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瑶族长鼓舞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传承研究

2016-03-22向水针李亚男

运动 2016年18期
关键词:瑶族名录湖南省

向水针,李亚男,李 林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湖南瑶族长鼓舞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传承研究

向水针,李亚男,李 林

(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湖南省内有72个瑶族乡,瑶族长鼓舞以及其传承人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主要集中在永州市,其他地方四级保护名录上的保护地区极少;场地建设、休闲活动开展以及校园课程开设情况现状也不太理想。这是人们对瑶族长鼓舞和广场舞以及初高中文化课程的价值观认识以及重视度导致的,同时也说明了瑶族长鼓舞的时代性不强、创新性不够的问题。针对现有的保护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不断地推陈出新,让瑶族长鼓舞文化的传承更加久远。

瑶族长鼓舞;传承与发展;创新性

瑶族长鼓舞现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在民族传统体育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是民族文化中绚丽的一笔。湖南省内有72个瑶族乡,其中郴州13个、邵阳7个、永州43个、怀化7个、衡阳1个、株洲1个。作为湖南省内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在瑶族长鼓舞文化上是最为突出的。随着瑶族人们对长鼓舞传承与保护的不懈努力,瑶族长鼓舞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舞台,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重视以及他们的不懈努力,瑶族长鼓舞的发展也越来越可观。

近年来瑶族长鼓舞虽然发展越来越好却也面临着传承人老化、文化与时代脱轨等一系列的保护传承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就现有的保护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不断推陈出新,为瑶族人民和国家相关部门对瑶族长鼓舞保护提供指导;指出有关瑶族长鼓舞方面研究的漏洞,为后来研究者提供研究思路;为具有类似特点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1 湖南瑶族长鼓舞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1 瑶族长鼓舞文化遗产进入四级保护名录现状

据调查分析得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分别在2008年、2011年、2012年进入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保护目录,郴州市临武县西山瑶族乡桃源坪村的长鼓舞传习所于2014年进入郴州市保护名录。目前国家在瑶族长鼓舞这一块的保护措施分别有长鼓舞文化的非物质文化名录保护、传承人方面的保护、表演时的瑶族服装保护;省市县以及瑶族聚居区落颁布的相关保护文件的政策;政策要求的“瑶文化进校园”的校园机构保护;以及瑶族长鼓舞教习会所的保护。作为湖南省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瑶族长鼓舞深受重视,它在各个地方的文化馆,体育局等设有很多专门的保护。此外,瑶族长鼓舞以及传统村落、教习会所的申遗保护也需扩展,从而形成湖南省省内的特色民族文化。

1.2 瑶族长鼓舞传承人保护现状

瑶族长鼓舞是以人为载体来传承的,因此,长鼓舞传承人特别是代表性传承人在瑶族长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县领导除了请李根普和赵明华等有经验的老人教授年轻人长鼓舞外,还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上做了很多努力,这将有利于对瑶族文化发展的传承人进行发掘和保护。我国的瑶族长鼓舞传承人被列入保护名录太少,而且在已认定的瑶族长鼓舞文化传承人中,赵明华73岁,蒋丙莲71岁,赵明华的儿子赵望生也属于退休年龄段,传承人老龄化很严重。

1.3 瑶族长鼓舞记忆遗产保护现状

记忆遗产是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记忆遗产包括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目前各地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大量的有关瑶族长鼓舞的资料,近年来瑶族长鼓舞也被编入了多本教材里。但有关瑶族长鼓舞的古远书籍的收集还不够系统化,极具瑶族文化当地特色的资料更需要大量的采集。

1.4 瑶族长鼓舞场地设施的建设保护现状

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长鼓舞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会不定期地举行长鼓舞比赛,并且设有多个长鼓舞表演平台(表1)。瑶族长鼓舞的场地建设更趋向于平时健身以及重大节日庆祝设施,唯有永州市江永县的千家洞旅游景点,它将瑶族长鼓舞作为该民俗民间旅游的一大特色,充分地利用起来,成为用于旅游展演的舞台。

1.5 瑶族聚居区学校的瑶族长鼓舞教学现状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湖南省在2011年联合广西等地倡导“瑶文化进校园”到今天的学校开展瑶族长鼓舞,调查结果显示,至今真正进入课堂的只有5所学校,他们主要以地方性小学为主,县城内的小学以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最为突出,中学除了江华民族艺校开设专门性课程外,其他学校不见其踪迹。“瑶族文化进校园”倡导了那么多年,除了平时应付需要临时开课的情况,至今真正进入课堂的也就只有那么几所学校。这充分显示了各个学校为抓升学率将民族传统文化淡化的应试教育的缺陷,也显示了湖南省瑶族长鼓舞传承在学校教育中这一块的不足。

表1 江华瑶族自治县内瑶族长鼓舞表演场地(大型)统计表

2 湖南瑶族长鼓舞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瑶族长鼓舞传承人老化

瑶族长鼓舞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人,以前的传承一般是家族传承或同村的师徒传承。现在的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小孩子在各种渐渐汉化的生活习惯下对瑶族长鼓舞的兴趣也渐渐缺失,以致现在的后继无人。近几年,相关单位先后请赵明华他们去学校、社区指导传授瑶族长鼓舞技艺,但是学生们学会的只是基本套路,他们正在把瑶族长鼓舞表面化,使其成为具有现代色彩而缺乏传承意义的表演,所以培养新一代的有精神技艺又能体现出瑶族长鼓舞精神灵魂的瑶族长鼓舞传承人成了迫在眉睫的一件事,这也是瑶族传承人老化问题体现出的新的需要。

2.2 瑶族长鼓舞活动开展较少

江华瑶族自治县活动开展比较可观,它的发展是湖南省瑶族长鼓舞的代表,但湖南省的其他瑶族聚居区活动开展并不频繁。郴州、邵阳、怀化等地的瑶族长鼓舞都是作为民俗旅游项目存在的,而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型的节日如春节、国庆、县庆以及盘王节祭祀活动上,这些活动开展是非常有限的。另外瑶族长鼓舞在健身方面的活动还没系统化,瑶族长鼓舞的健身活动就变得越来越少。

2.3 瑶族长鼓舞传承途径缺乏

目前江华瑶族自治县只有五所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瑶族长鼓舞,大部分学校只注重瑶族长鼓舞在形式上的学习和忽略了瑶族长鼓舞文化的传播,在瑶族乡落的很多学校都是以文化课程为主,重抓学习而忽略了本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旅游景点都有自然风景资源,却没有将当地民俗,特别是将瑶族长鼓舞结合利用起来。这样浪费了瑶族长鼓舞这系列的民俗资源的同时,也减少了瑶族长鼓舞的传播机会。

2.4 瑶族长鼓舞记忆遗产保护不到位

目前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瑶族长鼓舞的资料采集有大量的著作、论文、教材和相关报道,但是对长鼓舞本身的动作、音乐、服饰、神态等缺少数字化和现代媒体的记录。我们更需要系统地采集和整理的是传承人表演的视频和照片以及采访老传承人的录像、录音和笔记等资料。

3 促进湖南长瑶族鼓舞的传承策略

3.1 制定相关保护政策

瑶族长鼓舞的各种保护政策正慢慢增加,保护力度逐渐增大,但目前它只是在瑶族一代兴起,相对而言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在长鼓舞的保护方面政策上,做得不够好。要想瑶族长鼓舞的发展在精神意义方面可持续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收集民间历史悠久的具有创传承意义的长鼓陈放专门的历史博物馆,请专业人士用有效的方法进行保护以避免它的丢失;加强各瑶族聚居区的文化交流;在各个民族的传统鼓之间进行交流促进,相互完善保护措施;将鼓舞类节目纳入民运会项目,增大它的受重视程度。

3.2 加强对瑶族长鼓舞传承人的认定、保护与培养

目前已经认定的瑶族长鼓舞传承人人数只有几个,而且传承人已经进入老年化,为了弥补这一块漏洞,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瑶族长鼓舞传承人的认定;在相关学校开设瑶族长鼓舞必修课程,请传承人到学校中开展长鼓舞的教学,并发放相应的补贴,提高传承人收入;在县里成立瑶族长鼓舞社团,组织长鼓舞传承人和学习者一起进行交流学习,并定期开展汇报表演。

3.3 促进瑶族长鼓舞在休闲体育活动中的开展

瑶族长鼓舞在群众活动中的开展情况不错,但为了更好地发展瑶族长鼓舞,可联系地方政府做以下事情:将瑶族文化联系成一片,组织湖南省瑶族文化社,打出湖南省的瑶族文化“连锁效应”;不定期开展湖南省瑶族文化交流赛;政府或相关单位请有瑶族长鼓舞技术的创编简易优美具有健身价值的长鼓舞广场舞,并进行教授宣传。

3.4 增加瑶族长鼓舞在学校教育中课程及活动开展

增加瑶族长鼓舞在学校教育中课程及活动的开展,可以实行以下几点:(1)瑶族聚居区政府干预,将瑶族文化学习纳入音乐或体育课程中,或者独开一门课程,也可以采取考试制,放入升学必考项目中;(2)地方教育局定期开展瑶族长鼓舞表演比赛,促进交流;(3)瑶族聚居区创建简单具有健身价值的瑶族长鼓舞健身操,将长鼓舞编入大课间操中。

3.5 重视对瑶族长鼓舞记忆文献的保护

湖南省内瑶族长鼓舞的相关资料收集有很多,但是除了地方图书馆内保存得有少量的瑶族长鼓舞著作。为了更好地对这些瑶族长鼓舞记忆文献进行保护,县里和省里需要整理收集瑶族长鼓舞相关资料,包括图像、声音和数字等记录,然后进行统筹分类,建立瑶族长鼓舞文化遗产库。

4 结 论

4.1 湖南瑶族长鼓舞在名录保护方面只有4个项目被纳入四级保护名录中。相对于广西省来说还不太可观,所以不够完善。建议拓展湖南省各个包含瑶族长鼓舞文化的瑶族聚居区积极申请有关瑶族长鼓舞(含瑶族长鼓,瑶族长鼓舞传习等)的四级保护名录。

4.2 湖南瑶族长鼓舞传承人进入四级保护名录的规模小,而且传承人老化。建议湖南省各瑶族聚居区提什瑶族长鼓舞传承人技艺培养新的年轻化的传承人,同时增加传承人收入。

4.3 湖南省瑶族长鼓舞资料整理没有系统化,收集不齐整。建议政府和地方机构要加强管理,重视传承。

4.4 湖南瑶族长鼓舞民俗民间体育娱乐活动开展集中在盘王节、春节、早晚节活动。但只是偶尔为之从而导致活动开展不频繁。建议对瑶族长鼓舞进行编制改革从而适应现代人健身,增加活动人数和频率。4.5 湖南省瑶族长鼓舞入校园情况不理想,只有5所学校。而5所学校中正式开课的只有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但该建议提出已有4年。由此看出,瑶族长鼓舞文化传承在学校并未得到重视。建议政府及文化部门、教育部门为促进瑶族文化的发展采取强硬措施。

[ 1 ]龙文波.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阐释[ J ].吉首大学学报.2009(4):150-153.

[ 2 ]王桂忠,张晓丹,吴武彪. 广东瑶族长鼓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126-128.

[ 3 ]王珊珞. 粤北瑶族长鼓舞表演仪式及音乐文化研究[ J ].民族音乐,2009(4):23-26.

[ 4 ]王龙飞,陈士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保护[ J ].体育文化刊导,2008(11):25-28.

[ 5 ]陈东云.瑶族传统舞蹈的保护与教育传承[ 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 6 ]王丽萍.江永瑶族长鼓舞的传承研究[ J ].民族传统体育,2014,4(4):114-115.

[ 7 ]王丽萍.瑶族长鼓舞的体育资源开发研究[ J ].体育师友,2014(11):76-77.

G85

A

1674-151X(2016)09-147-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76

投稿日期:2016-06-18

2016年吉首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课题编号:JGY201656)。

向水针(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瑶族名录湖南省
瑶族织锦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心理学报》2021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参展商名录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