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引流与常规胸穿抽液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
2018-10-16张超斌郑纯
张超斌 郑纯
胸腔积液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胸腔内液体产生增多或吸收减少,胸腔内的液体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改变,包括渗出液和漏出液。这些年,胸腔积液发病率有所升高,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以往,临床多予以常规胸穿抽液治疗,虽可缓解病情,但整体疗效欠佳。近年来,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胸腔积液引流手术逐渐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关注。2016年4月—2018年3月将90例患者分成两组,应用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旨在评价胸腔积液引流手术与常规胸穿抽液治疗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腔积液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9~78岁,平均(45.6±5.91)岁。研究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21~76岁,平均(46.7±5.24)岁。数据分析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胸穿抽液治疗,常规方式胸穿抽液,2~3次/周,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抽液量应低于1 000 ml,胸腔积液完全消失表示治疗完成。
研究组行胸腔积液引流手术:取半坐卧位或者坐位,随后,常规消毒穿刺点,利用2%利多卡因予以局部麻醉,完成麻醉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予以胸腔穿刺。可见具备突破感且清晰显示的胸腔积液时,穿测针停止推进,借助左手固定穿测针,右手导入金属导丝至胸腔,导入后,撤出穿测针。然后,借助扩皮针,扩张穿刺进针,完成后,将扩皮针退出。之后,一次性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度控制在8~15 cm,最后,退出导丝,使用敷贴,固定外流导管在皮肤上,连接导管外端与一次性引流袋,基于引流袋重力作用下,实现胸腔积液引流,胸腔积液完全消失后,拔除引流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需特殊处理。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1.3.1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统计患者并发症情况。
1.3.2 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拟定疗效评定标准,包括痊愈、有效和无效三个指标:(1)痊愈:治疗后,胸腔积液完全消失,且未见并发症。(2)有效:治疗后,胸腔积液有所减少,不会造成病情恶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无效:相比治疗前,胸腔积液变化不大,甚至病情恶化,或者伴有严重的并发症[1]。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数据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也称胸水,是一种常见临床症候,以胸膜腔内病理性液体积聚为显著特征[2-3]。胸腔积液发生与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胸膜通透性增加等因素有关[4-5]。临床上,一般可分为漏出性胸腔积液与渗出性胸腔积液[6]。患者多表现为胸闷和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伴有心悸、气短等表现[7-8]。胸腔积液,穿刺抽吸治疗,尽快解除血管、心、肺受压状态,改善呼吸,防止肺功能受损,避免胸膜增厚,以防纤维蛋白沉着,穿刺抽液后,可缓解中毒症状,改善肺扩张功能,辅助分析病变程度[9-10]。常规胸穿抽液,耗时长,且疗效欠佳,带给患者巨大痛苦。胸腔积液引流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用时短,且操作简单,便于患者接受,仅需一次性穿刺,规避组织损伤,减轻患者痛苦,适用性强,有助于预防并发症[11-12]。
表1 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表2 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n,%)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1.1%(41/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8%(35/45),P<0.05;研究组3例并发症,对照组8例并发症,P<0.05。据此分析,本研究与褚明辉的研究结果基本符合[13]。
综上,相比常规胸穿抽液,胸腔积液引流手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