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木偶艺术资源 巧设偶化区域环境

2018-10-16

幼儿100 2018年27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玩偶木偶

木偶艺术是泉州地区的本土文化之一。多年来,“木偶教育”已成为我园的园本课程和办园特色,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并以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研究为契机,选用幼儿喜爱的木偶为教育手段,综合各种教育资源,极力为幼儿创设偶化的区域环境,使木偶随处可见,随处可玩,并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相渗透,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立足实际,巧妙创设,使偶化环境产生多种效应

(一)偶化使区域环境更显童趣

偶化区域环境的创设应该有别于一般的环境创设。首先在色彩上,应该给幼儿以美的视觉享受,从而激发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区域环境创设中以活泼鲜艳的色彩作为主色调,同时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形象,将其制作成各种木偶,作为环境中的主体物,如:富有动感的区域标志、可操作表演的木偶小舞台,使区域环境更显童趣。

(二)偶化使区域环境由“静”变“动”

我们在创设的过程中利用木偶特有的夸张形象和拟人化的动态,创设三维的互动空间,使环境除了发挥物质环境的静态教育的影响作用,还发挥其动态的刺激作用,使幼儿在有效的活动中获得有效的发展。如:将语言区延伸到主墙饰,在墙饰上创设许多可随意更换的木偶,幼儿可将背景墙当作“木偶舞台”,根据自己创编的需要,更换和操作各种木偶。拟人化的木偶可以动、可以说,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审美价值、语言表达能力等,也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偶化使区域空间由“小”变“大”

针对我园校园环境“小”的特点,我们巧妙地利用班级的角落或走廊等创设“木偶区”,如:利用走廊的空间创设园本班级特色的专版,不定期地更换园本课程活动照片和木偶艺术文化图片,并将幼儿制作的小木偶创设于环境中,激发幼儿操作表演木偶的兴趣。

二、多措并举,有效互动,促进幼儿各种潜能的发展

(一)偶化的区域材料,提高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偶化的区域材料与一般区域材料的最大区别就是“偶性”,它融合了木偶夸张、趣味、拟人化的特点,更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例如:大班操作区材料“玩偶足球赛”,原先的材料只是简单的一个盒子和“弹旗子”的木块,让幼儿根据提示将棋子弹进盒子中。随着游戏的推进,幼儿萌发了将其进行“偶化”的想法。因此,他们收集了各种装饰材料,如泡沫球、夹子等,在美工区自己动手将原来“弹棋子”的积木,装饰成动感十足的桌面玩偶,偶化的材料一下子就给这场“桌面比赛”融入了新的“生命力”,将它演变成一场真正的“玩偶足球赛”,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材料的不同需求,促使其获得不同的发展。再如:中班数学区材料“动物图形喂食”,原先只是一个动物的头部形象,让幼儿进行图形喂食,幼儿的操作积极性不是很高,后来教师将其改成既可以喂食又可以表演的动物玩偶,最关键的是小木偶有一个透明的“肚子”,喂进去的图形幼儿可以看到并验证是否操作正确,幼儿的操作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偶化的区域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动态性发展

在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将材料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相渗透,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科学区,我们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探索科学原理”,尝试将各种科学原理融入区域材料中,并将区域材料进行偶化,制作了结合空气、声音、弹性、电、杠杆等科学原理的木偶,一种木偶融合多种科学原理,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各种科学原理,激发了其探索科学原理的欲望。又如: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苍蝇拍制作了有趣的杖头偶“小兔乖乖”的角色木偶,只要轻轻地抽动棍子,“小兔子”就马上手舞足蹈起来,形象夸张有趣,使幼儿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木偶因为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因此得到幼儿的认可,使幼儿想玩,喜欢玩,乐意玩。幼儿在宽松、自由、偶化的区域环境中,学会了与同伴和老师交往、合作表演,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每次木偶游戏前,幼儿都能与同伴商量,计划游戏过程,他们会将日常生活中的对话融入表演中,部分幼儿还能与同伴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增强了幼儿在集体中自然、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自信心,而且逐渐形成健康和谐的师幼关系。区域材料的多样性、自由性和趣味性,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也留给他们选择和创新的余地。

(三)偶化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美、创造美

我们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发挥木偶的传统艺术美,让幼儿欣赏其形象艺术、表演艺术,如:在木偶主题活动“我眼中的木偶服饰”中,幼儿在感受传统木偶服饰精美的刺绣文化后,也在区域活动中开始尝试“刺绣偶衣”,不仅学会了简单的闽南刺绣工艺,也提高了审美能力及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培养了专注力,促进了精细动作的发展。此外,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也激发了自主创作木偶的想法,逐渐热衷于利用一些生活化的材料或者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偶,并将其创设于环境中。

三、因地制宜、盘活资源,优化偶化区域环境的价值

(一)挖掘家长优势资源,丰富偶化环境创设形式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资源,是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合作者。在实施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全面性指导与互动式个体指导相结合的形式,以亲子木偶制作活动、家长开放日、木偶艺术节等活动为契机,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的积极性。如家长开放日活动以“偶化的区域活动,拉近幼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为主题,通过直观、形象的区域游戏向家长展示了幼儿的学习情况,如:数学区“动物图形喂食”形象夸张,操作简单,幼儿在进行图形分类后,还可以与家长一起互动表演,充分体现了“动手、动脑、动口” 教育功能一体化。美工区:幼儿和家长们运用各种废旧材料一起制作“会唱歌的瓶子娃娃”,其乐融融。语言区:简单的桌面偶操作盒,成了幼儿和家长们共同表演的小舞台,家长们感慨地说:“这是我和宝贝人生第一次的‘同台演出’,有观众,有舞台,感觉非常好!”亲子区域活动,不仅让家长感受到偶化环境的独特教育功能,更深刻地领悟了《指南》中“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家园互动性与合作性。随着家教指导活动的系统化推进,家长们从一开始对园本课程的初步了解再到开始支持课程活动,最后到主动参与课程活动。如:有的家长发挥其电工的专业优势,制作了眼睛会发光、嘴巴会唱歌的科学玩偶创设到环境中,通过这种“大手带小手”的亲子活动,带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让幼儿真正喜欢上班级的偶化区域环境,让幼儿在与木偶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活动不仅加深了家长与幼儿间的亲子感情,也使班级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二)利用社区资源营造浓郁的木偶文化氛围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班级木偶文化氛围的创设中,营造良好的木偶文化氛围。如:亚洲木偶艺术节,组织幼儿家长到泉州锦绣庄参观各个国家的木偶,了解木偶的演变,欣赏木偶专业人士的表演等。我们还以请进来的方式,将木偶剧团中的流动博物馆融入区域游戏中,开展主题式区域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木偶文化多元性。不仅激发了幼儿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艺术美,也为班级开展园本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木偶文化氛围。

(三)善用人力资源丰富偶化环境创设经验

木偶艺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不仅仅是指物质方面的,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自身人力资源的开发。它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表现和创造空间,让教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木偶艺术资源创设偶化的区域环境,在创设的过程中对偶化的区域环境有了新的理解,懂得在利用木偶艺术资源设计区域材料时,要使区域材料凸显偶化的巧妙性以及价值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区域材料都能进行偶化,也不是所有偶化了的区域材料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区域材料的偶化应有其适宜性。如:我们在数学区投放了一种桌面图形玩偶,木偶的身体可以进行图形排序,也可以根据数量在木偶的衣服上装饰相应数量的图形,木偶的手臂还可以进行排序串珠等,融合了多种功效。我们以为这样的多功能的区域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使其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没想到就是因为该材料的功效太多,操作比较复杂,操作的目的性不强,使得幼儿不爱操作。而“图形喂食玩偶”,虽然只能给图形玩偶喂一种图形,却因为它操作简单,偶性夸张,一下就提高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我们从案例中不断地总结出操作简单、夸张、便于幼儿与木偶互动的区域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也更能真正发挥出偶化的区域材料的独特价值,也使教师走出了“所有区域材料都能进行偶化”的误区。

总之,偶化区域环境的创设,应本着“让每一寸空间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的环境创设理念,将木偶文化融入环境创设中,并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使偶化的区域环境更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独特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玩偶木偶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打造无声教材 助力幸福成长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小木偶找智慧
木偶的眼泪(一)
我国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统计分析——基于某县域范围环境概况
木偶复活记!
可以激发无限想象的创意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