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瑶族吊偈画初探

2018-10-17长沙师范学院41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9期
关键词:瑶族

(长沙师范学院410000)

瑶族是分布于我国华南、西南地区的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广布于东南亚越南、泰国、老挝及欧美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世界性民族。国内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等省的130多个县市境内。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瑶族共285.3万,其中湖南境内的瑶人有71万。2015年以来,笔者田野调查了湖南多个瑶族自治县,如永州的江永县、蓝山县、宁远、道县以及江华瑶族自治县,郴州市的汝城县、桂阳县,邵阳市的洞口县、新宁县,怀化市的辰溪县等,收集了大量的师公做道场用的神像画,有盘王图、功德画、梅山图卷、吊偈画等。盘王图、功德画描绘的是天府、地府、阳间、水府的各路神仙,它们悬挂在神坛的主要位置,起沟通人神的作用;梅山图卷描绘的是众神赴神坛的画面;而吊偈画描绘的基本上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典籍和传说故事,它悬挂在神坛周围,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主要起娱人娱神、烘托气氛和教育瑶族子民的作用。这些挂画一般都由师公保存,民间流传很少。

一、吊偈画的题材

吊偈画通常以套的形式出现,每套3-6张小画,小画画面宽高尺寸有0.30米X1.08米、0.26米X0.90米、0.23米X0.88米等多种形式,每张小画都绘有1-3个场景,除少数外,画面跟画面有一定的前后承接关系,题目写在空白处,小画与小画之间用细麻绳按秩序穿好。师公做道场时,把叠好的吊偈画展开,拉直绳索,悬挂在神坛周围。从收集到的瑶族吊偈画来看,多为彩绘,少量是黑白的,其内容丰富多彩,民俗味浓郁,内容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历史典故,有姜公钓鱼、李白醉酒、(唐明皇)游月宫、二十四孝、友贤等;二是道教神话传说,有香山道场、八仙闹海等;三是名著,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湘北见到有描述师公做道场请神的吊偈画,如师公请圣等,其民族性明显。

二、吊偈画的内容及特征

笔者在湖南永州收集到一套吊偈画,由5张组成,每张有3幅独立画面,共计15幅小画,落款为同治十三年菊月。该组画绘有姜公钓鱼、(唐明皇)游月宫、友贤等历史典故,综合性较强。姜公钓鱼绘的是老树下,一位身穿右衽交领宽袍的老者立于河边钓鱼,眼睛注视着前方,一幅若有所思的神态;一位身穿红衣、手提竹篓的侍从站在其身后。《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后来,他果然钓到了周文王姬昌,辅佐他,兴邦立国,并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游月宫,画的下半部分绘有两个人物角色,一人头戴翘脚幞头,身穿圆领宽袖长袍,腰束玉带,一只手做着向上指的动作,头朝身后之人扭去;其身后之人,深衣、散腰,垂袖而立,他正朝指引的方向望去,一幅无拘无束的样子,更显尊贵,疑为主角;画的右上角,绘着是一轮圆月,月内有两个穿着华丽服饰的女子。据《唐逸史》所载:“是年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银,万里一碧。玄宗在宫中赏月,笙歌进酒。凭着白玉栏杆,仰面看着,浩然长想…。” 后来唐玄宗依次作《霓裳羽衣曲》之曲,流于乐府,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我们认为其讲述的是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瑶族师公信奉道教,这也符合神像画的题材选择。友贤,绘的是一位长者端坐河边,左手捻须,右手持竿钓鱼,悠闲自然;一个穿黄袍的人物弯腰立于其身后,做俯身聆听的动作。根据题目,笔者认为画者的选题依据可能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主旨是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谈泊宁静中下功夫;“入则笃行,出则友贤”出自荀子的《子道》,讲的是身为子女的应该如何做到“孝”。因此,此画具有劝诫的意思。

图 唐明皇游月宫等(局部)

师公请圣,一套4张,其下半部分皆是描绘师公带领众弟子们施法请圣的场景,他们身穿师公服,头戴师公帽,或吹牛角,或舞七星剑,或持法杖,或扔筶杯等,祈求众神为瑶族子民排忧解难、祛病保平安;上半部分绘的是所请神灵,有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有制约阴鬼群魔的中天星君紫微大帝,有狩猎之神的梅山翻坛祖师,亦称翻坛菩萨,也有请哪吒驱魔镇邪的。其中,观世音菩萨头顶大光相,赤脚站在莲花上,腾于云彩之间,正将一条作怪的大蛇收进法器;其右上是一只叼着佛珠的凤凰,其右下是善财童子红孩儿。翻坛祖师张五郎是梅山教祖师,只见他左手拿着刀,右手掐着猎物,倒立在庙边,两手间摆放着众多祭品,而腾空的脚上也放置着酒杯和祭品。此画具有浓郁的瑶族特色。

香山道场取材于道教神话故事,一套3张。讲述的是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三皇姑),早年不听从父命招驸马却来白雀寺当僧尼,庄王为逼三女回心,火烧白雀寺,致五百僧尼惨死,妙善得太白金星暗助免于一死。庄王放火烧了白雀寺,遭报应得病而求医,僧医告知,需亲人手眼为药引方得病愈。庄王召二女妙音、妙缘献其手眼,二女不允,后妙善回宫献手眼为父治病。庄王得治而妙善永受残疾之痛苦。妙善圆寂后,因其孝心感动天地,功德圆满,而化作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此画表现了其中妙善受磨、火烧白雀寺、庄王患病求医、姊妹看父和庄王得治等故事情节。此画意在告诫瑶族子民多行善积德,广施利乐。

八仙闹海讲述的是八仙赴罢蟠桃盛宴,结伴把仙花送往人间驱邪除害,路过东海,各施宝物,凌波而过。龙王与龟丞相见宝起贪念。…众仙齐心协力大闹海国。…汉钟离脚踩宝扇,双手持剑,躬身抬腿,与从蚌里杀出的双手持刀的女性和从海螺里钻出一半身体的拿双斧的小鬼进行恶战;铁拐李手驻拐杖,脚踏龙虾,身后的葫芦嘴里杀出持刀武士,武士骑在鱼背上作奋力追杀动作;曹国舅从容立于蟹背上,化身一个持长刀武士飞身跃下,杀向画外;何仙姑以荷叶作舟,手持莲蓬。莲蓬中杀出一女。此女手持双刀,骑在红色鲤鱼的背上与小鬼在厮杀。波涛汹涌的浪花和深藏不露的妖魔海怪,给环境中增添了几许杀气…八仙故事在湖湘民间广泛流传,特别是在民间祭祀艺术中源远流长。其版本多种多样,有的画的是暗八仙,有的绘的是单一人物形象,像这种构图饱满、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的绘画形式却不多见。画中人物造型生动、夸张,虾兵蟹将栩栩如生,海水的表现也丰富特别,很好的渲染了海战气氛。此画有告诫瑶族子民要有维护民族团结的精神。

名著是吊偈画的重点取材之一。《三国演义》绘有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关羽战黄忠、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古城相会、空城计、赵云救主等。其中,多数以描绘关羽为主,他是民间信奉的武神、财神和保护商贾之神,在民间具有极高的威望。画中关公手执青龙偃月刀,脸部有被绘成戏剧脸谱的,也有描绘成面如重枣,风目长髯的,艺术特征浓烈。《隋唐演义》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表现瓦岗寨名将程咬金的,如救伍云召、劫皇粮和污泥池救主等,他肩扛三板斧,突出其颇富传奇色彩的经历;有表现薛家军的,如薛(丁山)樊(梨花)成婚、跨海征东,表达其作战孟勇,斩杀敌将的惊险场面等;还有罗成降唐、罗通扫北、秦琼表功、李元霸比武宇文成都等故事。值得一提的是,画中主角也被描绘成了戏曲人物,变得既重要又可爱,这在其它地方很少见。《西游故事》多按照师公祭祀抄本《受生填还宝卷赞》描述的内容而作。“…部领从孙行者齐天大圣、沙和尚和猪八戒引随唐僧,东震旦至西天十万余里,见妖精和鬼怪魍魉成群,正行到黑森林火焰山过,魔鬼岸狼虎谷寸步难行,遭遇着黄蜂怪鬼王拦路,有撞见黑熊精地涌夫人,蜘蛛精红孩儿神通广大,大力鬼摄唐僧无处跟寻…”。画中无论是天上、地下、行云、流水、洞里、洞外,还是行者、妖魔、神仙,人物与人物、空间与空间的彼此连结都通过身份特征的体态造型和表情刻画生动地表现出来,如孙悟空被描绘成尖嘴猴腮。《水浒传》有描述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画中一男一女立于窗前,男的身穿绿罗褶儿,手摇洒金川扇儿,有玉树临风之材;女的眉似初春柳叶,脸如三月桃花,有闭月羞花之貌。他们做着苟且之事,最后死于武松之手。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潘金莲的遭遇,她被极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中,成为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在那个时代,她有选择自己命运的余地吗?我们在感叹武大郎人生苦短时,是否也认为潘金莲生不逢时呢?

三、吊偈画的价值

吊偈画多为农民画工所绘,它反映了农民画工的勤劳与智慧。吊偈画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从选题角度看,吊偈画的取材多与民俗相关,多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一倾向的形成,大抵与画工所处的社会阶层及其文化品位有关。其次,瑶家师公做道场,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一天一夜,有的两天一夜,有的三头两夜,甚者有七天七夜的,如过禄(弟子要想成为独当一面的师公,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要请周边大师公做保举,举办相应的仪式,要上刀山、下火海等,以便得到大家的认可,即为过禄),需要看主家的经济承受能力。由于时间长,如果都是悬挂盘王画和功德画,未免太过压抑,因此也需要一些反映社会生活的画来调节氛围。因此,吊偈画应运而生。其在题材的选择上,既要符合民众口味,让民众乐于接受,也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师公使用吊偈画,不仅是用来烘托道场的氛围,愉悦观众,更重要的是用来教育瑶族后人多行善积德,努力奋斗,报效国家,同时维护族群团结。

从历史角度看,吊偈画有反映瑶族师公做道场请神的场景,这与瑶族地区根深蒂固的民族信仰相关,与该地区的农耕、渔猎文化相关;但大多数题材源自于历史典故及文学著作,上承商周,中接隋唐,下启明清,无所不有,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说明了瑶汉文化早就处在一个大家庭之中,是不可分隔的一部分。

从审美角度看,吊偈画在技法上往往不拘泥于章法,形象往往富有夸张性和随意性,甚者将人物与戏曲结合起来,将人物脸部戏曲化,如关公、程咬金等,这些都呈现出民间画家的一些特质。画师或采取散点构图,画面简单,人物较少,形态幼稚,富有趣味性,如姜公钓鱼、薛樊成婚等;或构图饱满,表现手法多样,如八仙闹海、大闹天宫等。它们从形式到内容,在审美情趣上皆对瑶族民众具有迎合性,所选题材均与普通百姓的心灵距离不远,因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它反映了瑶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

猜你喜欢

瑶族
粤北瑶族学生文化传承观的调查与研究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瑶族传统舞蹈的审美价值与保护传承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湖南瑶族长鼓舞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传承研究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岭南地区苗族瑶族乡规民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