双侧取穴。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申脉用泻法,照海用补法;心脾两虚配穴心俞、脾俞用补法;心肾不交配穴肾俞、太溪用补法,心俞用泻法;胃腑不和配穴胃俞、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肝胆火旺配穴肝俞、胆俞用补法,行间用泻法;厉兑、隐白三棱针点刺放血。余穴常规针刺。背俞穴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每晚安睡6 h以上,并持续1个月以上,偶有睡眠差,但不超过2 d,且不服用安眠药;显效:每晚睡眠4~6 h,偶有不寐,但连续不超过3 d,能自我调节;好转:睡眠4~5 h,偶有不寐,但连续不超过5 d,自我调节差;无效:治疗前后睡眠无明显改善,或能入睡,但不足3 h,偶能睡眠4 h以上,但连续不超过7 d。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疗效比较 见表1。

(2)不同疗程痊愈例数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失眠患者不同程度痊愈例数比较[例(%)]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0岁,2015年9月5日就诊。主诉:4年前因工作压力大且常年倒班熬夜,出现夜晚不易入睡,睡后梦多,易惊醒,醒后不易入睡,每日睡眠时间不超过4 h,白天常感头昏头痛,症状逐渐加重。遂要求针灸治疗。就诊前,每日睡眠1~2 h,甚至有时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刻下症: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细弱。诊断:失眠(心脾两虚型)。取穴:申脉、照海、心俞、脾俞、百会、风池。治疗1周后,失眠症状明显改善,每晚睡眠4~5 h,多梦,醒后神疲乏力、头晕头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巩固治疗2个疗程,睡眠时间达6 h以上,伴随症状消失,已能整夜熟睡。随访3个月,睡眠较好,达到临床治愈。

5 讨论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失眠症发病率日益上升,严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学习。西医常采用安眠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易产生药物耐受性、依赖性,反而加重失眠,还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及肝肾中毒反应。中医认为,引起失眠的病因繁多,但总与肝、脾、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改变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衡。《灵枢·寒热病》曰:“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灵枢·阴阳大惑论》则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经络之阴阳盛衰也可影响睡眠。《灵枢·脉度》云:“跷脉者……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跷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足太阳经进入头部后分属阴跷和阳跷二脉,阴阳两脉相交,并行环绕于目。跷脉经气之盛衰决定人的觉醒与睡眠,并通过其主目之开合的功能体现寤寐的生理状态,阴跷脉气盛则目合而入睡,阳跷脉气盛则清醒而目张。由此可知,阴阳跷脉的功能关系到人的活动与睡眠,阴跷、阳跷功能失调,阴不入阳,阳不入阴,故而失眠。照海属足少阴肾经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亦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二穴阴阳相应,补泻相宜,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均衡人体阴阳,可调整恢复阴阳跷脉平衡,使阴平阳秘,神有所安,而阴阳平衡,失眠自愈[4-5]。结合临床辨证,心脾两虚者补心俞、脾俞以补益心脾;心肾不交者补心俞、肾俞、太溪以交通心肾;肝胆火旺者补肝俞、肾俞,泻行间、厉兑,以平肝降火。诸穴合用,阴阳调和,安神宁心。

总之,针刺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补法配穴泻法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浅析应用“补法”治疗慢性肝病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针灸资生经》五腧穴之井穴应用研究*
太阳穴
薛一涛教授运用补法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