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职业人”为视角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8-10-13杨思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生产性高职院校

杨思明

【摘要】本文从培养“职业人”的角度,对我国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分析,传统的实训基地,与人才培养契合度不高,很难培养出企业一线需要的“职业人”,而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并构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完成“职业人”培养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场所,将教学活动有效转化为企业生产活动,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通过生产活动,形成职业能力,才是培养“职业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人 生产性 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07-02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这就对高职院校提出了要求,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力度,以“职业人”视角开展人才培养,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企业一线所需要的,标准的“职业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还不够科学、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对“职业人”的培养。虽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都有大量的投入,建有功能丰富的实践教学场所,但是,这些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没有从”职业人”这一视角去考虑,没有从“职业人”培养角度去设计实践教学所需的设备、功能、场地、职业环境等因素,因此,本文从培养”职业人”的视角,来探讨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1.“职业人”当具备的能力

本文所指的“职业人”,是企业一线成熟的员工,是全面发展的,是具备较高素质、素养、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职能能力的综合体。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培养出的“职业人”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等四个方面。

(1)专业能力

“职业人”的专业能力实际上就是企业一线工作岗位所应该具备的岗位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企业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具备了较强的就业能力。专业能力与具体的工作岗位是紧密联系的,“职业人”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企业一线岗位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要进行岗位工作分析,明确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具备什么专业知识,具备什么专业技能。

(2)社会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职业人”首先是社会人,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有较好的与他人交往、沟通、合作等能力,要积极有效的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工作任务,要学会与别人合作,与别人协调,与别人交换意见,与别人团结在一起,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同学、老师的有效帮助、指导,或者是主动帮助别人。以上就是高职院校培养“职业人”时所必需要考虑的“社会能力”的培养。

(3)方法能力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职业人”,要具有较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自身学习来进行岗位转换,适应企业发展对员工提出的各种新的能力要求,从而适应企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就是“职业人”所必需具备的方法能力,它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法能力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或者说,方法能力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上的超越,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一种能力。方法能力所强调的是,当职业或岗位发生变化时,“职业人”可以通过学习,在很短時间内适应新的职业或岗位要求。

(4)个人能力

“职业人”的个人能力包括很多,比如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等,与前面所说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有所重叠,是在“职业人”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之外的拓展和延伸。

2.生产性实训基地对”职业人”培养的影响

培养“职业人”,是高职院校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职业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关键场所。黄炎培先生曾说过“职业教育应该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我国高职院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如果从培养“职业人”的角度来看,实践教学要有针对性,要与企业生产一线相一致,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具有生产性的实训基地中展开,才能培养出企业一线需要的“职业人”。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有着与企业一线相同的职场氛围,有着与企业一线相同的岗位,有着与企业一线一致的管理要求,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成为了企业技术骨干,学生成为了企业员工,学习活动成为了企业的生产活动。学生在生产活动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企业一线的生产任务,促使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专业知识更加牢固,专业技能更加熟练自如,使学生在生产性实践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志,夯实学生的职业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五个转变。

(1)实现传统实训场所向企业生产现场转变

传统的实训基地,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操练,淡化了场所的职业氛围,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应用人才,最终要走进企业,成为一名“职业人”,脱离了职业氛围的技能训练,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要有一个适应阶段,才能进入工作状态。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传统实训场所向企业生产现场转变,具有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经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的毕业生,这个适应阶段可以有效缩短。

(2)实现课程向企业系列生产项目转变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已经从学科型转变为目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或多或少还保留着学科型的痕迹,有理论课,有实践课,也有理实一体化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实践课、理实一体化课程,大多与企业一线的生产项目是脱节的,在这一课程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一线的需要有着一定的差距。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求我们的实践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必需转化为企业系列的生产项目,学生经过系统的生产活动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实现实训教学设备向企业生产设备转变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基本上都是按学科功能划分,形成功能相对独立的若干实训基地,所采购的教学设备完成的也是单一功能的实践教学任务,而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的是系统的,一个或几个生产活动,传统实训基地的教学设备,已经转化为企业一线的生产设备,成为完成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载体。

(4)实现教师、学生向企业一线员工身份的转变

高职院校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这一阶段,尽管目前出现了冠名班人才培养、订单班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大多数还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状态。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没有教师,没有学生,进入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学生的身份,都必须转变为企业员工,转变为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员工。

(5)实现教学活动向企业生产活动转变

模仿十遍,不如真刀真枪操练一遍,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单纯的技能模拟训练,解决不了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一直处于从技能到技能的单纯重复,与为了完成企业生产活动而进行的实际操作有着一定的差距,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活动向企业生产活动的转变,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

3.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是学校自身投资建设,也可以是校企联合建设,还可以是学校与政府联合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好是联合共建,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使学校更加贴合企业生产一线,更便于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形成真实的生产过程,在学习活动中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把原来消耗性的实验实训转变为有效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基地建设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途径。

(1)把企业引入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有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扩大生产而又没有场地的情况,这种情况,企业会优先考虑把生产基地建在高职院校,对于企业而言,既解决了场地问题,又解决了技术人员问题,甚至可以用这个基地为企业持续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员,满足企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储备。对于学校而言,把企业引入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既可节约实训教学条件投入,又可以得到真实的生产工厂、生产活动,把学习活动转化为企业生产活动,确保把学生培养为“职业人”。引进企业在校内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把教学活动科学有效的融合到生产活动中,学生在基地中通过跟班、轮岗、顶岗实训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最终成为企业需要的“职业人”。

这种把企业生产车间或生产工厂引入学校的模式,是在校企深入合作基础上以展开的。学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把契合人才培养的企业生产活动搬入学校,由学业校来提供建设车间、工厂所需要的场地,提供一些基础设施等必要条件,由企业来投入主要资金购买设备,企业或者校企共同提供技术和师资,企业来自主经营,依据人才培养要求,采用企业化生产、运营、管理模式,完成对“职业人”的培养。这种模式,是高职院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模式,也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基地不仅要保证人才培养,承担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保质保量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产品研发,企业人员岗位培训等任务。

(2)学校自主办企业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也可以依据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据培养“职业人”所必需的生产性的教学活动要求,来注册成立校办企业或校办工厂,科学系统的建立一系列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自主投资建设,依托学校专业师资、专业学生,开展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等活动,可靠实现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实现对“职业人”的培养。这种校办企业是高职院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提高对“职业人”的培养质量,便于把教学活动转变为企业的生产活动而成立的。

这处校办企业所建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满足“职业人”培养的生产活动,也能满足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管理上,可以实行学校与校办企业两级管理,在学校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也就是说,企业的总经理由学校公开聘任并任命,也可以成立学校企业管理办公室,对企业进行督导,协调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把对“职业人”的培养落到实处。高职院校通过成立校办企业,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既解决了学校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又满足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实习,同时完成了企业的生产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完成了把学生培养为“职业人”的人才培养最终目标。这种模式,对高职院校的经济实力、师资水平、办学专业基础条件、实验实训装备条件等要求较高。

(3)将校内实训室打造为教学工厂,创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如果不能引入企业进学校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也没有校办工厂来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培养,最后一个途径是改造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结合人才培养需要,经过校内外专家反复论证,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把校内实训基地打造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可以对外承接生产任务,将教学活动有效转为企业的生产活动,实现对“职业人”的培养。

这种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全由学校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可以引入企业模式,也可以委托企业管理,可以采用项目外包或都企业带料进行加工生产等形式。可以完成企业小批量生产任务,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不是最主要的,对于学校来说,最主要的是人才培养,是对“职业人”的培养,对于企业来说,效益也不是最重要的,对企业而言,最主要的是技术人才的储备,是能源源不断的获得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技術应用型人才。

这种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需把企业职业环境、职业氛围,以及企业生产项目引入基地,通过基地这个载体,以生产过程为导向,设计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即企业的生产活动,实现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成长,形成“职业人”的职业能力。基地的运行是完全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教学活动,共同指导和完成学生全过程参与的企业生产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的技术及产品资源,实现教学活动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有机融合。

4.以培养“职业人”的视角开展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根本目的都是要把学生培养为企业一线的“职业人”所以,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要从培养“职业人”的角度出发,开展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更要从培养“职业人”的角度去设计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科学统筹规划,不能割裂开来,不能各自单独设计然后再强加在一起。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之初,就要以培养“职业人”的角度去设计和规划,以培养“职业人”的角度去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培养“职业人”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课程体系的开发,再到课程教学的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场所及相关设备设施等等,是一环扣一环密不可分的,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打折扣,就无法培养企业所需要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杨伦超.改革高职高专实践教学 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高教论坛,2005(1).108-113.

[2]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 实习实训,2010(9):59-62.

[3]路荣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特征与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73-75.

[4]杜学森.谈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8):9-10.

[5]蔡滟.谈谈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J].民营科技,2013(6):63-64.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生产性高职院校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