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2018-10-17侯婧悦马向明霍红秋张瑞秀刘东阳

浙江医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管理水平肝炎总分

侯婧悦 马向明 霍红秋 张瑞秀 刘东阳

肝炎后肝硬化是我国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其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自我健康管理与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契合,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可以延缓慢性病的病情发展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1]。目前我国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差[2]、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不理想[3],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可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但其与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进一步树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理念、增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推进自我健康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今后的干预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唐山市4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消化内科及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08例。纳入标准:(1)符合肝炎后肝硬化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认知和行为能力完整,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4)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能合作或不能完成问卷者;(2)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心、脑、肺等脏器疾病者。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3个问卷。(1)一般资料: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类别、经济状况、家族史、并发症和合并症情况及肝功能Child分级等。(2)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4]:用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行为,也可为针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干预提供参考工具。量表分4个维度: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管理,共24个条目,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重测信度为0.84,内容效度为0.93,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评分范围为24~96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3)慢性肝病问卷(CLDQ)[5]:该量表用于各种慢性肝病患者生存质量测量,是评价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特异性量表。包含6个维度29个条目,6个维度包括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能力、情感状态、焦虑,各维度的 Cronbach’s 系数分别为 0.84、0.90、0.75、0.76、0.84、0.85。CLDQ每条目最低1分,最高7分,各维度条目总分/条目数=维度得分,各维度得分之和为生存质量总分,得分越低说明生存质量越差,反之越高。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本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得分,分析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性别:患者男267例(65.4%),女141 例(34.6%);(2)年龄:23~78(48.35±9.72)岁,其中23~39岁 7例(1.7%),40~49岁 86例(21.1%),50~59岁169例(41.4%),60~69岁 135例(33.1%),≥70岁 11例(2.7%);(3)民族:汉族 375例(91.9%),少数民族 33例(8.1%);(4)居住地:城市 95例(23.3%),农村 313例(76.7%);(5)婚姻状况:未婚 4例(1.0%),已婚 359例(88.0%),离异 23例(5.6%),再婚14例(3.4%),丧偶 8例(2.0%);(6)文化程度:小学 52例(12.7%),初中 157例(38.5%),高中/中专112例(27.5%),大专71例(17.4%),本科及以上16例(3.9%);(7)经济状况:年收入≤1万31例(7.6%),1~2.9万272例(66.7%),3~4.9万 68例(16.7%),5~9.9万29例(7.1%),≥10万8例(1.9%);(8)家族史:有 65例(15.9%),无 343例(84.1%);(9)病程:≤3年 121例(29.7%),3~5年 132例(32.4%),5~10年 133例(32.5%),≥10年 22例(5.4%);(10)合并症:无 61例(15.0%),1~2种 262例(64.2%),3~4种 62例(15.2%),≥5种 23例(5.6%);(11)肝功能 Child分级:A级 78例(19.1%),B级276例(67.7%),C级54例(13.2%)。

2.2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得分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总分仅为满分水平的55.2%(满分96分),其中日常生活管理水平最差,仅为满分水平的43.8%。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仅为满分水平的59.8%(满分42分),其中情感状态最差,仅为满分的55.2%。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40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得分(分)

2.3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自我健康管理总分、日常生活管理得分、病情监测管理得分与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密切相关;用药管理得分与患者情感状态得分无明显相关性,而饮食管理得分仅与患者情感状态和活动能力有关;各相关系数详见表2。

表2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的相关系数(n=408)

3 讨论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肝炎后肝硬化作为慢性肝病的终末期阶段,其并发症多种多样,病情迁延不愈、不可逆转,常导致患者反复住院治疗,而患者在医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时间较为短暂,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同[3],本研究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评估结果提示,我国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较低,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管理、病情监测管理、用药管理方面。说明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以提高健康管理成效的空间还很大,仍需不断探索有效的干预手段和控制措施。生存质量包括个体的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信念和信仰等方面[6]。本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各个维度均较差[7]。而对于患者来说,生存质量是和生存时间同样重要的。因此,除了对症治疗、改善肝脏功能、缓解痛苦、延长生存时间之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目前衡量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标准和治疗目的之一。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说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复杂性,同时也为探索有效提高肝炎后肝硬化生存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提供了多种途径[8]。

患者本人才是行为的主体,直接对保持和增进自身的健康负责,维持自身良好的健康状态、维护满意的生存质量,首先要靠自身的努力[9]。本研究结果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普遍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越高的患者其生存质量越好;生存质量越好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也强。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日常生活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管理3个维度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这表明如果患者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定期检测、评估病情,并根据病情及时与医生联系、遵从医嘱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做到对自己的生活起居、运动锻炼和行为方式重新调整,就能够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饮食自我管理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关系,提示单一提高饮食自我管理水平可能并不能使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出院脱离了医护人员的监护后,由于在肝炎后肝硬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认识不足,可能出现生活起居、药物与病情监测、心理调节及生活行为的习惯性改变,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对维持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是不利的。肝炎后肝硬化虽不能彻底根治,却可以做到很好地控制,而控制的关键就是患者的自我管理[10]。本研究结果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与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说明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可以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但是,由于患者的家庭社会环境、自尊心理、疾病认知、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要求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身疾病管理中来准确地实践各类具体的自我管理行为可能较为困难。因此,深入开展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培养,需要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和家庭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加强肝炎后肝硬化相关知识的学习、识别与病情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确实可行的健康行动计划以及提高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等方式,来保持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的健康状态,为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提出新的途径。

猜你喜欢

管理水平肝炎总分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以信息公开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
初中班主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