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胃癌术后髓内转移1例

2018-10-17王伟陶锋徐关根王赵伟

浙江医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髓内脊髓胃癌

王伟 陶锋 徐关根 王赵伟

患者男,66岁。因“发现左颈部多发肿块1个月”于2016年6月21日首次入本院。患者45年前因胃溃疡出血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体格检查:左锁骨上可扪及肿大淋巴结,腹部查体无殊。血清癌胚抗原(CEA)52.02ng/ml。胃镜检查示吻合口上方黏膜不规则隆起(图1),病理检查示低分化癌。腹部增强CT检查示残胃壁不均匀增厚,强化明显,胃周及后腹膜多发肿大淋巴结,肝Ⅴ段低密度影,大小为1.8cm×1.8cm,轻度强化,考虑转移瘤。临床诊断:残胃癌晚期。患者行奥沙利铂100mg/m2,D1+替吉奥 120mg/d,D1-14(SOX)方案化疗7次后入院,颈部淋巴结已缩小至无法触及,腹部增强CT检查示残胃癌伴胃周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转移灶消失。CEA降至5.03 ng/ml。鉴于满意的转化治疗效果,患者于2017年2月13日接受残胃癌根治术,术中见残胃癌大小约10 cm×10 cm,浸润浆膜层,胃周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脏及盆腔未触及肿块。手术病理学检查示残胃隆起型高-中分化腺癌伴部分癌细胞神经内分泌分化,浸润全层,淋巴结27颗阴性(图2)。术后行原SOX方案化疗2次。2018年1月17日患者门诊复查CEA为43.02 ng/ml,行紫杉醇110mg/m2静脉化疗1次。本次患者因“右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1周”于2018年2月27日再次入院,阳性体征: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0级,右侧深浅感觉减退,右侧病理征阳性。CEA上升至51.63 ng/ml,超声检查示肝内多发转移灶。全身骨扫描(图3)及头颅MRI检查无殊,颈胸段脊髓MRI示平第 6、7颈椎水平脊髓内 1.3cm×1.1cm×1.9cm及0.3cm×0.3cm×0.2cm占位各1个,边界欠清病灶不均匀强化,考虑转移瘤(图4)。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

图1 术前胃镜检查见残胃肿瘤

图2 手术病理检查示胃高-中分化腺癌伴部分癌细胞神经内分泌分化,浸润全层(HE染色,×40)

图3 骨扫描未见骨转移灶

图4 MRI检查示平第6、7颈椎水平脊髓内1.3 cm×1.1 cm×1.9 cm大小占位,边界欠清病灶不均匀强化,考虑转移瘤

讨论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肿瘤多位于血供丰富的脑部,原发灶较多见于肺癌与乳腺癌[1]。由于胃周静脉血回流入肝,所以胃癌血行转移最常见于肝脏,其次为肺,小部分患者发生脑转移,但罕见于脊髓转移,全球报道过的胃癌伴髓内转移病例也不多[2-5]。

髓内转移的临床症状是由于脊髓受压所致的,常见偏瘫与偏身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发展成截瘫。事实上,绝大部分肿瘤患者脊髓受压是由于脊柱转移所致,骨扫描检查有助于发现髓外转移。此病例提示,当胃癌患者出现神经系统阳性的症状体征时,除了考虑常见的病因如脑转移之外,还要排查有无脊髓髓内或髓外转移的可能性。

随着MR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肿瘤的诊断率较以往明显提高。相对于脊髓造影、脑脊液检查等项目,脊髓增强MRI检查有无创、灵敏等优势,在T1加权成像可见病变处脊髓增宽,T2加权成像可见髓内转移灶斑片状不均匀强化[3,6],对协助诊断髓内转移起重要作用。在治疗方面,肿瘤髓内转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等[7],尤以放疗为主要方法,其效果主要取决于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与症状的持续时间等[8],但总体6个月存活率低于20%[9]。有个案报道称放化疗结合可提高疗效[7]。

猜你喜欢

髓内脊髓胃癌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