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告状”行为的教育思考
2018-10-15树漪
树漪
摘 要:小学班主任每天都要处理由小孩子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告状,本文将儿童的告状分为四类,分别是初具道德感的告状,为寻求保护的告状,存利己之心的告状以及儿童版告密。并针对四种告密的原因、表现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低年级告状;教育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每天都要处理由小孩子引起的各种各样的事。以低段学生的情况来说,假设班主任每天要处理100件事,那其中90件应该是学生的告状了。
在小学一年级的班级任教,你可能会听到令你匪夷所思的告状,比如说:“老师,他拿我的橡皮,他是小偷!”“老师,他亲我!”“老师,他饭前不洗手。”……
听他们告状的内容,就已经非常考验成人耐心了,因为有些小孩儿告状都说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我们要问上五六遍,才能理清思路,更不要说处理他们告状的事。一年级入学后的三个月内,小孩子们的告状内容其实也会在这三个月中不断升级,除了鸡毛蒜皮的只要班主任点点头表示了解,他们就满意的告状,还增加了不得不好好问清楚,认真处理的告状了。因为说实话,小学生的矛盾对班主任来说是小事,维护他们对班主任的信任才是大事。所以处理好学生的告状,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关系到整个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也关系到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
不久之前,我处理过一次学生吵架事件。课间巡视的时候,突然一群学生拥上来告状,有人正因为一条小虫子吵架了,还要打起来。我走过去,看到一群学生蹲在地上围成小小一圈,不知道在观察什么,只听到七嘴八舌的吵架声,引得邻班的学生也凑过来看热闹。看我走近,才有学生三三两两离开。我想这么多人在,一定要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便走近吵架的两人,问清缘由。原来他们发现了一条虫子趴在地上不动,其中一个孩子想着它可能是想爬回草坪,但是爬累了在休息,我们不该打扰它,另一个孩子说下课了同学们跑来跑去很可能就会踩死它,所以要用小树枝把它挪走,两个人谁都有理,谁都有小同伴支持,于是就这样吵了起来。我对他们说:“你们两个小朋友,心地都很善良,老师很喜欢。不过聚在这里吵架,也没有办法解决,睡觉的小虫子说不定都被你们吵醒了。现在也快上课了,不如我们先回教室,给他一节课的时间休息,说不定下课前它就爬到草丛了呢。”两个小朋友都很赞同,还马上达成共识,如果没爬到再用树叶送它回家,这就皆大欢喜。
像这样日常的纠纷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几十名年龄相仿的学生聚在一起,由于性格、思考方式等的不同,产生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身为一个大人,更身为一个班主任,如果没有倾听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耐心和责任心,久而久之,会失去学生对你的珍贵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这才是最不值得的。因此,我很乐意去重视孩子的告状,并对他们的告状作出公正的裁决。
学生的告状,虽然目的都是指责他人,其实动机各有不同,我把告状主要分成三类。
一、初具道德感促其告状
刚入学的孩子已经初具道德感和正义感,他们心里知道行为也分“好”与“不好”,以及不同行为可能对应的具体后果。因此,当他们遇到他人的不良行为时,自己认知观念中的是非道德感就会作出判断——他们要指出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包括但不局限于插嘴、打架、不做值日、不写作业、考试偷看。在他们看来,错误的行为,应该交由老师去批评指正,而他们告状了,也就能把自己的是非判断呈现给老师。这样做,不仅能纠正错误行为,更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一类告状,一般会密集出现在一年级学生适应班级规章秩序初期,班主任应该抓住机会及时而且公开批评错误行为,适时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曾有学生来举报,说某位男生在体育课上欺负班上一位性格内向的后进生,还召集其他男生一起欺负他。正巧下节课是班队课,我趁机让他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讲述他所看到的行为,并请当时在场的其他同学佐证,接着,让其他同学自己举手发言说说自己对欺负者、受欺负者、举报者的看法。发言结束,我结合大家的意见公开批评了带头的男生和其他欺负者,并有轻有重地惩罚了他们。我郑重地与全班同学制定了班级秩序,他们也在这一次班队课上亲身感受到班主任作为一个大人对他们实行的最大公正。
我认为处理学生告状的目的是减少告状,减少不良行为,而不是借此机会培养教师耳目。因此,我口头表扬告状者,但会教育所有同学不能凡事都依赖教师,学会自己解决小纠紛。
二、为寻求保护促其告状
有些学生个人舒适圈受到他人侵犯,被欺负、捉弄,让学生感到不舒服,转而寻求教师安慰和庇护。作为老师,这种告状是必须介入的。
对这类告状,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地了解事情经过,因为这类纠纷往往会比告状学生陈述的要更复杂。学生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也许会遮掩部分事实。如果在学生来哭诉告状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直接让被告状者道歉,不仅不能解决事情,更让道歉的学生心不甘情不愿,平白失去了一个孩子的信任。
之前有一个内向安静的孩子来告状说同桌折断了她的尺,她哭哭啼啼说不清事情经过,我只能再找她的同桌了解情况。在了解事情经过后发现,其实是这个孩子上课手放在桌子下偷偷玩尺子,同学想提醒她上课认真听讲,拍了拍她的手,尺子又薄又脆,夹在桌肚里的镂空处就断了。孩子失去了喜欢的尺子,通过告状寻求教师的安慰和同情,这无可厚非,但作为老师,更需要了解事实,公平公正地解决矛盾。在处理矛盾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自我排解的技巧和方式。这样,就能把告状转化为一个契机,来帮助个体成长。
三、存利己之心促其告状
存利己之心的告状,我会把它称为“儿童版告密”。孩子会把告状作为一种得到老师表扬的途径。低年段的孩子很少有出于嫉妒或是威胁的动机,告发他人的行为,但这种损人利己的心态也是存在的,教师应保持警惕,及时扭转这样的心态。
我在班级碰到过一次这样的告密,有一个学生来告状说刚刚有一位男生说老师特别坏,并且还在聚集其他同学,询问他们有没有这种想法,而这位说坏话的男生平时经常被我表扬。我又叫来了这位男生,他却说来告状的这个学生刚刚也在说老师坏话。我并没有过多责问这位男生,但我严厉批评了告状者。作为老师,其实我并不想听关于学生私下议论内容的举报,但是我在意班级学生间的信任感、安全感。这位小小告密者给我拉响了警钟,他可能想通过这个告状让我批评那位同学,可能只想通过告密得到我的表扬。然而他这样的行为,破坏了学生间的安全感和私密感,也破坏了教师和学生间的信赖感——也许身边的某个同学是老师的耳目呢?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其实是远不如学生间的了解的,我无从了解学生私下的交流,但同时也不希望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告密来掌握他们的成长。对于学生告密心态的扭转,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必须做且做好的。我希望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更希望他们成为文明懂事、相互信赖的朋友。所以虽然很多时候,班主任处理事情可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就这个问题,我引起重视并多次在班级强调。也许,将小事化大,也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种方式。
不过,除了以上三种告状,低年段小学生中还存在对鸡毛蒜皮之事的告状。学生建立稳定的告状意识之前,经常会将周围不合自己已有认知的现象直接报告给教师。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对老师说完,就满足地离开了,甚至不需要老师的回答。毕竟他并不是想真的来解决这件事,就是想来倾诉一下而已。遇到这种告状,老师不必深究,适当点头表示知晓或给予一些语言安慰,就能达到安抚孩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