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全期护理降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的护理与疗效分析

2018-10-15陶明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全期压疮体位

陶明明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四肢骨折是最为常见的骨科类疾病,主要分为上肢骨折以及下肢骨折。患者在发生骨折之后,为避免造成患者的重度损伤,应当立即进行有效的固定与包扎处理,进而避免对肌肉以及神经血管的损伤。四肢骨折的最好治疗方法就是手术,但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若不能进行恰当的护理,就会造成患者压疮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护理,会很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对四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行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1,2]。手术全期护理是有效避免患者压疮发生的主要方法,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充分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进行服务,不但可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还能促进患者的愈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上肢骨折58例,下肢骨折62例,开放性骨折67例,闭合性骨折53例。12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1.43±3.47)岁;体重46-83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9例,高中和中专学历28例,初中学历2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9.52±4.15)岁;体重45-84kg;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7例,高中和中专学历33例,初中学历20例。两组患者的骨折部位、性别、年龄、体重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给予患者预防压疮、感染以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全期护理干预:(1)术前探访患者,安慰和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利用术前访视的机会,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Braden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3]。制订压疮预防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交待清楚发生压疮的风险,避免产生医疗护理纠纷。(2)做好交接班工作。(3)选择密度高、弹性好的海绵制作成的体位垫,且以轻便、柔软、触感好的棉布做成体位垫套,要求体位垫表面无缝隙,且手术后必须立即更换并清洗,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4)体位应按照侧卧位手术将患者两腿交错分开,不重叠放置,足跟部垫小海绵圈;肩岬、髂棘或骶尾部受压时术前应按照常规涂抹凡士林。(5)实施术中防压疮护理措施,动态监测护理效果。(6)术后应与巡回护士做好详细交接。对皮肤有压红的患者要有详细记录,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术后随访,巡回护士则应根据情况尽量减少或避免患者术中受压部位继续承受压力。两组患者尽量由相同的护理人员担任巡回护士对其进行手术全期护理或常规护理,以消除护理人员方面的差异。

1.3 压疮判断标准

采用美国压疮顾问小组推荐的压疮分类标准分成4期。I期:皮肤有片状或块状的红斑,I期压疮一般可以恢复的。II期:表皮或真皮受损,临床表现为浅表层溃疡,有粉红色的基底层,无坏死组织;或表现为炎性蜕皮或水疤,包括排泄物浸泡、刺激皮肤导致的皮肤浸软。III期:表皮组织以及皮下组织受损,没有到达骨、肌肉、肌腿或筋膜,但仍可看到溃疡基底层,或伴有细菌感染,溃疡面可浅可深。IV期:除有III期的全部病理变化外,还可看到皮下组织、肌肉、肌腿以及关节滑囊的损害,甚至可导致骨骼损害,出现组织坏死的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观察组压疮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压疮情况比较[n(%)]

3 讨论

国外研究发现,术后压疮发病率不断上升,并无下降的趋势,国内外已普遍将其发生率作为评价医院护理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如何预防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护理质量标准,要求压疮发生率的指标为0,即不允许院内压疮的发生。一旦发生,均归因于护理不当[4]。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已从单纯地配合医生手术转向术前术中术后以及随访的围手术期护理,进一步推行优质护理。围手术期全期护理是指将单一患者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针对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身体情况和需要,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各种全面的和持续性的护理和照顾,以减少伤害和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在护理实践中,针对每例患者均应仔细评估压疮发生的风险,分析术中体位的重点受压部位,采用增大受压点周围接触面积、保持干燥、改用质量好的体位垫,并尽可能在术中小范围变动受压部位,避免压疮的发生。在手术全期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是:(1)术前评估应尽可能详尽,体位放置方案重点突出;(2)与手术医生一起将患者体位摆放好,尽可能的显露手术视野,同时保证患者舒适安全;(3)保持受压部位的干燥。

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手术全期护理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也明显不同,手术全期护理的患者心理状态良好,对手术的排斥和恐惧感较小,而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由于手术在肢体上穿入了多根克氏针以及骨牵引针,因而多有恐惧感心理,且容易情绪低落、产生沮丧、焦虑等现象。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手术全期护理,不仅大大减少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率,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全期压疮体位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7例骨科髋臼周围截骨术患者的护理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对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的效果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个性化手术全期护理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