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策略
2018-10-13潘翔何梦涛
潘翔 何梦涛
摘 要:运动康复专业是高等院校新开设的一门新专业,它是融合了医学、体育以及人体健康等各种知识的综合性的专业学科,该专业课的开设是现代生活对康复治疗的需求,满足现代人对康复,以及对体育和人体健康之间关联研究的需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运动康复专业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试图找出建设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团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困境;措施
一、引言
运动康复专业主要的目的在于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关于运动以及人体结构、基础医学等之间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关联,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的运用在实践之中,掌握康复治疗的相关技巧和方法,从而能够成为一名合格和优秀的康复治疗人员。然而由于运动康复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因此,高校在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方面还处在初始阶段,面临着很多困境,比如,生源问题、教学目标、教学教学资源与教师团队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和制约着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
二、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困境
一是学生问题。纵观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现状,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将报志愿的重点投放在了重点热门专业,对于刚刚新开设的运动康复专业很难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使得运动康复专业的社会价值无法得到理解和体现。而同医学治疗相比较,人们更加愿意通过临床治疗,而非与运动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和家长在报考专业的时候,还会选择一些就业容易的专业,对于还没有成熟的运动康复专业,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更是缺乏成熟的教学团队,使得很难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报考该专业,这样就使得该专业在毕业就业上面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也不可能在社会中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
二是我运动康复专业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团队。运动康复专业在我国属于一门刚开设的新专业,因此,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师力量,都不够完善。有的高等院校在开设运动康复专业中,没有为其配备相应的教学器材与教学资源,尤其是对运动康复专业实践教学,以及实验器械的配套更是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运动康复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而运动康复专业由于处于起步和萌芽探索阶段,使得教学资源,尤其是课程教材资料以及教师力量,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壮大。
三是我国运动康复专业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够清楚。运动康复专业是新时期的一个新专业,然而,高校开设运动康复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学生在接受了运动康复专业的教育之后,会选择什么类型的岗位就业?社会各界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什么?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可能就业的岗位是从事体育还是从事医疗健康,目前教育界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缺乏统一的定论。当然,整体来说,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关于运动和康复治疗方面的专业人才,学生在接受了专业教育之后,可以直接进入体育系统或者医疗系统,担任治疗师。然而,这种相对模糊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目标。
三、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首先,国家应该为运动康复专业提供制度的保障,高校应该健全和完善教学团队制度的建设。当前高校运动康复专业首要的任务是建设和完善教学团队的制度体系,一是要寻求国家的帮助,比如,国家应该为高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制定一系列宏观的政策与制度保障,包括对专业教师的培养,以及运动康复专业科研的资助、运动康复人才发展战略的支持等。除此之外,学校内部也应该是自己落实好规划,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其次,为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投入经费的支持。教育部门,尤其是高等教育機构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为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院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比如,地方政府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的基金来扶持运动康复专业这门新兴专业的发展,对于发展较快,发展较好的院校给予奖金的鼓励。而对于一些发展缓慢的教学团队,要予以支持,大力的促进和推动运动康复这种新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再次,建设和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层次的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团队。一个结构层次合理科学的教学团队,必然会呈现出梯形的结构,比如,教学团队的成员会在学历年龄以及教学经验上呈互补的形式,一些年长有经验的老师应该以身示范,积极调动和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青年教师快速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大力的宣传引进相关的人才加入到运动康复教学团队中来,尤其是一些具有医学背景,并且对体育感兴趣的人才,在人才引进和筛选的过程中,要做好严谨的把关工作,以保证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素养。
最后,为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一是运动康复专业教学团队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用公正客观的评价来考核团队成员,并且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团队成员评优评职称的依据。二是运动康复团队要用激励的机制,尤其是外在的奖金和福利等物质性的激励来激发团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除此之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其精神的激励,让团队成员能够不断的挑战新的工作内容。无论是精神奖励还是物质的激励,都需要公平公正,尽可能量化,这样才能保证和有效实现团队的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1]苍海,王安利,张恩铭.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产学研”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03)
[2]钱竞光,孙飙,戴剑松,张蕴琨,唐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创新研究——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教学改革创新巡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3]陈建,徐国栋,杨翼,王广兰.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