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客教育活动在学校“落地”“生根”“发芽”
2018-10-13葛猛
葛猛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客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客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创客教育有存在的必要性,也会有发展的局限性,如何开展创客教育活动,是创客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创客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谈谈浅显的做法和想法。
【关键词】创客教育活动 创新精神 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03-02
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競争,本质上是创新、创造能力的竞争,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国家,一定可以屹立于世界之林、强国之巅。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任务。2015年5月,李克强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与众多“创客”人员交流中指出,让一代“创客”的奋斗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重要标识。2017年8月,第三届全国创客教育高峰论坛在山东成功举办,作为创客教育领域的一次高层次、高水平的大型创客文化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300多位专家、一线学科老师及创客教师聚集一堂,共同分享最新的创客教育进展和教育创新案例。创客教育正成为一个具有时代前景的新兴课题。
一、创客教育的提出和现状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本义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的特征是其内在的创新精神和素质。创客教育也就是STEAM教育,STEAM教育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被誉为美国的“素质教育”。“STEAM”是5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 Egineering(工程)、Arts(艺术)、Maths(数学)。它由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劳动力、创新力而提出的“STEM”教育战略衍生而来,旨在打破学科领域边界,培养学生包容性更强、多学科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创客教育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关注。2015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谈到未来5年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时,提出学校要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目前,全国已有多所中学引入了创客教育课程,各地也开展了多次创客的活动和比赛。
二、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学校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习惯养成、思维训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以完全发散的重要阶段,更是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阶段,所以,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1.眼界开阔、知识普及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学习竞争力压力较大的区域,应试教育的思维主导了学校的日常生活,学生多处于“三点一线”的生活,很难了解和感受到外界的科技变化和社会发展。创客教育活动教室建立、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普及知识,尤其是可以了解多学科的内在联系,更好的了解创客教育活动的内涵。
2.思维锻炼、能力提升
创客教育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校时段,正是学习兴趣浓厚、好奇心强烈的时期,开展创客教育活动课程和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发散思维。项目完成的过程,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思维训练的完善。
3.素质健全、素养提高
一个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一个人的竞争力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竞争,更是素质和素养的竞争。创客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沟通协作的能力。未来社会,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综合素养较全的人,一定是更容易获得别人认可和帮助的人,也一定是容易获得成功和成就自我的人。
三、目前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活动存在的局限性
创客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理念支撑,还需要条件、环境的良好建设,更需要师生资源的支持。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如果没有开展过创客教育活动,那么起步出发,是有很多局限性的。
1.理念、意识淡薄
一所学校的先进,一定是校长理念具备领先、意识具备超前。同样,创客教育活动的开展,从无到有,是很难受到特别重视的,究其原因,还是应试教育现象存在,尤其是中考、高考的成绩宣传,具有直接性的导向。创客教育活动是一个慢的功夫,它需要等待的过程,有时候,几年不见大的起色,也没有什么成果,都是正常的,这对急于出彩出色出成果的学校领导而言,没人愿意花时间去静待花开,因此,学校领导的理念和意识淡薄,决定了创客教育的起步极为艰难。
2.实际条件缺乏
创客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专门的场所,如创客实验室的建立,创客空间、创客中心的形成,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对于一所正常学校来说,资金本身有限,很难有领导愿意投入资金在这些“边缘”科目、“不靠谱”活动中。
3.师生能力有差异
创客教育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由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决定,对于学校来说,专业的创客教师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也缺乏创客的素养,师生之间无法形成有效合力,创客教育活动多流于形式,更多的是自我放弃了。
四、如何有效开展创客教育活动
一所学校,考试成绩自然是实力最直接的体现,表面上是分数的体现,本质上学生素养的提升。创客教育亦然,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本质体现,它与文化成绩并不矛盾,中学阶段创客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取得领导支持,悄然起步
学校的活动,如果得到领导的支持,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创客教育活动,自然也不例外。对于学校的管理来说,学生的活动开展、作息时间安排,都是提前设置好的,创客教育活动如果能够顺利开展,自然就要先列入学校日程中,取得领导的同意和认可,自然是关键。
取得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后,就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建设好创客实验室场馆。最好是悄然起步,否则,学生的兴趣不是来自自发的喜爱,而是因为气氛的热烈,或者是同伴的随行,那么学习缺乏韧性和恒心,过程自然不会长久,因为他把参与当成玩的一种消遣,而不是兴趣的拓展、才能的展示,所以,创客教育活动的开始,最好是学生在观看创客实验室和相应成果后的兴趣延展,来自心里的热爱,并自发的愿意为之努力。
2.开展创客活动,有声有色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特长,建设相应的创客实验室场馆,如创客中心、创客空间等,这代表迈出了第一步,如何有效的开展创客教育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热爱、参与,就很重要,尤其是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时间较少,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社团、选修课的时段,组织学生参与创客课程,指导老师最好提前设计活动计划,创设项目,让学生多参与,多讨论,多动手,多实践,自然也就会有更多收获。在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开展展示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知道、知晓,这样不仅更多的学生对创客教育活动产生兴趣,而且对已参加的学生来说,也是极大的认可和鼓励,也是对创客教育活动一种极好的肯定,会激发学校领导、学校老师和学生更多认同。
3.强化师生建设,与时俱进
创客教育活动的建设,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学生的勤学多思。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合理培养学生梯队,显得尤为重要。老师的成长,除了工作需要,还要多走出去参加培训学习,既是开阔眼界,也是了解、学习新科技的一种渠道,老师要把走出去参加学习和培训,当成一种成长方式,一种进步阶梯。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学习业务繁重,自主时间有限,但创客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兴趣,更需要把兴趣落实成为成果,因此,学生参与创客教育活动,平时就要利用零碎时间多动手参与项目,将自己的无限创意,变成有限可能,开花结果,对自己来说,都是极有成就感的事情。
4.举办校际交流,联动提升
一花香,不是香,满园香,才是香。对于创客教育活动来说,校际活动和交流也是极为重要的,校际交流可以互相学习长处,吸取好的做法,改进自己存在的问题,对于师生来说,都是重要的提升途径。不仅如此,通过校际交流活动,可以让创客教育呈现多样化、检验实效性,更好的让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以提升,素养得以提高。
5.参加相关比赛活动,静待花开
创客教育活动的活动开展,项目的建立和实践,都是在不断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通过参加一些相应类别、相应层次的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得以检验,可以更好的开拓眼界、积累检验,帮助学生在创客教育中,更好的成长和体验。参加比赛,不一定是为了获奖,正确的看待自身,科学的准备,有的放矢的参与,就会得到相应的成绩,学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有时候比所谓的成绩,更有价值。
目前,创客教育活动在学校的发展已经受到国内研究者的重视和实践探讨,相比较应试教育,創客教育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它给学生发展指出了单靠学习分数以外的一条新路,创客教育活动的发展有效的缓解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开展创客教育活动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尤其是多学科知识体系的融合。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投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点的创客实验室,为学生构建创客空间,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造能力,真正让他们向创客转变。
展望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有创新素养、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即使经济欠发达,条件不成熟,但是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共同目标。创客教育活动弥补了传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的缺失,创客教育活动在学校的发展,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也必将在教育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 电化教育研究
[2]高晶晶.“创客”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亚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