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分析
2018-10-17河南省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461000李丹
河南省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461000)李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进入我院的晚期结肠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42~63岁,平均年龄(48.29±4.09)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本次治疗之前,全部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治疗,用5%的葡萄糖500ml将奥沙利铂(连云港杰瑞药业有限公司,50mg,国药准字H20103049)130mg/m2溶解,采用静脉滴注,静脉滴注2~4h,每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用5%的葡萄糖500ml将奥沙利铂130mg/m2溶解,静脉滴注2~4h,第一天,每2周治疗一次。之后在早餐、晚餐后半小时口服2500mg/(m2·d)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0.15g,国药准字J20080101),连续服用2周,停药1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完全缓解:原发病灶消失时间>4周;部分缓解:病灶大小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时间超过4周;病变进展:病情变化不明显,时间<4周;病变稳定:患者出现新病灶,或者患者没有出现新病灶但是原发病灶增加超过25%。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毒副反应按照WHO化疗药物标准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当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近期临床疗效 通过对比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可以发现对照组总有效率48.72%,治疗组总有效率71.79%,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附表1。
2.2 对比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的毒副反应总发生20例(51.28%),治疗组的毒副反应总发生23例(58.97%),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数据见附表2。
3 讨论
针对晚期结肠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辅助,同时结合其他支持治疗。卡培他滨是一种骨髓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和干扰RNA和蛋白质(protein)合成,主要用于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和胃癌的治疗。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是一种可以在体内转变成5-FU的抗代谢氟嘧啶脱氧核苷氨基甲酸酯类药物,这种药物本身没有细胞毒性[1],但可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5氟尿嘧啶,其结构通过肿瘤相关性血管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肿瘤所在部位转化而成,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5-氟尿嘧啶对正常人体细胞的损害。奥沙利铂作为新的铂类抗癌药,具有细胞毒作用,分析奥沙利铂的药理毒理,有相关研究显示人结直肠癌癌O型中,表现出良好的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抗衡肿瘤活性作用[2]。分析其药代学,就算是在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也仅有可过滤性的清除减少,并不会增加其毒性,奥沙利铂会出现铂类化合物的一般毒性反应,与DNA结合迅速,最多需15分钟,其中包括一个48小时后的延迟相。通过对比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可以发现对照组总有效率48.72%,治疗组总有效率71.79%,两组在总有效方面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毒副反应,对照组的毒副反应总发生20例(51.28%),治疗组的毒副反应总发生23例(58.97%),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其临床近期疗效良好。本次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临床样本量过少,仍然需要临床进行更加深入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附表1 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n(%)]
附表2 对比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