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调查

2018-10-16周报春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素养产教融合

【摘 要】本文对广西 10 所中职学校、25 家学生顶岗实习或者就业的企业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发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比较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但是由于地域差别、学校差别、学生差别等客观因素,存在理解与实践偏差、师生企理解的差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度不同以及不同文化影响程度不同等现象,并对要素理解与实践自觉、模式构建与校企合作、制度从优与文化先导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职学校 职业素养 产教融合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B-0012-03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民族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应为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劳动者职业素养的提升。在国家提倡弘扬工匠精神的背景下,中职学校更加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恰好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根本。根据《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 年,广西区政府出台了贯彻这一决定的实施意见,随即各设区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方案,促进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内涵建设,学生职业素养在中职学校的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

那么,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如何?影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因素有哪些?这不仅关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是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所在。为此,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亟待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研究自编问卷展开调查,分别设计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企业问卷各一套。自编问卷均以职业素养培养为逻辑起点,问卷内容涉及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内涵与外延、培养形式及评价方式;企业岗位人才需求、企业文化、企业对中职学校顶岗实习生的培养方式、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招聘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据此了解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程度及培养力度。问卷采取封闭性和开放式问题设问,以单项单选、单项多选和一道开放式问题三种题型。问卷经过小范围样本预测调查,经过修正而设定。

本研究选取了广西 10 所中职学校、25 家企业展开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其中学校包括区直中专和市属中职学校,亦涵盖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企业包括学生顶岗实习所在企业和毕业生就业所在企业。样本选取考虑到了民族地域差异、学校性质差别以及被调查对象的身份差异,共发放学生问卷 1000 份,回收 1000 份,应答率为 100%,剔除无效问卷 15 份,得到有效问卷 985 份;发放教师问卷 600 份,回收 600 份,应答率为 100%,剔除无效问卷 2 份,得到有效问卷 598 份;发放企业问卷 300 份,回收 250 份,应答率为 83.3%,剔除无效问卷 8 份,得到有效问卷 242 份。

二、调查分析及主要发现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点关注,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支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全面发展,各中职学校从注重招生规模轉向注重内涵建设,尤其是中职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但是受地域不同、对象不同、发展环境不同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特征,同时也发现不少问题与不足。

(一)培养氛围良好

1.师生企认同度高,重视程度持同。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师生对职业素养的概念理解不尽相同,但对其基本要素的认识还是比较类似,主要集中在文明守纪、工作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责任意识、注重安全、乐于奉献、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公平公正、服从安排、学习能力、善于沟通、忠诚意识等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环境与氛围。设置单项选择题,调查学生、教师、企业认为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从统计结果看,三者的答题选项比例较为接近(见表 1)。总体而言,没有认为学校不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50.1% 认为非常重视,35.6% 认为重视,14.3% 认为一般。

2.校企合作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校企合作是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三套问卷中分别设置了校企合作与学生职业素养问题。学生问卷设置单项选择题,调查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的职业素养培养情况。调查数据显示,58.9% 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提升职业素养很快,27.4% 的学生认为提升职业素养比较快,12.9% 的学生认为一般,0.8% 的学生认为职业素养没有得到提升;41.7% 的学生认为企业招聘员工最看重个人素质,30.6% 的学生认为最看重技能,20.4% 的学生认为最看重学历,还有 7.3% 的学生认为最看重长相。教师问卷设置多项并排序选择题,调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教师传播产业文化的主要类型。统计数据显示,需传播行业文化排在所有项的首位,占 83.5%;需传播企业文化排在其次,占 62.8%;需传播职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比例稍低,分别占 21.8% 和 33.2%。企业问卷设置多项选择题,调查学生对企业文化的感受。问卷数据显示,90.6% 的学生选择了“了解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管理”、“学会团结合作,增强沟通能力”、“培养敬业精神,规划职业生涯”、“做到勤学苦干,具备创新意识”等所有选项。

3.培养过程注重养成性、情境性和统一性。职业素养具有养成性、情境性和统一性特征,学生进入职校后的学习、生活、顶岗实习均体现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对养成性、情境性和统一性特征的注重。设置单项选择题,调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校或多或少都开展职业素养能力训练活动,88.3% 的学生认为经常开展,8.1% 表示有时开展,只有 3.6% 表示很少开展。在市内一所国家重点职校发放问卷的同时,还访谈了 8 名学生、3 名教师和分管德育和教学的 2 名校级领导,大家一致认为职业素养必须通过后天养成,职业素养是在工作场所里完成的,不同的工作场所需要不同的素养。他们还认为职业素养体现在职业活动中,不能脱离工作任务和职业情境,因此职业素养基本要素是统一的。从统计和访谈结果来看,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比较注重养成性、情境性和统一性特征。

(二)培养力度亟待加大

1.师生企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基本要素的理解与实践存在差异。职业素养基本要素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和综合素养。本研究对应于 5 项基本要素,在教师问卷中设置了两道多项排序题,分别调查教师认为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解与实践重点。第 1 道多项选择题是调查教师对 5 个基本要素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主要了解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要素的理解。第 2 道多项选择题是调查教师对 5 个基本要素在学生职业素养实践中的重要程度排序,目的是了解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实践的理解。从表 2 中得出结论,教师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基本要素的理解与实践还是存在较明显的差别,按照知中有行的原则,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应在实践中与之相对应。但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素养等基本要素在教师的理解与实践中存在较明显的偏差。

在教师、学生、企业问卷中,调查表明,教師、学生、企业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学生问卷中设计一个多项排序题,要求学生逐一评价这 5 项基本要素对其成长的重要程度,以便于发现学生对职业素养要素的认知和认可。在企业问卷中设计一道多项排序题,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根据 5 项基本要素去判断需要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程度,目的是让中职学校去调整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模式。从表 3 数据看,教师与企业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认为职业道德素养最重要,学生却认为身体心理素养最重要,而被学生重视的身体心理要素素养,教师却认为其重要性程度最低。

2.师生企对校企合作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认知度不同。校企合作更能反映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深度和广度。设置一道多项单选题组,从八个方面调查教师、学生、企业对校企合作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认知度,目的是了解校企合作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从表 4 的数据看,教师在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专业设置等认可校企合作的影响度较高,学生在教学评价、隐性课程、教学管理等认可校企合作的影响度,企业认为在教学管理、专业设置、隐性课程等认可校企合作的影响度。总的来说,教师、学生、企业都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但对 8 项要素在校企合作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认知度不尽相同,同时发现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期待开展深层次合作。

3.师生企对文化影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程度存在差异。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文化育人。因调查对象的不同,涉及的文化也不同,本研究将文化分为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个人文化三部分。设置一道多项排序题,调查教师、学生、企业对文化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目的在于了解教师、学生、企业对文化的影响度。从表 5 的数据看,调查对象受环境和个人需要的影响,教师认为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程度远远高于企业文化和学生个人文化;学生认为个人文化比校园文化稍重要,企业文化排最后;企业则认为企业文化要稍高于校园文化,个人文化排最后。

三、结果与讨论

基于数据统计结果,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要素理解与实践自觉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基本要素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身体心理素养,综合素养等。职业素养是中职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不但要开设相关的德育课程,同时结合企业员工工作岗位标准,开发职业素养训练活动课程,将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顶岗实习中去,加强教师、学生、企业对本研究中职业素养要素的理解。其次,教师自觉调整教学形式、学生自觉传承职业素养、企业自觉配合职业教育,保证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质量,让学生运用到职业素养的实践中。

(二)模式构建与校企合作

课程与教学是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教师最为关注的要素,其中课程包含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教学包含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外,还包含了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但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却忽略了隐性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这些要素。原因在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以偏概全。其实,既然是人才培养模式,其 8 要素必须在校企合作中呈现才能凸显职业素养培养效果。学校可以在隐性课程、教学管理、教学评价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信仰、工匠精神等,并用一个个生动的典型案例去训练和宣传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效果,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主动参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创造模拟环境和真实环境,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三)制度从优与文化先导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首先看学校制度。文化先导,制度先行是关键,制度更要从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必须先看文化和制度。从表 1、表 2、表 3、表 4、表 5 的统计数据看,职业素养的 5 项基本要素的理解与实践重要程度排序,或者是教师、学生、企业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认知度的比较,或者是教师、学生、企业对文化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程度排序,都不同程度暗示教师、学生、企业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制度、文化两者各有所缺失。要改变和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必须进一步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坚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为社会培养大国工匠的思想,让每一位中职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职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去实施 8 要素,应融合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个人文化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个性发展、职业专长、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逐步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沿着“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方向,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

[1]许亚琼.职业素养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J].职教论坛,2015(25)

[2]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与要素辨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

[3]郑永森.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40所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以及合作企业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5(11)

[4]吴凤友.职业素养与职业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余祖光.产业文化育人——理论探索与教育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周报春(1974— ),女,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职业素养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