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瑶族学生文化传承观的调查与研究

2022-04-25王剑兰李祖华赵彩花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瑶族民族文化

王剑兰 李祖华 赵彩花

(韶关学院,广东·韶关 512005)

广东的少数民族主要有瑶族、壮族、回族、满族和畲族,其中瑶族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境内的3个自治县。本调研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内的3个瑶族自治区域,即连南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和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涉及大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和小学,共计9所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校。本研究收集了调查问卷3154份,其中小学生680人、初中生1230人、高中生1064人、中职生133人、大学生47人。调查问卷以民族传统品质、瑶语的家庭环境、民族传统文史知识的掌握、民族活动的参与、民族认同感等维度编拟,被试填写纸质问卷或问卷星完成调查,问卷数据用SPSS处理。同时还对47名在校瑶族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一、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调查发现,有95.1%的瑶族学生认为自己与父辈和祖辈都同样勤劳,具有良好的瑶族传统美德。此外,瑶族学生都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为自己是瑶族人感到自豪者占73.9%,特别是瑶族小学生较多,占80.8%。

从受访者的择业地点选择角度看,选择父母生活所在的县市者占39.8%,选择广州或深圳的占29.5%,“只要工作好,距离无所谓”的占23.9%,选择北京或上海的仅占6.8%。由此可见,瑶族学生选择就业地以与父母同在一地占比最高,其次是离家较近的大城市广州、深圳,选择出省远离家乡、父母的占比较低。这一组数据,可折射出瑶族学生具有恋家情结,一般不愿远离家乡、父母,并且对家乡有强烈的归属感。此外,瑶族学生选择在家乡就业创业者占19.4%,到公司的占35.5%,自由职业的占28.9%,考公务员的占16.1%,也再次佐证了此观点。从表1的数据看,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恋家”比例较大,这与小学生易接受师长的教诲有关。而大学生近年基本是定向招生,毕业后普遍都回到生源地工作。

表1 瑶族学生择业地点(人数%)

(二)瑶族学生大多数悦纳本民族的服饰

瑶族群体对其自身的民族服饰有独特的情感,他们会把瑶族服饰当成自身族群的象征。这主要体现为瑶族群体通常会把他们的部落图案通过刺绣的方式出现在他们的民族服饰上,这种行为表达了他们对自身族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族群意识和自身的文化自信。通过调查了解,在民族传统节日,瑶区居住的人们都会穿戴瑶族盛装,非瑶族的政府官员也备有在不同季节穿着的瑶服出席外事活动。虽然瑶族学生悦纳认同本民族服饰,但平时喜欢穿戴瑶族服饰则因地因时而异,在乡村瑶族聚集地区,穿着本民族服装者较多,城区则相对较少,这与瑶族服饰穿戴复杂、不够舒适随意直接相关。另外,城区瑶族人口占比不高,加之生活节奏相对较快,社会环境因素导致穿着瑶服者占比相对较低。

表2的数据表明,瑶族学生认为瑶族服饰好看的占82.9%,喜欢穿戴瑶族服饰的占69.3%。调查的其他数据反映,不喜欢穿戴瑶族服饰者有4.7%,一般喜欢穿戴瑶族服饰的有26%。我们在调研时发现,瑶族聚集的乡村小学几乎每个学生都背着瑶绣的书包,教师也都身着瑶族服饰。小学生较多认为瑶族服装好看,喜欢穿戴瑶族服饰,大学生认为瑶族服装好看的最多,但平时最喜欢穿戴的却不是大学生,这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直接相关,他们就读的大学瑶族学生比例远远低于他们就读的中学和小学。

表2 学生接纳瑶族服饰的情况(人数%)

研究团队在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的民族中学,随机抽取初中各年级瑶族学生274人和汉族学生275 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瑶汉初中学生接纳瑶族服饰的数据,瑶族学生认为瑶族服饰非常好看、好看、一般好看、不好看的分别占37.3%、41.3%、18.6%、2.8%,汉族学生分别占6.3%、35.7%、49.3%、8.8%。瑶族学生非常喜欢、喜欢、一般喜欢、不喜欢穿戴瑶族服装的分别占27.3%、34.8%、32.1%、5.9%,汉族学生分别占5.9%、19.0%、58.6%、16.5%。总体而言,瑶族初中学生比汉族初中学生更多悦纳瑶族服饰。

(三)瑶族传统文史知识的掌握

瑶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评皇券牒》详细记载了瑶族的起源、瑶族社会组成及发展模式和迁移过程。然而瑶族学生不清楚盘瓠、盘古是何许人的分别占75.8%和73.1%,不知道《评皇劵牒》 的有57.6%。学生获悉盘瓠故事和《评皇劵牒》主要是通过参加民族祭祀活动和电视等媒体,受访者了解瑶族文化的主要途径是家长或家庭生活、学校宣传活动、课堂教学、社会庆典活动、电视广播等,分别占69.3%、45.2%、27.7%、26.7%、17%。

瑶族学生对本地瑶族的历史和风俗非常了解的仅占8.3%,不了解的占16.8%,一般了解的占74.9%。比较瑶汉初中学生对本地瑶族的历史和风俗非常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的数据,瑶族学生分别是6.3%、74%、19.8%,汉族学生分别是0.7%、41.8%、57.5%。瑶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更为了解本地瑶族的历史和风俗。

瑶族学生能背诵瑶歌的,10首以上占比8.6%,10 首以下的有48.5%,一首都不会的有42.9%。各学段的数据比较,一首瑶歌都不会的小学生占比较小,只有32.4%。

表3的数据反映,小学生更多是通过学校和课堂接受瑶族文化教育,大学生则更多是家庭长辈的传授、社会庆典活动、广播电视等。这意味着,受家庭瑶族文化教育影响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强的趋势。

表3 学生了解瑶族文化的主要途径(人数%)

瑶族学生希望学校开设有关瑶族文化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瑶族所有的文化及习俗、瑶族歌舞、瑶族刺绣、瑶族语言及书写、瑶族体育,各项分别占46%、45.4%、38.2%、34.5%、32.1%,不想学习者占10.6%。

表4的数据反映,希望学校开设瑶族文化课程学生的比例,小学、初中相差不多,分别为44.1%、42.1%,高中、中职、大学分别是51.8%、52.6%、61.7%,显示出随学阶上升而增长的明显趋势。

表4 学生希望学校开设的有关瑶族文化课程(人数%)

(四)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

关于在学习歌曲和舞蹈时瑶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更具天赋的问题,瑶族学生赞同者占29.4%,不赞同者占8%,认为不一定者占62.6%。赞同者小学生较多,占42.5%;认为不一定者大学生较多,占74.5%。汉族初中学生赞同者占7.3%,显然低于瑶族初中学生的22.6%;其否定者占24.9%,显然高于瑶族初中学生的10.2%。

图1反映了瑶族学生对瑶歌、瑶舞培训班的态度。不想参加的占22.6%,很想参加的占41.3%,无所谓的占36.1%。喜欢瑶舞培训的更多。在被试不同年龄阶段的瑶歌培训和瑶舞培训的接受度对比数据中,小学生喜欢瑶歌培训要高于瑶舞培训,但到了初中、高中、中职、大学,喜欢瑶舞培训均高于瑶歌培训,并且随着学阶、年龄增长希望接受瑶舞培训的比例不断增长,其心理需求、认同态度在不断提升。

图1 学生对瑶歌瑶舞培训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瑶族学生参加过集体唱瑶歌等活动的占26.7%,不清楚的占40.5%。感受到有节日气氛并有节日活动仪式的节日有过年(春节)、七月节、十月朝、二月初一,比例依次为81.2%、31.8%、31.6%、26.4%。

(五)家庭的瑶族文化传播教育

表5的数据反映了瑶族学生在家使用瑶语的情况。瑶族学生在家里被父母要求一定要讲瑶语的占13.5%,其中,小学生在家里被要求讲瑶语的占比最高,为31.8%,其次是大学生,被要求在家讲瑶语的占比12.8%,初中、高中、中职阶段,数据变化不大,分别为9.3%、6.7%和8.3%。父母没要求,家庭成员之间可以自由用其他语言交流的占86.5%。其中,父母不要求、不强制讲瑶语的以小学阶段为最低,其次是大学阶段,初中、高中在家中使用语言的自由度最高,均在90%以上。

表5 学生在家使用瑶语的情况(人数%)

瑶族学生反映其父母给子女讲述很多瑶族故事的占16.2%,讲一些瑶族故事的占64.1%,从没听过父母讲述瑶族故事的占19.7%。瑶族学生希望父母及长辈传授的瑶族知识主要有瑶族所有的文化及习俗、瑶族日常习俗、瑶族刺绣、瑶族歌舞,分别占53.2%、50.9%、40.6%、36.8%,占比均随学段逐级增长。不想学习的占9.9%。

通过这些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感受到,瑶族学生对瑶族歌舞的热爱,对本民族历史、习俗的渴慕,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极高的自豪感和接受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瑶族学生学习瑶语的环境和对学习瑶语的认识

瑶族学生的祖辈大多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近30%没上过学,父辈以初中文化占多(图2)。瑶族学生的祖辈大部分是农民,父辈之中,农民和工人约各半(图3)。父辈文化程度的提升和职业的变化,可以给家庭生活和子辈的文化教育提供思想认识和物质条件等有力保障。同时,父辈随着见识的增长或工作需要离开祖父辈世代居住地,子辈(被调查者)瑶语学习的原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

图2 瑶族学生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

图3 瑶族学生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

随着瑶族乡村人口整体搬迁到城镇,一些瑶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汉语环境中,这些家庭的父母大多不要求子女在家里一定要用瑶语交流,瑶语对于这些学生便日渐生疏,成为陌生的语言。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到这一明显趋势,在家里被要求讲瑶语的以小学生占比最高,占31.8%,初中、高中、中职阶段在家里被要求讲瑶语的仅为9.3%、6.7%和8.3%;初中、高中在家里使用语言自由的均在90%以上,所谓自由使用语言就是使用汉语或方言。在接受访谈调查的47名大学生中,父母双方均为瑶族的有27人,但能熟练使用瑶语的仅有19 人,剩余的20人,其背景均为父母一方是瑶族,另一方是壮族或汉族,在这些家庭成长的学生,均不会说瑶语。

语言习得与环境密切相关,低年龄段的瑶族小学生,在村小就近入学,他们与父母及祖辈相处较多,瑶语习得机会较多,瑶语掌握较好,这部分人约占瑶族学生总数的40%。大多数低龄瑶族学生只能听说简单的瑶语,有的甚至完全不懂瑶语,语言环境缺失是造成他们不能熟练使用瑶语的主要原因,此外,他们也不重视瑶语的学习。被调查者对瑶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认为不会瑶语并不影响自己的学业和发展,学好外语比学瑶语更有实用价值。

(二)瑶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不甚了解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瑶族学生不清楚盘瓠及其故事,有近60%的不知道《评皇劵牒》,75%的瑶族学生对本地瑶族历史和风俗仅限于一般了解。

一般了解本地瑶族历史和风俗的瑶族学生占比随学阶的增长而提高,具有较强传承能力的瑶族大学生显然比小学、初中等较低学习阶段的瑶族学生更了解本地瑶族历史和风俗。

调研数据反映,不足50%的瑶族学生能背诵10 首以内的瑶歌,虽然有近三分之一的瑶族学生参加过集体唱瑶歌等活动,但仍有43%的一首都不会,并且有23%不想参加瑶歌瑶舞的培训。有意愿参加瑶歌瑶舞培训班的占比均随年级增长而增多,大学生成为主力军。

随着瑶族聚居地的城市化快速发展,现代娱乐形式逐渐取代了传统娱乐形式,在瑶族文化体育活动中,传统的农乐瑶族舞蹈已不多呈现。小学中高年龄段、初中、高中阶段的瑶族学生,普遍离家到中心校或县城学校住校就读,基本无缘参加本来就少有的瑶族文体活动,仅过节放假回家时才有机会。一些民族学校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瑶歌瑶舞的教学,但由于教学时间和授课人的教学水平能力等方面受限,瑶歌瑶舞的教学效果不显著。

(三)家庭、学校和社会均没有充分发挥对瑶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如图4数据所示,瑶族学生希望父母及长辈传授包括瑶族所有的文化及习俗的占比高达53.2%,希望家庭长辈传授瑶族日常习俗的占50.9%。此外,希望长辈传授瑶族刺绣的占40.6%,希望长辈传授瑶族歌舞的占36.8%。此外,调查数据反映瑶族学生不希望父母长辈传授本民族文化的只有9.9%。

图4 学生希望家庭长辈传授的瑶族知识

瑶族学生对学校开设有关瑶族文化课程有热切盼望,他们希望开设内容包括瑶族所有的文化及习俗、瑶族歌舞、瑶族刺绣、瑶族语言及书写、瑶族体育等各个方面(详见表4及其数据分析)。不希望开设瑶族文化课程的占比仅10.6%。由此可见,瑶族各阶段学生对本民族文化都有强烈的学习意愿,他们希望通过家庭、学校等途径有效获取相关知识。

但调查数据显示,瑶族父母给其子女讲述很多瑶族故事的仅占16.2%,从没听过父母讲述瑶族故事的达到19.7%,占比近1/5。这意味着,家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显然不够。

表3数据显示瑶族学生获取本民族文化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家庭,占比69.3%;获取途径来源于课堂的占比27.7%,其中小学课堂获得40.2%,初中、高中、中职课堂获得是21%~24%,大学课堂获得相关知识最少,仅19.1%;获得途径来源于社会或电视的则更低,分别是26.7%、17%。由此反映出家庭、学校、课堂、社会及电视传授瑶族文化知识还相当缺乏,远不能满足瑶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知识的渴求。

三、对策与建议

(一)学校传承

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中的有系统,有计划和有目的的突出特点,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改善年青一代瑶族的文化传承。瑶区各级学校承担着传承瑶族文化的教育义务,瑶族文化的教育传承,让瑶族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使受教育者对瑶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成为新一代继承人。瑶区教育部门要实现教育评价标准多元化,加强瑶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瑶乡文化的教育传承提供相应制度和基本保障。

首先,要从学前教育抓起。瑶族儿童是瑶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化基因的载体,学前教育是传承瑶族文化的学校教育基础。在幼年时期受到的瑶族传统文化影响越强,成年后将更能肩负起瑶族文化传承的重任。瑶区幼儿园应注重瑶族语言的学习,采用双语教育,让幼儿学会用瑶族语交流。

其次,要把握中小学实施瑶族文化传承的关键期,夯实基础。青少年是文化的未来创造者,是瑶族文化传承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瑶族文化的发展前景。要将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编入教材,融入课堂教学并渗入校园的各项文化建设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瑶族沿革、瑶族风俗,进而了解瑶族文化的艺术。校园建设要突出瑶族特色,展现瑶族风情,浓郁的瑶族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操,激励他们对瑶族历史、瑶族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的热爱。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更喜欢学习瑶族民歌,中学生相对更喜欢学习瑶族舞蹈,学校应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有效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享受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再次,要创新瑶族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术教育要促进传统技能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搭建瑶族文化的学习、交流与传播平台,与瑶族文化产业有效对接,使瑶族文化学习者、传承者学有专攻,学以致用,使瑶族技艺得到完好地传承。

调查数据显示,瑶族大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有自觉而强烈的学习欲望,瑶族地区周边高校宜设立相关的瑶族文化课程,例如瑶族刺绣、瑶族舞蹈和瑶族音乐,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到附近瑶族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大学与研究机构、企业等联合进行研究和设计,服务地方,实现粤北瑶族文化在高校传承弘扬。

(二)社会传承

文化活动是民族感情的载体,近年来,传统聚居地的瑶族青壮年大都选择外出打工,很少回来参加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瑶族人对本民族的乡土习俗活动不参与,瑶族文化的传承必然产生断裂和失落,富有民族特色的习俗会因此消亡,对此必须得到重视。

首先,要制定并完善相关针对少数民族群体的政策。加强对瑶族居民聚集区的环境生态保护,完善瑶族文化的传承并建立由国家到县的多级保护体系,特别是针对瑶族文化传承人的保护。进一步完善瑶族文化传承人的补贴和优惠待遇,激励传承人自觉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传承成效。

其次,要创设文化传承氛围并发挥传承基地的作用。有规律地举办瑶绣、瑶舞和瑶歌等传承培训班,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以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宣传瑶族传统文化。要保护好文化生态区域,在区域内开展瑶族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打造具有传统意义和瑶族文化特色的文艺团队,使之成为民间瑶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活文化”。

再次,要发展瑶族文化产业,并作为瑶族文化传承的根本途径。瑶族文化传承要与瑶族文化品牌打造相结合,与新型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是瑶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形式,应提取瑶族文化的重要元素研发瑶族文化旅游工艺产品,用瑶族元素的图腾、吉祥物之类的图案装饰主要街道、公共建筑、宾馆酒店等。

(三)家庭传承

家庭教育是瑶族文化传承的起点和重要基础。儿童获得文化传承首先是从家庭开始,文化传承靠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和谐的瑶族家庭有利于家庭成员自觉主动地传承本民族文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家庭教育在促进瑶族文化传承方面的扶持力度,定期举办瑶族文化成人学习班,有针对性地培训瑶族年轻父母系统学习本民族文化,让系统掌握本民族文化的父母辈发挥家庭教育在瑶族文化传承中的基础作用,增强瑶族家庭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如设立家庭传承奖励,对于瑶族文化传承好的家庭予以表彰奖励。家庭瑶族文化传承教育要与时俱进,如除了口耳相传,还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家庭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及传家宝等制作成音像影视,与家人和亲朋好友共享。

在全球化背景下,瑶族传统文化与汉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对教育中的瑶族文化传承、民族认同构成挑战,民族文化融合已成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瑶族使用汉语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这或许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猜你喜欢

瑶族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MINORITY REPORT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