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预防为主,有效开展每月家长工作的策略
——以9月为例
2018-10-16
幼儿园在家园共育中,时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家园间矛盾,导致家长、教师、幼儿园之间非常尴尬和不快,甚至教师们无心工作,最终产生倦怠。其实,只要我们能以预防为主,有效避免家园间易出现的问题,家园合作就会更好。那么怎样预防呢?其实,幼儿园每月工作是具有其特点和共性的,只要我们摸清每月家长工作特点,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定能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双方合作,达成事半功倍的效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家长工作的主题往往带有时间规律,找准规律,提前准备,会令家长工作有备无患,轻松自如。如,9、10月份,大、中、小班幼儿特点都是刚刚升班或入园,家长一般会担心孩子的适应问题,而且,家长的担心程度往往高于孩子的不适应程度。所以,这两个月,如果不了解家长工作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极有可能造成孩子更加焦虑,家长对幼儿园不满,教师因此而工作倦怠。因此,此阶段以适应为主题的家长活动应较多一些。教师要尽可能详细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活动安排、幼儿的活动状况,最好配上一些照片、录像,让家长了解,让家长放心,消除其后顾之忧。11、12月份,天气转凉,家长比较关注幼儿园班级的温度和户外活动情况。因此,教师要及时向家长介绍班级的取暖设施和温度情况,让家长不用担心孩子挨冻。此外,还需要介绍幼儿园冬季户外活动安排,宣传坚持锻炼的意义以及防护措施,让家长放心。5月份,是幼儿园最繁忙的时期,各种节日,特别是六一国际儿童节,都会涉及文艺演出、游园等各种庆祝活动,因排练节目带来的公平问题较多。教师要有预见性,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幼儿的参与度,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不可因机会不均等影响家园关系。6、7月份,涉及升班问题,有时需要对带班老师进行调整,于是家长容易出现担心换老师带来孩子不适应的问题,出现议论纷纷,甚至阻挠幼儿园教师调整等情况。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提前向家长做出合理解释,解除家长顾虑。
不同类型的家长,其关注点不同,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侧重点也应有所变化。一般而言,老人更关注孩子的饮食,父母更关注学习;小班家长关心生活多些,大班孩子的家长更关注孩子学习方面的事情;体弱儿家长关心孩子健康方面的事多些;新入园孩子的家长每天都想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在园的一切表现。
教师要多关注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以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为切入点进行沟通,满足家长的内心需求,沟通便会更顺畅、有效。如果我们不能从幼儿的每月在园特点寻找到家长工作特点,那么,我们就不能发掘家长工作的有效策略,也就不能较好地实现为孩子成长服务,就不能以预防为主,有效地开展家长工作。遇到问题后再被动地解决问题,不是最佳策略,以预防为主才是有效开展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关键的一点,要寻找出每月家长工作的特点来实施有效的策略。
二、发现每月幼儿在园特点,寻找家园易出现的问题
近一年来,幼儿园对每月家长工作进行了梳理发现,每月家长工作是有特点的。由于幼儿每月所在特点不同,需求不同,从关注幼儿角度,发现家长工作易出现的问题,并有效实施后,家园定会形成良好家园关系,实现幼儿愉悦的在园生活。
9月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
以下列举均以9月为例。
三、结合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
9月家园间易出现的问题
在家长工作上1.开展家长调研,了解幼儿家庭情况及教育理念。2.对家长进行小班分离焦虑、中大班年龄特点讲座、开展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培训、向家长介绍家长工作重点。3.组织家长每月来园参与活动,多角度了解幼儿园工作。4.开展9月最初印象调查。5.召开家长教师学会。1.做好家访工作的安排(主要了解幼儿家庭情况、个性、饮食、禁忌食物,熟悉幼儿,增进情感等)。2.召开新生家长会,介绍本班级教师情况、班级文化、班级工作计划及重点、日常班级管理及要求。选出教师家长协会成员,明确工作要求。3.对于新小班每晚离园前十分钟召开沟通会,每周组织家长看幼儿生活视频一次,月底班级开放活动。4.开展家长对班级建议的收集。
以上可以看出,家长工作的举措应该根据每月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四、梳理每月家长工作特点 ,有效开展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以9月为例:9月,幼儿、家长焦虑期。
(一)带领骨干教师共同梳理本月家长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幼儿情绪不稳定,不愿来幼儿园。
案例1:晨间接待环节,孩子们陆续来园。今天,已经是他们新学期入园的第7天了,但仍见一个个小班家长们抱着哭喊的孩子来幼儿园,孩子们重复的话大都是:我不上幼儿园。
问题二:孩子的焦虑,导致家长焦虑。
案例2:9月开学,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晨间家长将孩子送到班级时,孩子声嘶力竭地哭喊和扯拽家长衣服,要求不来园的同时,只见妈妈、奶奶甚至爷爷一步一回头地抹着泪离开幼儿园,他们甚至说:“实在受不了。”
问题三:孩子刚刚入园,家长送孩子到班级后不愿离开。
案例3:9月上旬的几天,小班教师接过哭闹的孩子后,只见家长们不走,在窗外看自己的孩子。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老师们将窗帘拉上。即使这样,家长们还有不走的,用耳朵贴在教室的门上听。甚至有的家长住得离幼儿园近,用望远镜看孩子在操场是否哭,哭了多长时间。
(二)组织骨干教师针对家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之所以9月开学在家长工作上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从幼儿角度分析。幼儿入园前是以家庭个体为主要的生活方式,没有接触过幼儿园的群体生活。突然与家人分离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众多陌生的人,让幼儿没有安全感。因此,陌生是孩子们来园产生焦虑的重要因素。
2.从家庭角度分析。当今家庭看护幼儿比例多为4∶1甚至6∶1,即4个大人甚至6个大人看护一个孩子。很多孩子在家庭中,凡事都有家长为他们提前想到和做好,尽力“服务到位、体贴入微、关心备至”,也正因如此会直接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到了幼儿园很容易因不会吃饭,不会自己脱裤子小便或蹲坑,午睡要成人哄喝水,要用奶瓶等个性需求不能满足,自然会出现晨间一幕幕的哭闹场面。
3.从幼儿园角度分析。在分析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在新入职刚刚来到幼儿园时,心理也同样具有压力和紧张,主要表现出不敢在大会上发言,不敢与人交流,甚至午餐、开会时,尽力找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坐,等等,都是因为环境、人群的陌生而造成的。因此,作为新生入园,他们面临的是从家庭生活向幼儿园生活转换的时期,由于年龄小,从未离开过家人,他们入园的最大难度就是幼儿园的陌生。此时如果不能给孩子们适宜他们每个人的安慰方式,特别是不能为幼儿创设温馨、舒适、安全、宽松的环境氛围,幼儿没有安全感,焦虑自然会产生。
4.从家长角度分析。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对幼儿起着重要的影响与示范的作用。幼儿入园往往是家长先焦虑,他们从身边得知很多孩子入园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焦虑问题,由此,越是随着自己孩子入园的临近,他们越发焦虑。“宝宝上幼儿园要哭怎么办啊?”“宝宝上幼儿园,奶奶想你怎么办?”还有的家长会威胁孩子:“你再不睡觉我就给你送幼儿园去!”……孩子从家长的语言和表情里读懂了有关幼儿园的信息,家长的焦虑也就无形地影响了幼儿,使他们也焦虑起来。
(三)针对问题,带领骨干教师共同研究立体式的解决措施
1.9月幼儿园对教师可开展以下活动。
(1)聘用适宜小班幼儿的教师,挑选具有细心、耐心和爱心的教师。
(2)开学前对小班教师进行培训:如何家访,如何做家长问卷的调研,如何环境布置,如何召开新生班级家长会,新生幼儿家长焦虑的策略指导。
(3)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
(4)召开新小班教师会,对教师们进行“做幸福的小班教师”主题活动,既让教师产生我是全园教师中挑选出来最适宜带小班的教师的自豪感,又让教师感受到做好小班幼儿工作、家长工作的责任与光荣。开展“做家长信任的教师”倡议活动。
(5)幼儿园保教、保健、教师队伍等日常捕捉教师工作优势,通过园所栏目,在家长面前做好教师的师德等宣传。
2.9月园所对家长可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家长调研,了解幼儿家庭情况及教育理念调研,如父母工作单位、岗位,家庭的看护人员及每天成人能跟孩子游戏时间,孩子日常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对于孩子入园有哪些问题及让孩子减少焦虑的方法,幼儿入园后如遇问题最先采取怎样的方法……了解家长在幼儿教育上的理念及幼儿情况,以便班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一些生活能力弱的孩子,及时沟通,改变家庭养育方法,为幼儿入园做好准备。
(2)对家长进行小班分离焦虑和中、大班年龄特点讲座,开展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培训,向家长介绍家长工作重点。讲座人可以从不同层次进行选择,如可以是专家、幼儿园保教管理者、骨干,还可请上一届小班的家长,相信他们更有说服力,家长更爱听。重要的是在讲座后,需要给家长问答的时间,让他们将疑问说出,以便更好地为幼儿入园奠定基础。
(3)组织家长每月来园参与活动,多角度了解幼儿园工作。如来幼儿园参观整体环境、班级环境,认识门卫、会计、保安、班级教师、园领导班子等。可以通过讲座了解幼儿园,如幼儿园文化、办园理念等。对于新班幼儿家长,还可以每周五离园时自愿在班中观看孩子本周录像或活动介绍,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孩子和班级工作。
(4)开展9月最初印象调查,通过月末对家长的调查内容的设置,让家长多多关注教师的优势,如,请您列举班级最有爱心的老师、最负责的教师、最受幼儿喜欢的老师等,而且家长可多选,激发教师的干劲。此调查一定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公示内容,让家长在日常关注的同时,教师也能有意识地去达成。
(5)成立幼儿园教师家长协会。结合幼儿园教师家长协会,班级可以成立班级教师家长协会,自主申报与班级推荐相结合,并根据家长职业、教育理念、特长、工作时间宽松度甚至性格、正能量等确定家委会(教师家长学校的会员)。根据班级需要每月召开相应的协商会,共同组织各项活动。招募家长志愿者,在大型活动、外出活动中发挥家长作用,合作能有效融合班级与家长的关系。
3.9月班级对教师可开展以下工作。
(1)有序做好班级幼儿家访工作,双方增进情感。
(2)班级组织教师结合幼儿9月需求,开展“我的第二个家”“幼儿园是我家”“我长大了”“我和我的伙伴”“我升班了”等主题游戏课程,增进师幼情感和班级归属感活动。
(3)中、大班开展幼儿调研,了解幼儿最喜欢的教师标准,和幼儿拉钩,做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增加师幼间情感。
4.9月班级对家长可开展以下工作。
(1)做好家访工作的安排。提前制定家访方案,将家访目的向家长讲清楚,与家长确定家访时间,主要了解幼儿家庭情况、性格、饮食、身体状况、禁忌食物的调查,并记录,熟悉幼儿,增进情感等。家访需要班级教师都参加,分工明晰,有与幼儿交流游戏的,有参与家长沟通的,有记录的。为了保护教师,班级家访禁止教师单独访问。
(2)召开新生家长会,介绍本班级教师情况、班级文化、班级工作计划及重点、日常班级管理及要求。介绍教师家长学会选出教师家长协会成员,明确工作要求。
(3)对于新小班每晚离园前十分钟召开沟通会(每天一播),介绍当天幼儿整体活动情况,介绍每一个幼儿在游戏、进餐、大便、午睡、情绪等情况,让家长从中了解班级活动和幼儿情况。每周组织家长看幼儿生活视频一次(每周一看),全面了解幼儿本周进步,月底班级开放活动。从而使家长更加了解班级,理解教师,感恩教师。开展《9月最初印象》家长问卷调研,内容围绕幼儿进步、教师师德、家长工作等方面进行调查。
(4)开展家长对班级建议的收集,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协会)。
(5)班级家园活动一:每天一播——新小班晚间十分钟家园沟通。由于新生家长对孩子入园存有焦虑,因此,教师借助晚间离园环节让家长们先了解自己孩子一天的生活,非常重要,也是让家长了解幼儿生活的同时,教师理解家长的最好时机。 操作方法:班级教师准备好记录表,将家长最想关注的一日环节列出,如大小便、进餐、午睡、游戏等,教师将日常随时关注的每个幼儿情况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晚间为家长反馈做好充分准备。晚间离园前班长与班级教师进行沟通,包括向家长汇报的内容、幼儿的情况等,统一思想后再向家长做离园前汇报。对一些饮食少、饮水少、情绪有不安的幼儿,教师要提示家长回家关注和给孩子宽松的氛围,让饮水和吃水果等。
与家长沟通中要注意的问题。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每个孩子的情况都要反馈到。尽力反馈幼儿每天不一样的进步。反馈在10分钟内,不要过长。否则,因家长见孩子心切影响效果。
9月班级家园活动二:每周一看——小班幼儿一周活动录像播看。虽然每天班级教师与家长及时汇报,但缺少立体的视觉效应, 应该定期让家长看幼儿生活录像,了解幼儿生活情况。
班级幼儿活动例举:
体育游戏:“小鸡找妈妈”(小班)
目的:
1.能根据口令进行走、跑。
2.喜欢鸡妈妈并大声呼喊,开心来园。
准备:
小鸡头饰、鸡妈妈头饰。
活动过程:
1.玩 “小小鸡叽叽叽”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走、跑。
2.教师介绍 “小鸡找妈妈”的游戏,讲解游戏规则。规则:幼儿一起说:“小小鸡,叽叽叽,走到东来走到西,妈妈妈妈你在哪,我们一起做游戏。”说完,小鸡四散地跑,这时妈妈说:“我的小鸡到哪里?”小鸡们听后,说:“妈妈,我在这。”小鸡跑到妈妈身旁,鸡妈妈和小鸡抱在一起。
3.反复玩几次。
4.教师带孩子们愉快地自主玩些喜欢的户外玩具,如拉车、皮球、响铃等。
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角色的扮演,孩子们对教师的关系更加亲近。焦虑自然减少。
总之,了解每月班级幼儿特点,才能制定班级工作重点,才能做好家长工作。《纲要》中特别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此外,在各领域教育要求中,《纲要》也要求幼儿园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各领域的发展。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把“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能力,更是让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