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名著整书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8-10-15方桂琴孟国乔

关键词:名著阅读

方桂琴 孟国乔

摘 要:2018年的中考名著阅读呈现以下命题导向:一是基于关键情节,考查阅读积累;二是指向核心价值,关注深度阅读;三是体现文本特质,渗透阅读策略;四是开展专题探究,倡导主题阅读;五是采用读写结合,关注高阶思维。

关键词: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命题导向

一直以来,探索名著阅读的有效评测途径和方法,以测评来推动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促进名著阅读教学的真正落实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真正落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对2018年众多中考卷的考察,笔者以为,名著阅读考查主要呈现出以下命题导向:

一、基于关键情节,考查阅读积累

理想的名著阅读考查应该是将检测内容置于整部作品之下,考生须联系整部作品来解答。这样命题既是对课程标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一要求的落实,又是考查学生真实阅读名著情况的需要。2018年的名著阅读题,基本上紧扣名著关键内容,采用活泼灵巧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积累情况,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

例1 (浙江温州卷)循着小王子星际之旅的足迹,可以探寻他领悟爱的历程。结合阅读积累,给下列三处分别选择相应的一项。(3分)

A.这就好比花儿一样。要是你喜欢一朵花儿,而她在一颗星星上,那你夜里看着天空,就会觉得很美。所有的星星就像开满了花儿。

B.我还以为自己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一朵花儿呢,可我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朵玫瑰花罢了。

C.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正是我为我的玫瑰花费的时光,才使我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我必须对我的玫瑰负责……

此题考査学生对《小王子》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情感主题等方面的积累。从小王子在星际之旅中“领悟爱的历程”这一情感角度来考查,学生须对作品情节和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作出选择。这一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主要情节、人物心路历程的辨析过程,是对名著整体感悟的过程,有效指向整本书阅读的考查。题干明确指出了“结合阅读积累”,既考查了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和积淀,又把名著阅读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小王子“领悟爱的历程”,何尝不是学生领悟的过程呢?“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見的”,体现出名著对于促进人们心灵成长的重要意义。

二、指向核心价值,关注深度阅读

从对核心内容的了解入手,符合名著阅读规律。《浙江省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在“语文考试目标”中,把“名著阅读”从“语文知识积累”板块调整到“阅读”板块,其考试目标有两条:①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②对作品的主题、形象、语言等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第一条将名著考查明确指向了作品的核心内容和核心价值;第二条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关注阅读本质,体现了名著阅读测评的阅读追求。浙江省名著测评这一改革创新将名著阅读引向“深水区”,对名著阅读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例2 (浙江台州卷)安徒生:“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请你联系安徒生的这句话,说说下面文字蕴含了《小王子》的什么主题。再结合《小王子》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5分)

如果你告诉大人:“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屋顶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一幢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叹:“多漂亮的房子啊!”(节选自《小王子》)

此题以安徒生如何创作童话的经验之谈作为导引,引导学生结合《小王子》的相关内容深入理解选段蕴含的思想主题,既导向整本书阅读,又导向作品的核心价值。安徒生的作品和《小王子》看似都写的是儿童主题,但其实都在反映成人世界。该题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区别,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主旨:讽刺了大人们总是忽略真正美好的东西,热衷于权势、金钱、虚荣、职务等;赞美了孩子的童心与真诚。这种迁移式的比较思考,能够实现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兼顾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给学生以形象的思想教育和深刻的人文启迪。

三、体现文本特质,渗透阅读策略

王荣生教授曾经多次强调要把小说当小说读,把诗歌当诗歌读,把散文当散文读。温儒敏教授也提出读小说跟读童话不一样,读社科类的跟读科技类的不一样,读散文和读诗歌不一样。这些观点在统编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统编教材在名著阅读部分,除介绍某部书的内容、写作特色外,还专门设置了“读书方法指导”栏目,即以该书为例,谈某一种阅读方法或某一类书籍的阅读策略,以期收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之效。这也要求名著阅读评测要紧紧把握作品的文体特征,注意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渗透,真正落实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考查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质、方法和能力”。综观2018年全国各地语文中考卷,阅读策略的渗透是一大亮色:

(一)关注文本特质的阅读策略测评

例3 (舟山/嘉兴卷)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把握作品。

以下是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4分)

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阅读策略、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这也是统编教材着力体现的。此题从文本特质出发,明确提出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把握作品。《水浒传》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的人物众多,他们往往是穿插出现,较难理清。因此,对于这类小说,关注章回目录不失为一种好的读书方法。集中阅读有关吴用的相关章回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其人生历程,全面把握该人物形象。而《简·爱》与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的小说不同,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因此,从关注叙事角度设题,能引领读者更好地走进简·爱的内心世界,更真切地感受作品抒发的情感。

例4 (浙江衢州卷)《童年》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此题直接从文本特质出发,考查不同类文本的不同特点及根据这些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童年》是长篇小说,为了解内容与写法,适宜通篇阅读;《傅雷家书》是书信汇编,独立成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等。

(二)关注人物形象的阅读策略测评

例5 (浙江金华卷)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有一百八样。”请结合第三回至第八回的内容,简要评述鲁达与其他梁山好汉的不同之处。(3分)

此题渗透了比较阅读策略的考查,通过同一作品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比较,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题目设计拓展到了整部名著,答案延伸到了材料之外,这要求学生唤醒阅读记忆,而非简单地提取表层信息。学生须将鲁智深与其他梁山好汉的性格进行比较分析,指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真实行为和体验,旨在规避单纯为应试而进行的阅读。

无独有偶,2018年的浙江宁波卷,也渗透了比较阅读策略,考查的是通过对同一人物(孙悟空)不同时期的比较,感受人物的成长变化,检测的是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能真实反映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关注思想内涵的阅读策略测评

例6 (浙江温州卷)跟着名家读鲁迅。

阅读下面《鲁迅入门读本》的“前言”和“目录”,完成5~7题。(限于篇幅,此处略去“前言”“目录”和第5题。——编者注)

6.从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一篇,在第(3)段【A】【B】中选择一处,结合阅读体会,参考示例(略。——编者注),完成阅读笔记。(4分)

A.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

B.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藏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

备选作品:《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

7.《鲁迅入门读本》旨在引领青年走进鲁迅的世界。请阅读“目录”,根据本书的编排和选择的文章篇目,探究编者是怎样来达成这一目的。(6分)

这两题,都从深入了解鲁迅的精神品质、思想内涵设题,但角度不同。第6题,借助“阅读笔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是对阅读方法和策略的针对性检测。它不仅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写阅读笔记的能力,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过去的阅读积累和阅读体验(从七年级必读名著《朝花夕拾》中选择两篇,分析选文中的语句)进行再思考。这个考题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倡导群文阅读,注重传承经典文化。第7题要求借助阅读“目录”,探究编者编选《鲁迅入门读本》的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内容的概括,了解鲁迅的心路历程,从而走近一位真实、深刻、敢于批判的作家鲁迅。

这类试题,摒弃了陈旧僵化的设题模式,注重高阶思维考查,极具思维含量,能促使学生进行真实、深入地思考,从而真正走向文本的核心,对阅读教学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四、开展专题探究,倡导主题阅读

走向对名著的感悟、鑒赏和评价,并呈现综合性和整合化已成名著阅读测评的一种新趋势。主题阅读的评测,相当于给了学生研读思考的立足点和聚焦点,学生可以此在不同文本之间就某一主题作出分析、综合、评价,甚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新观点。这样的阅读,既有阅读的广度,又有阅读的深度,有助于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7 (浙江嘉兴/舟山卷)开展专题探究,获得思考感悟。

许多名著中的人物都有“成长”的故事:《草房子》中的桑桑、《童年》中的阿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在成长路上,他们曾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困境?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请选择上面三个人物中的一个,结合作品具体情节简要阐述。(150字以内)(4分)

以“成长”为主题,整合《草房子》中的桑桑、《童年》中的阿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这三个主要人物,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作品的具体情节,列举他遇到的困境,分析他走出困境的过程,抒写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是基于整本书的阅读,开展专题探究,获得思考感悟的好题。此题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要人物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以期获得精神营养,助推精神成长。

又如2018年浙江绍兴卷,以“体现作家匠心的人物姓名”为主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人物形象,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作者这样命名的用意。这是站在“作者立场”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课内这样的例子较多,如“奥楚蔑洛夫”“香菱”“杨志”“孔乙己”等。该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别具匠心的命名的多种深意:或体现人物性格,或暗示人物命运,或寄寓作者态度,或暗示文章主旨。从探究小说人物姓名入手也是把握小说人物的重要方法。

五、采用读写结合,关注高阶思维

安德森将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前三者是“低阶思维能力”,后三者是“高阶思维能力”。生存于21世纪的人应当立足于基础知识,获得高阶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借助丰富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发现意义,建构并运用知识。名著阅读教学评价,应引导学生宏观把握名著作品,引领学生沉入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创造,注重高阶思维的考查。

例8 (浙江湖州卷)名著阅读。

【甲】

“简·爱!——简·爱!”他只知道这么叫唤着。

“我亲爱的主人,”我回答说,“我是简·爱,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回到你身边来了。”

“真的是吗?——真的是有血有肉的简?我那活生生的简?”

“你已摸到了我,先生——你正搂着我,而且搂得紧紧的。我可不是像尸体那样冰冷,也不像空气那样虚无缥缈,是不是?”

“我活生生的宝贝!这的确是她的四肢,这的确是她的五官。不过我受了那么多苦以后,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幸福了。这是梦,是我夜里常做的那种梦,我梦见像现在这样又把她紧紧搂在怀里,吻她——我觉得她是爱我的,相信她绝不会离开我。”

“从今天起,先生,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了。”

(选自《简·爱》,商务印书馆,宋兆霖译)

【乙】

“简·爱!——简·爱!”罗切斯特激动得只能说出这几个字。

“罗切斯特,我是简·爱,我回来了!”

“我不是又在做梦吧?我做过很多这样的梦,梦见我的简回到我的身边。可是醒来后,她就像空气一样消失了,她不会再消失了吧?”

“不会了,先生,我要永远留在你身边,从今天起。”

(选自《简·爱》,吉林文史出版社,李励译写)

【甲】文选自全译本,【乙】文选自缩写本。请对比分析两段文字,并结合你对《简·爱》整本书的理解,阐述全译本好在哪里。200字左右。(6分)

此题呈现的材料是简·爱与罗切斯特重逢的两个版本的片段,片段内容为作品的关键情节。试题的设计“结合你对《简·爱》整本书的理解,阐述全译本好在哪里”,将考查拓展到原著整部作品,大大拓宽了检测的空间。学生只有在读过原著并对人物形象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比较全面的回答。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全译本在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要细腻丰满得多,而缩写本因为删减了那些细腻独到的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就不那么真实、立体、丰满,《简·爱》的文学价值也大受影响。这样通过不同版本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更全面地理解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能较好考查学生在阅读中拓展联系、探究提升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2018年中考名著阅读题的命制,在常规题基础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创新,从原来琐碎、无目的、记忆作品细节的表层信息考查逐渐转向了解核心领域、关注感悟鉴赏、注重阅读指导、指向高阶思维的高品质阅读追求,命题直指整本书阅读。这种改变,必将引领教学,推动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更新,让名著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
如何让学生爱上大部头名著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
影视、学生与名著的桥梁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
如何引导小学生名著阅读浅说
高考背景下的名著阅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