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2018-10-16张勇芳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摘 要】本文论述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提出深度挖掘现实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借助古文诗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创新语文教育课外手段等路径,认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注意坚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灵活教学,调解氛围;坚持思想优先,自我比照。

【关键词】边境少数民族地区 高中语文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B-0007-02

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延续的精神根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广西多样化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当代高中生传承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深厚土壤。本文立足广西,以防城港市为例,对高中语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讨。

一、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广西是革命老区,拥有薪火相传的左右江革命老区精神;广西是边疆地区,防城港市、崇左市、百色市与越南山水相连;广西是民族地区,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防城港市是面向东盟的门户城市,辖区内有京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一)高中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巩固边境地区青少年学生思想阵地的需要。青少年一代成长与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少数民族团结繁荣息息相关。近年来“西风”进入我国,“东盟风”潜入边境地区,推动文化造血功能增强的同时让一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出现“营养不良”,一些学生“以洋为尊”“唯洋是从”,照搬照套国外情人节、圣诞节方式以及热捧外国影视、音乐、服装、饮食文化等。只有在高中阶段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高中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才能建立起对民族文化深厚的感情,找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觉继承民族文化的根”。

(二)高中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边境地区青少年学生素养的需要。边境地区在经历烽火岁月奋勇抗争中走来,积聚了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外修内刚的传统,沉淀着深沉的爱国护边情愫,哺育着边境少数民族新一代。例如,在推进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进程中,高中生既是得益者,也应是参与者。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解决文化自信问题,也能解决精神状态问题。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去,才能起到强基固本的强大作用,为边疆稳定繁荣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三)高中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发展边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创新发展才具有强大生命力。高中学生因其年龄阶段特点最具吸收优势而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接力棒”和主力军,高中语文教育作为最佳载体要发挥应有作用。防城港市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很多传统文化经过多年打造已经成为响亮品牌,创建成为广西首个“中华诗词之市”。京族独弦琴、字喃、京族哈节等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寨“阿波节”“盘王节”、打陀螺、采茶戏、“疍家秀”、京族歌圩、上思“虽蕾”等传统文化近年来成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热门“菜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普及具有本地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在普及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引导高中生热爱传统文化,筑牢文化强国根基。

二、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选择

渗透,意味着潜移默化成为习惯;渗透,依托语文课堂课外的灵活载体;渗透,对高中语文教师是师资素质的再深化、再提升。渗透路径就是要培养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再认知。结合日常语文教育,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深度挖掘现实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长期劳动生产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反映着喜庆或崇拜,或哀愁或祈祷,或祭祀或怀念,或竞争或迎接,这些基因刻上了时代烙印。比如疍家文化,这是“海上民族”祈求风调雨顺举行的庄严仪式,对海神的膜拜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崇敬。教师讲授传统文化时通过故事性生活情景向学生展示,把人与自然关系说清说透。又如京族独弦琴,教师要对独弦琴历史、承传概况基本了解,可在课堂摆设独弦琴,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独特音质、曲风内涵中解读延伸,培养高中生审美情趣。再如对瑶族盘王节舞蹈,教师要对舞蹈曲目有所了解,播放舞蹈现场视频,结合瑶族群众生活习惯或者请瑶族学生现身讲解,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的风俗,等等。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再挖掘是高中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语文教师的必需基本功。

(二)借助古文诗词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古文诗词外延能力,把古代诗词和现代诗词结合起来,增强高中生文化自信。比如,防城港市通过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市”在高中生中培养了一大批诗词爱好者。教师应注意引导高中生拓宽思维,用反映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情景、山清水秀自然景观等的现代诗词来阐述古文诗词内涵,使传授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学习吸收。又如,把京族歌圩、采茶剧本、上思“虽蕾”唱词融入古诗词文学鉴赏。再如,引导高中生在语文课堂朗诵地方诗词,强化高中生的审美能力。此外,开展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紧密结合、发生在少数民族学生身边的传唱等有关课外活动,创设特定交流环境,使高中生由对古诗词和边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变为浓厚兴趣爱好。

(三)重点创新语文教育课外手段。把语文课堂逐步从室内讲堂转移到社会讲堂,让高中生在课堂互动、户外活动中加深对边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再认知。比如,让高中生在广西“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以及上思森林文化旅游节、东兴哈节、港口民间海上国际龙舟节、防城金花茶节等节庆中了解传统文化,围绕边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或朗诵,或演讲,或故事接力,或历史穿越,或美术摄影文学创作,把高中生注意力从教材中解脱出来。又如,开设“我与传统文化有个缘”主题活动,组织高中生积极参与,利用校园广播、校报、网站和“知识角”等载体展示成果,强化高中生的本土归属。再如,主动邀请边境少数民族特级教师、优秀文艺人才、民间艺术家、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专家、乡土明贤等走进高中校园课堂,讲授传统文化,让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就能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三、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高中语文渗透边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握渗透的尺度和力度,注意把边境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语文知识融为一体。

(一)坚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传统文化形成的過程中,参与的对象各不相同,不同的思想观念形成了不同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高中语文教师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些内容渗透有利于高中生思想教育和文化吸收,哪些传统文化存在消极元素,哪些适合高中生吸纳,要做到清楚明白、了然于胸。

(二)坚持灵活教学,形成积极氛围。课堂教育、课外引导是渗透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在进行边境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要把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把调动积极性作为语文教育渗透的重要因素。一些传统文化比如京族“字喃”,由于语言文字的晦涩难懂、与当代高中生距离太大,高中生很难形成兴趣点,语文教师应运用灵活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情绪,调节课堂,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坚持思想优先,自我比照。渗透的目的在于潜移默化,功力也体现在潜移默化。在语文课堂教育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把边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理生搬硬套给学生,而是要将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与中国历史、传奇人物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基因进行比对,让高中生找到影子和动力,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参考文献】

[1]王蕴玉.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初探[J].学术论坛,2012(5)

【作者简介】张勇芳,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双减”背景下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业布置高效化的探索
暗藏玄机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优化高中语文作业讲评方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