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社团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8-10-13幸世宇

青年时代 2018年26期
关键词:体育社团高校特征

幸世宇

摘 要: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能够有效的保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文章从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社交能力、心理素质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以此探讨了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素质影响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特征;功能

高校体育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营造积极健康的学风、校风产生显著影响。将特色体育社团文化同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是一种文化品牌形成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顺利成长,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体育社团概述

体育社团,是由热爱体育的大学生集合在一起而成的组织。他们会定期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在活动之中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体育竞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意识等等。体育社团的成员大都是受兴趣的驱使而主动加入进来,这与传统的体育课程不一样,体育教学课程往往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存在被动因素。也正因如此,体育社团成为体育课堂的有效补充。

二、高职体育社团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为实施快乐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的体现是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主要特点,也是体育健康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构成了完成高等院校培养目标任务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是高职学生得以实现身体锻炼、缓解压力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载体。思想教育的内涵无不体现在内容的健康性、道德的规范性、精神的高尚性等方面。当然,这种思想教育也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教育的灌输性,更多是对学生的一种自发要求,通常以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形式体现,所以具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好的体育社团往往可以为每一个高职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和充分的参与机会,是高职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兴趣爱好和运动潜能的载体,多样化课外活动的开展形式,成为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有益补充,真正体现出体育社团在高职院校存在的应有魅力。

(二)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社团中,体育社团人员是十分多的,并且这些体育社团人员也是具有一定的共同话题和实践运动交流的,因此,这对他们交往能力的锻炼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在高职院校的体育社团中还经常会组织一定的体育活动,而这些体育活动往往是具有团结配合性的,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不断地配合、互助、沟通来进行运动,这也就能够增加他们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另外,在体育运动活动中,学生还需要遵循相应的运动规则和运动精神,而这些良好的品质和意识也是其后期进入职业中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对他们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三)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应包括四个方面,身心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体育社团为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参与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对高职学生的心理效应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武术、体操项目有利于培养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养成遇事沉着冷靜的习惯;球类项目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凝聚力、机制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健身健美运动具有健体、审美、怡情与宣泄效应,提升高职学生在追求形体健美的同时注重心理发展趋势。体育舞蹈项目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古语有言“活到老,学到老”,这提倡的是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体育锻炼的问题上,也应如此。体育锻炼不是一种任务,而应该是生活的常态。体育锻炼有益身心健康,坚持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会给自己带来持久的益处。当前,高校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高校体育教学越来越注重体育兴趣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入手,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精神。让大学生明白,体育不只是养家糊口的技能,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终身体育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在娱乐中强健了体魄,锻炼了心智,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对于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体育社团的建设策略

(一)健全学生体育社团管理机制,提升社团管理水平

高校可以通过成立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委员会,确保各个学生体育社团的质量,加大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服务和管理,完善学生体育社团的各项机制。高校可以邀请财务专业教师对各个社团负责财务的骨干进行授课;聘请管理专业教师为其制定出全面、具体的管理章程和组织措施,确保各项组织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让体育社团活动“有法可依”是体育社团规范化运行的保证。在管理与服务的基础之上,该校也要建立完备的审批管理办法,并在资金和活动场所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和扶持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完善学生体育社团的相关功能,增强学生体育社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学生体育社团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加强高职院校健身文化的环境建设

良好校风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于校园而言,环境不仅是空间上的概念,还具备一定的教育作用,因此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就显得意义明显。首先,对于广大师生而言,应自觉提升其体育文化素养。其次,对于体育文化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应尽力挖掘其潜在因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环境:比如,利用大型活动举办体育知识竞赛,宣传相关的体育知识,利用现代化手段普及体育知识也是一种有效传播高职院校健身文化的途径。如在奥林匹克举办之际,进行奥运知识的宣传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使学生明白奥林匹克思想的核心是美和尊严的外化,使学生产生对奥林匹克的理性认识。

(三)体育社团应举办特色社团活动,提高成员心理素质

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设轮滑、健美操、踢踏舞、散打、跆拳道、篮球、田径、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等社团项目。利用这些社团活动,渗透心理辅导,增强参与活动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和社团领队应与成员多进行交流,关注其在活动时的情绪变化,唤醒学生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四、结语

高校体育社团以学生兴趣为引导,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由学生自主管理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社团不仅有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还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对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体育社团是体育课程的延伸,弥补了由于客观条件导致的体育课程的不足之处;同时体育社团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左仁义,谢健.大学体育社团组织的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3(5):52-53.

[2]梁源,程和风.培养大学生的健身观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

[3]付海芳.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报,2010.

猜你喜欢

体育社团高校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和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成因及其对体育课程作用简析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