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眩晕的突发性聋临床特征调查分析

2018-10-15王贤文朱镇华马月湘杨伟丽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突聋双耳前庭

王贤文 朱镇华 马月湘 杨伟丽

突发性耳聋指72h内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1],中医又称暴聋。28%~57%的突聋患者在听力下降同时伴有眩晕症状,这部分患者往往听力损害较重且预后欠佳[2]。本文对223例伴有眩晕的突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811例突聋患者中,挑选出223例伴有眩晕的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符合突聋的诊断标准[1]。

1.2方法

收集223例伴有眩晕的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听力曲线特征、主要症状及相关四诊资料等,将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E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在810例住院治疗的突聋患者中,伴有眩晕症状的患者达223例,所占比例为27.5%。(见图1)。

图1 住院治疗的810例突发性聋患者中伴眩晕症状的比例

2.2男性105例(47.1%),女性107例(52.9%),年龄23~76岁,平均(41.7±16.1)岁。

2.3单耳发病209例(93.7%),双耳14例(6.3%)(见图2);发病至就诊时间1~189d,中位数8d。

2.4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以极重度聋居多(65.3%),听力曲线以全聋型(41.6%)和中高频下降型(29.7%)为主(见图3)。

2.5耳蜗症状与前庭症状出现的时间顺序,其中113例耳鸣或听力下降与眩晕同时出现,82例早于眩晕,28例晚于眩晕。

图2 伴眩晕突聋患者单双耳发病比例

图3 伴眩晕突聋患者听力图类型分布

2.6223例患者均详细记录了舌、脉象、局部及全身四诊资料,其中辨证为外邪侵袭型47例(21.1%),肝火上扰型32例(14.2%),痰火郁闭型29例(13.0%),气滞血瘀型89例(40%),其它证型26例(11.7%)(见图4)。

图4伴眩晕突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2.7经规范药物治疗后,对比住院前及治疗后纯音听阈值,其中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137例,无效76例(见图五),总有效率为66%,提示伴眩晕的突聋患者其听力改善总体疗效欠佳。

3 讨论

突发性聋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并且高发年龄段由50~60岁向50岁以下偏移,无明显性别差异,单耳发病多见,但仍有少数双耳先后发病和双耳同时发病[3],其中伴有眩晕症状的约占28%~57%。本研究中,伴眩晕突聋患者就诊时间多集中于病程一周以内,双耳发病率10.8%,远低于单耳发病。伴眩晕突聋患者占突聋患者比例27.5%,接近30%,可能与该病可有一定自愈倾向患者未来就诊、以及部分轻度症状患者未行住院治疗有关。但女性发病率(52.9%)相较于男性(47.1%)高5.8%,与既往高彩红、蔡春霞[4-5]等研究一致,但无明显性别差异,可能与女性精神因素、前庭症状易感有关。年龄分布在41岁上下,提示高发年龄段趋于年轻。

图5 伴眩晕突聋患者治疗后疗效分布

突聋的西医病因主要有病毒感染和内耳供血障碍两种学说[6]。迷路动脉是内耳血液供应的唯一动脉,分为耳蜗总动脉和前庭动脉,当迷路动脉发生供血障碍时,可表现为突聋,亦可导致前庭功能障碍而出现眩晕。病毒感染通过影响局部微循环而损伤内耳,Iwasaki[7]等认为内耳病毒感染主要影响球囊和水平半规管的功能。另外,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能与病因有关,一般认为,血管因素的话,耳蜗和前庭症状会同时出现,病毒感染则会耳蜗和前庭受累会有时间差。本研究中,伴眩晕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以极重度为多,并以中高频下降或全聋为特点,与唐俊翔[8]等研究相一致。同时多以听力下降和眩晕症状同时出现,或听力下降先出现为临床特点,提示伴眩晕突聋的疾病特点多以耳蜗损伤为先,前庭损伤同时出现或跟随出现,但无法排除前庭先于耳蜗损伤而其症状滞后的情况。

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没有关于本病的直接论述,相关论述散见于见于暴聋、猝聋、厥聋、脑转、头风眩、旋晕、眩运、真眩运、头晕、昏晕、眩晕等病证中。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有关于眩晕与耳鸣、恶心呕吐、目系急并见的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灵枢·大惑论》曰:“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此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有不断发展,如《丹溪心法·卷四》曰:“眩者,言其黑晕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描述了眩晕与耳聋并存的现象。既往有研究显示突聋的临床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肝火上逆、痰热蕴结等型,并以气滞血瘀为主[10]。本次研究伴眩晕突聋患者临床证型分布也以气滞血瘀为主,但外邪侵袭也占较大比例,其次为肝火上扰和痰火郁闭型,急性期多以实证为主,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城市人群中,提示现代人经常面临的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冷暖失调、劳逸失度等种种因素可能久致脏腑虚损、正气亏虚,易受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后,内生瘀血、痰饮等实浊之邪蒙蔽清窍,终致窍络闭塞,功能失司而发为本病可能是其主要病机。

猜你喜欢

突聋双耳前庭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轻叩双耳好处多
轻叩双耳好处多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突发性耳聋的基因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