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真体验,促进真发展
——基于儿童自主学习的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实施
2018-10-16
一、“我们的发现”——聚焦兴趣
大自然是孩子快乐成长的丰沃土壤,赋予孩子取之不尽的源泉。意大利瑞吉欧学前教育机构推崇“环境生成课程,环境如同教师一般,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幼儿园的课程来自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的课程理念。我园的园内外环境不仅风景优美,更是资源丰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
在幼儿园的“风车林”里,从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可以看出他们都在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突然贝贝的一声呼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老师,你看地上有好多小虫子。”大家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小虫子的事情,还拿来了小树枝去逗小虫子,被树枝挑逗的小虫子纷纷钻进树叶堆里,有的居然会像豆子一样卷起来,孩子们对虫子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了。很多问题也随之被他们提了出来“这是什么虫子?”“它为什么会卷起来?”“它爱吃什么?”……于是围绕“西瓜虫”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探究活动。可见,幼儿的兴趣、能力、态度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固定不变、预设性很强的课程是不能适应当前幼儿的发展需求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孩子们的目光、对话、提问,捕捉他们的兴趣点,然后追随孩子的视角,为幼儿提供游戏、探索的机会。
二、“我们的做法”——关注过程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编制时必须“回归幼儿经验、指向幼儿的幸福”。也就是说,我们的课程必须在孩子自主学习和感到快乐的基础上展开。如何实施课程,成为各幼儿园教育的首要课题。
(一)真环境,促进孩子在情境中感受快乐
对幼儿来说,学习就是行动,就是有事可做,做事情必须要有做事情的环境,幼儿园课程就应该为幼儿创设做事的条件,而不是死的书本。
1.开辟体验场,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我们幼儿园具有户外面积充足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努力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充满生命乐趣性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轻松愉悦地投入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怀抱,获得丰富自然和生活体验,得到足够的学习和挑战。我园开辟的自然游戏体验场具体包括花卉园、烧烤区、百果园、种植园、风车林、开心岛、嬉水沟、玩沙池等十多个不同功能的活动区。如在“土豆”的主题中,孩子们在种植园中播种、养护、收获,亲历土豆种植的全过程,知道了土豆是通过土豆块茎进行种植的,土豆的成长过程需要五个月左右,土豆是长在地下的块茎植物等。土豆丰收的时候,孩子们挖土豆、洗土豆、切土豆和烤土豆,各项工作都做得有滋有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探索挖土豆的方法,学习切土豆和烤土豆。
“百果园”里春天开满鲜花,秋天结满果实,四季都是一派繁荣喜人的景象。在嬉水沟,孩子们发现了小鸟拉在树干上的屎,他们惊讶于小鸟随处拉屎的坏习惯,还地建议要给小鸟做个卫生间。
户外体验场的开辟,不但为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更是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环境就是天然的学习场和体验场,在这里,他们乐此不疲地玩耍,兴致勃勃地探究,主动学习不再是一句空话。
2.挖掘周边资源,让活动内容更加充实。
我园地处柯桥最大的坂湖公园,公园里丰富的植物、大片的绿地正是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利用公园香樟林、枫树林资源,开展“香樟树高又高”和“红枫树”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树林里寻找着香樟和枫树的秘密,发现季节和树叶变化之间的关系,观察树叶的不同,体会捡落叶的快乐。春天,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飞自己精心设计和制作的风筝;夏天,他们在树荫下乘凉,挖蚯蚓、捉蚱蜢;秋天,搭起帐篷躺在里面感受阳光的温暖……公园成为我园“亲自然”课程最实惠的活教材,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内容,河边的柳树、泥土里的蚯蚓、花丛中蝴蝶、草地上的蚱蜢……都是孩子们最珍贵的学习资源。
(二)真内容,实现孩子在感知中获得经验
大自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在大自然中开展的活动就是一系列源源不断、引人入胜的活动,是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参与其中的。
1.贴近生活,让孩子更加投入。
教育内容源于生活,利用幼儿生活开展教育,教育服务于生活,这是《纲要》中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萝卜、柳树、春笋等都是孩子生活中所常见的,“萝卜大丰收”“柳树朋友”和“春笋知多少”的主题内容就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产生的。自从中班的孩子们在种植园播种下萝卜菜籽,他们经常都会去萝卜地里浇水、施肥,等到萝卜叶长大时,他们还会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白兔去到萝卜地里吃草和玩耍,看着萝卜叶越长越大,孩子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当萝卜丰收在即,那份喜悦之情可谓无以言表,因为这块萝卜地记录下的是他们陪伴萝卜成长的全过程,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快乐而又真实的时光,每天到萝卜地里劳动与观察,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在幼儿园的生活充实而忙碌。
2.纵向发展,让活动更加系统。
儿童的学习是一个经验不断生长的过程,也是课程动态发展的过程。幼儿经验的发展需要从旧经验中产生新经验,也需要用新经验改造旧经验,匆匆忙忙、漫不经心地从做一件事到改做另一件事情,事事都如昙花一现,丝毫没有生长的积累。5月份小班的孩子在活动室门前的泥土下种下了一粒粒的牵牛花籽,他们精心地给这些籽浇水、施肥、拉绳,看着牵牛花发芽,慢慢地长高。暑假过后,小班的孩子从一楼的教室搬到了二楼,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种的牵牛花也跟着爬上了二楼活动室的阳台,在摸摸、看看、闻闻的一系列行为中,主题活动“向上的牵牛花”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展了,围绕“藤蔓绕绕”“虫儿爬爬”“花儿朵朵”“籽儿采采”的主题行进路线,孩子们清晰地感受到了牵牛花的发芽、爬藤、开花、结果、长虫、结籽等过程,对牵牛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这样的学习对孩子而言比任何课堂教学都有效,比任何活动都让孩子感到有趣,更具连贯性和系统性。
因此,在确定活动内容时,教师要就地取材,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让枯燥的知识以有趣的形式去展现,并对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使孩子的经验得到前后联接,保证学习的递进性和系统性。
(三)真活动,支持孩子全面发展
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和有趣的游戏场所,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游戏,在“亲自然”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已经不仅仅只限制在教室里,“在蓝天下,读大自然的书”已经成为我园老师的一种共识,我们希望孩子在自然中释放天性,在自然中享受快乐,在自然中跃动成长。
1.主题活动,让体验、探究有滋有味。
主题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线索、以行动为方式的模式进行,沿着“种植(养护)——观察——收获——制作——分享”的思路开展活动,让过程变得有声有色。美丽的春天,在“小脚丫之旅”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在听一听、看一看、闻一闻、做一做的过程中,尽情感受着大自然的奇妙。他们在幼儿园、公园、山上寻找春天里的花,把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花带到幼儿园。秋天的番薯地,他们发现番薯原来也跟土豆一样是长在地底下的,挖番薯原来还是个技术活,番薯可以有这么多种食用方法,制作各种美味番薯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最后,孩子们将自己制作的美食与全园的小朋友和老师、阿姨们分享。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一本书,是思维的摇篮。”这就是对我们亲自然主题课程最好的诠释吧!
2.自然游戏,让思维、情感更加灵动丰富。
大自然是最好的活教材、最好的老师,那儿是快乐的天地、美妙的课堂。走进大自然,才能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陶冶孩子的性情,促使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帮助他们提高身心素质。
园内的玩水区,孩子们将它称之为“开心岛”,小岛民有时候会全身湿透地捕鱼、打水仗,有时候又会在那里用各种材料尝试水上漂……捕鱼游戏中,他们对不同鱼的有了直观的认知,知道了原来又大又长的胖头鱼动作没有想象的那么笨拙;鲇鱼长着两条胡须,很狡猾,而且还爱吃小鱼、小虾;扁鱼很温柔,动作也比较缓慢,与其他鱼相比它更容易被捕上来。经过多次游戏,他们还掌握了一套比较好的合作捕鱼的方法。在打水仗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样的水枪能让水喷得更远,什么样的发射能更准、更快。尝试用泡沫垫子进行水上漂,考验的是孩子们的耐心和机智,他们在多次的尝试之后终于知道泡沫垫子越多浮力越大的道理。
在风车林里,孩子们在枫树下搭灶台过家家,小班的孩子在搭灶台的过程中终于知道了小锅该搭小灶台,大锅该搭大灶台才能把锅支起来的道理。
坂湖公园环湖而建,正好适合环湖徒步行。每个年龄段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运动水平确定环湖徒步的路线和距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逐步调整,在一次次的“趣”行中,孩子们环湖的时间在缩短,距离在增加,这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活动。
三、“我们的收获”——幸福成长
在“亲自然”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兴趣盎然,主动参与,他们带给我们的惊喜是学会了发现问题,遇到难题可以通过观察、互访、调查、记录以及与成人互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程实施的目的性、计划性需要有效地针对当地、当时、当前的幼儿。我们的“亲自然”课程的选择源于孩子的生活,课程的设计与组织,也是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活和经验,及时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并为之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充分体现了“亲自然”课程“在蓝天下,读大自然的书”的理念,这种立足自主学习的课程,必定是尊重天性、培养个性、发展自主性的,引导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游戏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长自然、自主、自信、自由的内心体验,获得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感。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姜勇在《关于幼儿教育的人文遐想》一文中勾勒了优质学前教育的愿景:“好的幼儿教育应该让儿童感受幸福、自由、畅快;好的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儿童真正像他们自己,真正成为他们自己;好的幼儿教育应该让儿童拥有充分遐想和诗意的空间……”在“亲自然”课程探索之路上,我们深深体会到大自然更是一本书,是思维的摇篮,是感情的熔炉,它驱使着孩子们带着满脑子的问题去探究和追寻。这,就是课程带给孩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