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素质分析与对策

2018-10-15彭海霞柴巧莲何庆欢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素质

彭海霞 柴巧莲 何庆欢

摘 要:本文从高职贫困生心理素质现状、“心理贫困”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影响、人文关怀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对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水平较低的现状给予了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素质

一、高职贫困生心理素质现状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许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能早早进入社会赚钱谋生而选择送孩子就读高职院校。贫困生在高职院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不仅面临着经济贫困,心理压力比一般学生更大,易出现挫折感强烈、抑郁、自卑、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多疑等一系列“心理贫困”问题,从而影响到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成为学校的“双困生”。与此同时,他们又拥有吃苦耐劳、淳朴踏实等优良品质。因此,在优良品质的基础上,如何解决其心理问题、完善其人格、提高其心理素质,是将高职贫困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心理贫困”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影响

1. 心理健康问题发生频率更高

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农村,由于家庭的贫困、父母文化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其对自我理想、信念、需求等均处于迷茫状态。进入大学后,他们和城市中相对富裕、见识较广的学生很难拥有共同话题,同时还伴有自卑、抑郁等问题。因此,在大学生心理普查中,贫困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频率更高。

2. 人际关系容易紧张脆弱

人际关系圈子越广,个体的精神活动就越丰富,得到的社会支持就会更多,越能维持心理健康的和谐状态。由于家庭经济贫困、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对贫困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难以改变的影响,他们与人交流交往时,会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缺乏自然流畅、平等愉悦的交流方式。因此,容易产生孤僻、回避、戒备等心理防御机制,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从而变得孤僻、冷漠、不合群、不信任他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脆弱。

3. 自卑感强烈,情绪不稳定

据已有文献统计分析表明,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比本科生更强烈,而高职贫困生更甚。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许多用人单位只接受本科层次学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压力和难度比本科生要大很多。因此,他们容易低估自我专业技能。强烈的自感卑和对未来的不自信,使高职贫困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无助、无望、易冲动等情绪,甚至出现社会回避等行为。

4. 过于浮躁,就业动机易急功近利

对于许多贫困家庭的学生而言,薪资水平是他们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这使得他们的就业动机变得极具功利性。求职就业的成功,是高职院校贫困生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步。然而,他们缺少就业支持资源、经济支撑资源,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却不一定能获得应有的回报。面对这样的现状,他们显得更加浮躁与急功近利。

三、人文關怀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1. 人文关怀的基本内容

(1)经济资助。经济贫困是高职贫困生心理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因此,提供经济资助是基础和关键。

(2)心理关怀。教师应了解贫困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其足够的关怀,有助于调节其消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发展关怀。给予贫困生发展关怀,即对其学习情况、能力培养、职业规划等各方面加以关注,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综合实力及就业竞争力。

2. 人文关怀的具体手段

(1)经济资助手段。建立多元化的经济帮扶体系,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尽可能多地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还可以联系企业、社会个体等建立合作帮扶对象,引入社会资金来尽可能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

(2)心理关怀手段。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校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宣传栏、讲座等方式,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建立线上心理疏导渠道,有助于预防贫困生心理问题风险的发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3)发展关怀手段。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校企合作提高的实习机会、就业岗位推荐等,能帮助贫困生明确自我职业规划与定位,走出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状态。

(通信作者:柴巧莲)

参考文献:

[1]葛洪岩,张清涛,孙红梅.心理素质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249-250.

[2]耿俊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3-115.

基金项目: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编号:SK2016-04)。

作者简介:彭海霞,女,硕士,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心理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