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8-10-16王治平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高中数学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但目前高中教师仍然将提升学生成绩为教学重头戏,在教学中习惯使用灌输式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教师教学质量差等现象普遍存在于高中课堂中。因此,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综合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文章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这一课题展开了详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工作者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作者简介:王治平,湖北省宜昌市科技高中教师。(湖北 宜昌 443003)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2-0041-02

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成绩,容易忽略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高三学生面对越来越临近的高考,在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下容易产生厌倦学习的心理,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如今,教育界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动力,还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目前高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缺乏趣味性。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难以吸引学生关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颇感吃力。如果教师不能让课堂变得活跃、有趣味,学生则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会产生排斥数学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趣味性,改变传统课堂沉闷的现状,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出“高效”的作用。

2.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善于思考。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开动脑筋、运转思维,才能理解数学的含义。从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不善于思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著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后学生思考不充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处于被动地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习惯等待教师的讲解,自身没有深入思考问题,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二是在遇到困难时学生思考不充分。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计算,然而在这个计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较多的难题,学生若是没有解题思路,容易减缓思维的运转速度,从而影响解题过程,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3. 教师对学困生未给予一定的重视。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仍实行大班制,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兼顾全班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对学困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困生的综合成绩,从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學习成绩,从而带动整体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1.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构建高效课堂。数学源于生活,又必将回归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学习数学后,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极具抽象化特点的数学会成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原因之一。然而,数学的抽象化特点让许多学生“学而止步”,他们放弃学习数学,导致偏科。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会学数学,爱上数学。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创设对应的情境,让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消除他们抵抗学习数学的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椭圆》这一课时,由于学生都见过椭圆形状的物品,对于椭圆的形状相对容易理解,但椭圆的定义则具有一定的难度。若教师不注重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则很难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先跟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椭圆形形状的物品,吸引学生注意教材知识,随后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按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等到学生准备好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固定两根大头钉,并且设置两个大头钉间距为10cm,再在两个大头钉内使用细绳固定住,用笔尖拉紧大头针,开始画图。讲台上的学生通过作图、讲台下的学生通过观看,均已明白了椭圆的定义,此时学生还有着高度的学习热情与注意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教材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深化椭圆的定义,巩固对椭圆知识的记忆。如此一来,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教材内容,而且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 结合实际情况分组合作,构建高效课堂。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较重,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平时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较少,这样会使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在设计的教学环节中适当地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为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共同提高数学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不等式的性质与数列的综合运用》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详细讲解不等式的性质,以及与数列之间存在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两者关系,并有效运用与实际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学生选出小组组长。待学生准备好后,教师出示“在等比数列{an}中,若a5=4、a7=6,那么a15等于多少?”的等比数列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进行计算,最后由小组组长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讨论得到的结果。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见解与算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适当设置激励制度,避免学生出现懈怠、应付了事的态度。在小组中发现有学生表现不错、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教师可以在小组展示讨论成功后,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 结合教材理论参与实践,构建高效课堂。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觉自己已经掌握所学知识,但在实际运用中又总是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没有真正掌握实际运用技巧,无法将理论知识顺利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思考如何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传授理论知识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能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概率》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见关于概率的问题,如放学回家过马路时红灯的概率是多少、逛超市付款的数目是双数的概率是多少、节假日旅行是晴天的概率是多少等问题,这些看似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实际上都隐藏着一些规律。因此,针对这些与贴近生活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实践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定义,同时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对知识的记忆,起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作用。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忆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联想自己是否曾经也遇到过这些问题,是否可以尝试计算发生这些事情的概率,在计算之后进行验证,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验证的结果。通过参与实践,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后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带动学生求知的欲望,真正体现出构建高效课堂与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综上所述,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并借助高效课堂的优势带动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文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2] 刘春凤.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高效情境的创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

[3] 汪红洋.创设生活情境构建数学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0).

[4] 黄玉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 广西教育,2017,(41).

责任编辑 黄 晶

猜你喜欢

构建高效课堂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