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途径探究
2018-10-13张卫青费菲
张卫青 费菲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14级学生党支部为例,总结该支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有效举措,梳理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思想状态,深入分析目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探索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党员培养 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73-0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团结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强调了夯实民族团结这一根本的重要性。
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14级学生党支部(下文简称14级党支部)为例,在总结支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有效举措的基础上,梳理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思想状态,深入分析目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探索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意义[1]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中的精英分子,虽然相对汉族学生而言数量较少,但却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少数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党和国家的认同、知识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播。因此,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领头人,积极把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吸收进党的队伍,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凝聚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有效举措及成效
14级党支部成立于2014年10月,其所在专业现有本科生256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7名,约占学生总数的1%,经过三年的教育培养,14级党支部现有党员61名,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9名。
1.强化理论学习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学生党员的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党员的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理论武装思想。
14级支部在低年级就以“红色朝阳班”的形式开展入党启蒙教育活动,开展包含党史教育,党章教育,入党动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并引导学员以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入党的决心与动机。支部紧跟时代步伐,严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十九大”精神学习及宣讲,在不断地学习教育中,让少数民族学生从思想上靠近党,自觉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现14级支部所在专业超过95%的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约30%的团员同学经过团内推优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2.强化民族认同工作
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都受到民族文化的限制,对以汉族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缺乏接触、了解。入校后,在本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适应过程中,通过教育、引导,既产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又能够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增强自身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期许,进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14级支部通过社会实践、学习调研、现场展示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展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增加彼此了解,增进民族融合,增强少数民族学生自豪感,同时在文化交融中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对主流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3.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帮扶活动
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等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出现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业、就业压力巨大,导致缺乏自信,甚至自我封闭心理,不适应宿舍和集体生活,出现少数民族学生抱团现象。14级支部针对实际开展党员“一对一帮扶”工作,支部成员与出现学业困难的少数民族同学结对子进行辅导,课堂学习讨论,课后辅导交流,少数民族学习困难生进步显著,学习成绩大幅提高,基本实现少数民族学生“0”挂科,切实缓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就业等挑战。
4.结合少数民族学生优势开展工作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性格活泼热情、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喜欢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通过组织文艺表演、才艺展示、体育竞技类活动,充分展示少数民族同学天赋,满足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做到寓教于乐,使各民族艺术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民族大团结的氛围,让少数民族同学体验到祖国的温暖,增强对集体和祖国的认同。
5.注重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培养
部分少数民族具有很强的群体意识,在校生活中更倾向于形成自己的小群体,借此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选择思想上进、责任心强,有较强号召力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培养,增强典型树立,让其成为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能够有效将少数民族学生凝聚在一起,有助于少数民族学生更快的融入集体,在集体工作中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共同进步[3]。
三、结束语
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意义十分重大,培育的途径手段也很重要。14级党支部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加强民族认同、开展实际帮扶、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和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培养等多种手段,真正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做好、做精,培养出合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
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是我国大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挥他们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吸收各民族的优秀人才,提高党在民族同胞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江涛、林利红,浅议高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举措[J],领导科学论坛,2012(6):21-22
[2]王喜春、李德万,高校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意义及培育途径研究[J],亚太教育,2015(23):242-243
[3]土登、邓晓琳、张震,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2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