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4例妇科常见病普查中宫颈癌早期筛查结果分析
2018-10-17黄海英
黄海英
宫颈癌属于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 该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伤害[1]。临床上,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筛查。宫颈癌属于妇科中一种可预防的疾病, 在及时发现癌变前, 做到防患于未然[2]。妇科常见病普查可为女性提供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渠道, 其主要通过LCT联合HPV-DNA检测方式进行筛查,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3,4]。本次研究中, 主要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南沙区南沙街接受妇科常见疾病普查的妇女选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其在妇科常见病普查中宫颈癌早期筛查结果, 相关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南沙区南沙街接受妇科常见疾病普查的1384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 均自愿参加, 年龄35~64岁, 平均年龄(40.26±9.14)岁;其中年龄35~39岁占 235例 , 年龄 40~49岁占 434例 , 年龄 50~59岁占598例, 年龄≥60岁占11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子宫切除术史、宫颈手术史, 且在此之前, 并未进行过任何宫颈癌或者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筛查。所有研究对象均已婚, 且具有生育史;孕次1~4次, 平均孕次(1.21±0.94)次。
1.2 方法 本研究受检者均进行LCT、HPV-DNA检测。①对于HPV-DNA检测, 根据基因分型进行。使用采集刷,插入受检者的宫颈管中, 旋转(顺时针)3~4圈后, 将其放置于缓冲保存液中, 并密封保存于温度在4℃的环境中。使用反向杂交信号扩大检测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 主要为高危型,排除低危型[5]。②LCT检测, 标本采集同上, 采集后放置于细胞保存液中, 在常温下储存。检测系统采用LCT的检测系统。诊断标准:主要存在正常与炎症、ASC-US、ASC-H、LSIL、HSIL。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受检者不同年龄阶段HPVDNA及LCT检测结果, 记录HPV阳性及细胞形态异常情况。细胞形态异常:主要指ASC以上的细胞病变。HPV阳性根据HPV-DNA检测结果判定。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阶段HPV-DNA检测结果 1384例受检者中,经HPV-DNA检测共检出HPV阳性164例, 阳性率为11.85%。HPV阳性主要分布于年龄35~39岁, 占HPV阳性者14.89%。见表1。
2.2 不同年龄阶段LCT检测结果 1384例受检者中, LCT检测检出异常形态细胞者71例, 占3.01%, ASC-US、ASC-H、LSIL、HSIL占比分别为2.10%、1.45%、1.37%、0.22%。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阶段HPV-DNA检测结果(n, %)
表2 不同年龄阶段LCT检测结果[n(%)]
3 讨论
在临床妇科中, 宫颈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可使得女性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害[6]。宫颈癌可防范, 通过妇科常见病普查中宫颈癌早期筛查, 可尽早发现宫颈细胞的病变, 治疗于癌变之前 , 防患于未然[7,8]。
本研究中, 经过回顾性分析1384例妇科常见病普查中的受检者资料发现, 1384例受检者中, 经HPV-DNA检测共检出HPV阳性164例, 阳性率为11.85%。HPV阳性主要分布于年龄35~39岁, 占HPV阳性者14.89%。说明年龄的大小与HPV感染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 对于年龄较轻, 即存在性生活或者性生活活跃, 其尤其容易发生HPV感染, 进而具有较高的宫颈癌发生率[9,10]。通过分析表1数据发现, 随着受检者年龄的不断增高, 其HPV感染的阳性率呈逐步下降趋势。
目前, 随着临床深入的研究, 基本可确认高危型的HPV感染属于诱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属于引发宫颈癌的必要条件。研究显示, 对于各种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 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高危型HPV感染[11-16]。此次研究结果中,1384例受检者中, LCT检测检出异常形态细胞者71例, 占3.01%, 其中 ASC-US、ASC-H、LSIL、HSIL 占比分别为 2.10%、1.45%、1.37%、0.22%。结果提示, 宫颈细胞学病变程度越重, 其所占比例越少[17];不同年龄阶段对于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分布并不存在可循性关系, 可能与样本选择量较小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 在妇科常见病普查中, 其检测的结果可作为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依据, 利于早发现高危病例, 促使患者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