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途径

2018-10-13孙丽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人文素养高中生物

孙丽娟

【摘要】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当前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仍旧将学科知识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忽视了人文素养的渗透,这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生态伦理、科学精神三个方面,就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途径,进行了细致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人文素养 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63-02

人文素养,是對人类文化进行自觉关注的意识与态度,主要体现在关注人、重视人及尊重人等方面,是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必备的一种素质。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各种生物生命的学科,教材中蕴含有大量的人文知识与内容,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绝佳素材。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各种生命奥秘的过程中,还应恰当渗透一些人文知识,以便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逐渐提高。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养,是教师应该透彻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人文素养不是能力,而是尊重人、关怀人的精神,核心内容为对人类生存价值与意义的关怀。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时,教师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特点,帮助学生发展,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深度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得他们都能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活动中体会到快乐与收获。只有这样,高中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才能获得能力与素质的同步提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细胞结构图,引导他们细致观察,接着提出如下问题“核膜的构成内容是什么”、“核仁、核孔的功能是什么”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激励学生分组交流与归纳,从而逐渐掌握大量的与“细胞基本结构”有关的生物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与透彻地了解细胞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掌握植物、动物细胞结构的差异点与共同点、了解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差异点与共同点,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合理分工制作表格,从而将各个知识点都细致罗列出来,以表格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而且还可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获得了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最终推动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同步增强。

二、秉承“生态伦理”的生命观念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规律及生物现象的课程,研究目的是实现人类和大自然所有生物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其本质是实现自然界任何生物的“人文相依”。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生物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恰当地把人文关照、人文关怀等“生态伦理”这一生命观念渗透其中,推动学生主动接纳、尊重其他生物,以便确保整个自然界始终处于平衡、和谐的关系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提出每一个问题之前,都应给学生插入一个真实案例,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讲,在讲解“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为学生穿插“中国绿发会”上的一些权威新闻,像“捕猎黑熊”、“穿山甲的命运”等,借助新闻事件将需要探究的内容引出来,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就如果生物链中的某一个物种消失后会产生什么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得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确实需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在学习“为何应保护物种多样性”问题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透彻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从而使得学生都能站在“生态伦理”的高度看待问题,明确各种物种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最终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善待、保护生物界的各种物种。

三、树立“科学精神”的探究信念

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生命课程,其从形成到一步步发展的道路是崎岖的、充满荆棘的,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蕴含着科学研究人员的大量心血与汗水。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家所发现的各种知识,而且还应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在研究中所具有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并将他们乐于奉献、造福人类的高尚品质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这才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渗透的人文素养的最关键内容。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对“光合作用”其实并不陌生,然而光合作用具体是怎样发生的,他们从没亲自观察过。针对这一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萨克斯实验、英格豪斯实验、普利斯特利实验等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让学生在细致观察实验过程中,更加直观与形象地了解光合作用的特点与内容。同时,教师在给学生展示以上实验过程的时候,还应将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补充给学生,如普利斯特利的“活命空气”故事,都可让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从而推动他们在学习中都能具有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育人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师应明确人文素养的内涵,并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恰当选择渗透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最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柳燕.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02):125.

[2]韩晶.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J].学周刊,2015(34):86.

[3]李伟.人文精神与高中生物教学的关系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5):217.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人文素养高中生物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