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观察路径
2018-10-16
在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过程中,各地幼儿教师纷纷将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期待幼儿玩出快乐,玩出发展,不时地来个“哇”时刻。放手之后,教师的主要任务从活动组织转向幼儿观察。何为观察?观是看,察是明了。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师是否具有专业自觉性的重要标准。
笔者从教师的立场思考观察的路径: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该做些什么?此路径不是单线的,而是循环进行的。
一、看到了什么——信息收集
每次观察之前,可以确定是一名幼儿还是一组幼儿,然后采集相关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偏好、观察领域、观察时间。为了实施有效的观察,可以预先设计有针对性的观察记录表,帮助教师把握观察的核心要素。
1.信息收集范围。
一般来说,要全面收集观察所定位对象与游戏材料与游戏同伴之间发生的互动性行为,包括语言、表情、材料的使用、关键行为、频率次数、游戏时间、游戏空间、表征方式等。
课程游戏化倡导的课程观重在发展教师追随的意识,幼儿不会告诉教师,你的预设和刺激对他有什么引发效果,所以需要教师去看,从幼儿中生成,了解每个年龄段的状态,教师的教育行为才不会走错路,走偏路。所以,观察之前要设定观察目标,便于教师在活动中准确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建议在观察前提一些关键问题来引导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例如:游戏材料是如何被幼儿运用的?幼儿游戏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幼儿从练习型游戏延展到建构、表演、创造约需要多长时间?游戏主题是如何过渡和变化的?所有游戏是否最终指向角色游戏,何种契机引发了游戏内容的转换?
2.观察的侧重点。
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中,教师观察的重点也有所侧重。
角色游戏——重点观察幼儿的替代行为和表征行为。是否有角色扮演意识?是否有游戏语言和交往语言?游戏中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如何?
结构游戏——重点观察幼儿使用了哪些搭建技能。如何解决搭建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搭建过程表现出哪些数理逻辑概念?作品的表征水平如何?幼儿运用哪些策略来使用建构材料?
运动游戏——重点观察幼儿搭建的运动场涉及哪些运动技能。幼儿对材料的使用能否一物多玩,观察幼儿运动中的速度、力量、精细动作、平衡性、协调性、合作性的发展。
语言游戏——重点观察幼儿的倾听习惯和表达意愿。幼儿表达连贯性、清晰性、完整性和灵动性,幼儿能否结合不同的情境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不同的意思?幼儿能否使用丰富恰当的词语表达意愿?
益智游戏——重点观察幼儿的概念分类及特征比较行为,幼儿模式排序的行为,幼儿的计数方式及方位判断,幼儿的分析、判断、推理等行为。
大多数时候,幼儿的游戏行为是跨领域交互出现的。
3.信息收集的手段。
观察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目标儿童、实验法等。课程游戏化支架之一提出:“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自己用随笔(最好是白描)方式记录,坚持做1-2个月。要求:发现儿童令你惊喜的时刻,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学习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
这里的“1名儿童”是目标儿童法,“观察3次,每次3分钟,坚持做1-2个月”是时间取样法。信息收集的手段应该严格以信息记录的真实价值为前提,同时注重收集资料的持续有效。
有观察必有记录,记录最好以白描式的手法进行,并遵循几个原则:
量化原则——能用数字表示的就不用语言描述;
客观原则——尽量少用形容词、副词,多用动词与名词,没有人物的思想活动,只有行为,杜绝观察主体的揣测、判断和个人感情色彩;
忠于原话的原则——若使用引号,则忠实记录幼儿原话,否则间接引用。
教师要善于从所有信息中进行梳理,直击观察的重点,做选择性的收集,准确、快速地捕捉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必要的时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收集信息。
二、看懂了什么——行为判断
教师的专业自觉性表现为从幼儿与任何事物的交互作用中教师能准确判断出他的发展。幼儿有自身的发展轨迹,他们的兴趣点、思维、看待世界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很多老师看完游戏却看不到游戏背后内隐的课程资源及幼儿相应的发展水平。同样是过渡环节,幼儿在盥洗室悄悄地玩水,你看到幼儿把衣服打湿了,不遵守班级规则而显得生气,而有专业自觉性的老师看到幼儿在专注地探索水流的速度、方向以及水的变形、守恒等而显得欣喜。换个视角去看,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案例,所以幼儿行为背后的“潜台词”倒逼教师成为好“伯乐”,但是没有掌握观察技能,挖掘不了现象背后的价值仍然是很多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
1.学习方式的判断。
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不同幼儿有其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同样是拿到“让小球在不同桥面滚动”的材料,有的幼儿会先研究图纸,分析图纸的说明书,看图纸中的桥是如何铺的,这样的幼儿一般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的幼儿拿到材料后,看别的幼儿怎么玩,然后自己再玩,这样的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以模仿学习为主。有的幼儿什么也不看,拿到材料先把玩,摸透所有组块属性后再自己思考如何玩,最后探究桥的各种构建方法,这样的幼儿创造性思维、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探索能力较强。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各自经历的思维路径也有所不同。
2.意志品质的判断。
游戏能反映幼儿的最真实的状态。比如,有的幼儿自主搭建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材料,自己也会乐此不疲地参与运动,不怕困难,勇敢地接受挑战,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意志品质。也有幼儿虽然一开始不敢去尝试有难度的运动材料,但他会尝试改造运动材料,经过积累提高运动的水平,再逐渐提高难度,这部分幼儿能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会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自我实现小步提升。也有的幼儿探索几次后放弃,不再去思考改进方法来适应自己,或不愿改进自己来适应材料,很容易被挫折吓倒,意志品质有待提高。
3.情感态度的判断。
幼儿在游戏中,如果是成人预设过多,完全是按照成人的意志来参与活动,一般坚持的时间较短,容易放弃,这类游戏不为幼儿喜欢,是一种假游戏。在真游戏中,幼儿游戏语言丰富,情感热烈,积极投入,表现出强烈的喜好,不时伴有愉悦的动作和神情。
4.发展水平的判断。
教师如何准确地分析、评价幼儿发展水平?为了方便教师操作,笔者所在园引进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评价体系——高瞻课程《轶事记录评价量表》(COR),它不仅仅是对观察记录的补充和发展,更是教师客观、有效地评价幼儿的工具。该量表对幼儿所有认知和行为的发展领域提供了系统的评估标准,由儿童发展的六个领域组成:自主性、社会交往、创造性表达、身体动作与音乐、语言、数学与科学,设计了32个观察点,共计160条能力层级形成,每个发展领域下都包括4-8个观察项目,每个项目之下设置5个不同水平层级的观察条目,从简单到复杂,从水平1到水平5分层设计。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幼儿,如细节、方法、能力、规律、动作发展等,教师只要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照相应的指标,即可评判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发展属于什么水平。
例如:就解决问题(物品及学习困难)的观察条目,教师可以对照指标来判断。水平一:幼儿在面对一样物品时遇到困难,会表达出沮丧。水平二:幼儿能说出在面对一样物品时遇到的困难并求助。水平三:幼儿尝试用1种方法来解决面对物品时遇到的困难。水平四:幼儿尝试用2种方法来解决面对物品时遇到的困难。水平五:幼儿尝试用3种或3种以上的方法来解决面对物品时遇到的困难。
《轶事记录评价量表》(COR)对于幼儿的能力发展评估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对于幼儿的意志品质、学习方式、情感态度无法做出相应的评估。
三、可以做什么——支持推进
所有的观察都是为了给予幼儿恰当的支持和推进,从“让幼儿放手玩”,变为“了解幼儿怎么玩”“判断幼儿玩到什么程度”,从而“支持幼儿更好地玩”,教师经历了认知上的飞跃。通过前阶段的观察和评估,教师须制定出不同周期的支持规划和个性化方案,就像备课一样来备游戏,逐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例如:将某个学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大班下学期第三个月为例。分析此阶段幼儿在游戏中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分析该幼儿在某个领域小、中、大班有什么经验连续性和链接点。期待幼儿重点拓展什么经验,追求新的空间和经验是什么。关注幼儿有哪些新技能运用,并将个体的优秀经验推广变成所有幼儿经验。区域的环境及材料有哪些支架性措施。完成任务的时间是否缩短。合作方式有哪些变化。哪些作品、记录、成果可以证明幼儿能力得到了提升……
个性化方案的制定,鞭策教师将长期以来形成预设的习惯做方向性转换,引导教师慢慢地做加法,做减法,推动幼儿的经验水平达到一定的高点,老师再提供一个新支架,之前的高点又变成幼儿新生长点。幼儿不仅因为其自然生长变化而发展,而是因为教师智慧支架行为而发展。
总之,观察记录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才能走进游戏,走进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