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员工企业培训难点及对策分析之我见
2018-10-14崔璐璐
崔璐璐
摘要:现阶段,“80后”员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但是企业传统培训模式存在很多缺陷,为保证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急需要制定科学的培训策略。
关键词:“80后”;员工;企业培训;难点;对策分析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80后”逐渐就业,进入职场后逐渐成熟,在经历过金融危机和经济复苏后,逐渐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促进企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凭借自身独一无二的性格与职业特质,极大的冲击了传统企业培训。
一、职场特征
(一)独特的性格特征
在计划生育和改革开放的影响下,“80后”的性格独特,具体表现为对自由崇尚、极强的创造力、勇于挑战等。但是他们同时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如以自我为中心、张扬而不服管教、忠诚度比较低等,从而致使他们在职场中形成一些特质,如不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力、频繁的跳槽、不清晰自身定位等。
(二)学历层次与实践能力不符
中华英才网的各项数据显示,“80”后员工的学历明显高于“70后”,本科58%、专科24%,因学历较高带给他们一定的优越感,进而导致就业现实与精英理想之间出现的落差较大。在寻求就业与进入职场后,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相应的不利于员工的进步发展。
二、企业培训难点
(一)处理培训和跳槽矛盾
为帮助“80”后员工能够快速的融入企业,培训是扬长避短的必经之路。然而,较高的跳槽离职率使企业深受困惑,即自己提高的同时也有可能在帮助竞争对手。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准备跳槽的受访者达47%、不想那么多和不开心就走的占13%、当下不考虑换工作的只占14%。另外,毕业一年后留任原单位的比率高达78.4%,两年后仅为36.7%。
(二)实现有效培训的问题
学术界和企业界尽管已经意识到开展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培训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少数企业注重培训,但不少员工并不理解,在培训中不认真、玩手机和瞌睡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对于“80后”员工而言,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不习惯传统“填鸭式”的培训模式,甚至有些方案,企业用于培训的力度比较度,但是收效不佳,有效培训的目的很难真正实现。
(三)“小皇帝”转化为职业人的问题
“80后”的成长多在顺境中,家长溺爱,习惯于张扬个性,甚至以自我为中心、专横霸道。进入职场后,急于自我展现,与他人极易发生冲突,很难摆正态度来应对各种挫折与失败,思想比较极端,时常会出现一蹶不振的情况。
三、培训策略
(一)以人为本,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与留住
人为文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与出发点。为此。企业需要综合评价“80后”员工,意识到他们的优势,确保培训的开展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尤其要致力于“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观念的改变,充分意识到培训是一种无形的投资。按照美国培训发展年会统计,企业每投入1美元,产出在50美元左右。但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花费逐渐增多,更有甚者已经占到总销售额的7%,因此提高对培训的重视是一种必然趋势。
现阶段,关于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为促进培训与跳槽问题的有效解决,急需要考虑如何将人才留住。为此,企业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合理的估计员工在经过培训后所能创造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将相关的激励和考核体系建立起来,对薪酬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另外,通过调整内外薪酬,有机结合他们的职业生涯与企业发展,让他们可以在企业中找到一种归属感,甘愿留下来,實现人生价值。
(二)培训模式的多元化
现阶段,企业培训多采用多种模式,但是在选择与配合配选方式上缺少合理性。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将现有的培训资源合理利用起来,顺势将最优组合找到,保证低投入高产出。同时,应用新颖的方法与模式,促进企业培训吸引力的显著增强。
第一,实现对合理培训平台的搭建。企业需要致力于为员工提供新颖、快捷的培训平台,采用多方位、多途径与层次的培训格局。为构建更加快捷的信息平台,需要积极的构建网络这一新型信息工具,借助网络可以帮助企业搭建合理的培训平台,共享网络信息等。在建设网络平台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各种“80后”员工所喜欢的形式,如网络论坛和微信等,以此可以将其主动性、积极性充分的激发出来。
第二,利用多种新型培训方式。如拓展训练和参观学习等,以此有助于他们纪律观念与团队合作意识的强化,意识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定位准确、避免走弯路。
第三,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期待加入新生力量,为此必须将做好入职培训工作。对于“80后”来说,进入企业时怀揣着一定的梦想,但是就业现实十分残酷,意识到自己是普通劳动者,但是又不能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适应环境,极易迷失方向。为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入职培训,如惠普公司坚持总裁和高管亲自课,联想设计“入模子”培训。
四、结束语
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80后”肩负着企业未来,为保证“人尽其才”,需要做好现代培训工作。综上所述,本文简单分析了他们独特的性格特质,明确指出了培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制定了相应的培训策略。
参考文献:
[1]边长勇.80后登场引发职场冲击波[J].管理与财富,2007 (5).
[2]刘红霞.“80后”员工的三层次激励策略[J].中国商贸,2010 (12).
[3]刘建华.浅谈超Y理论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2011 (2).
[4]马静.企业培训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7 (2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