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推进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

2018-10-13叶芬胡亮亮严松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实践教学

叶芬 胡亮亮 严松

【摘要】通过在行业开展广泛调研,全面分析助产士岗位职业素质,将职业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到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来推进和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提高学生整體综合素质。

【关键词】助产专业 实践教学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26-02

1.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助产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助产士应具有更高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然而,95后高职高专学生普遍人文素养较薄弱。怎样培养让社会满意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助产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课程组通过在行业开展广泛调研,全面分析助产士岗位职业素质,将职业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到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来推进和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2.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助产人才职业素质培养举措

2.1行业广泛调研,全面分析助产士岗位职业素质

为了真正意义上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助产人才,课程组开展了广泛的行业调研,全面掌握助产士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精神,主要包括:热爱助产事业,尊重爱护母婴,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医德医风良好,主动服务意识及责任心强,自我调控及减压能力强,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持续学习和不断进取精神强。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应将岗位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全面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升华。

2.2将职业素质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日常教学教育中

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教导学生,虽然大多数技能训练对象是人体仿真模型,但学生必须时刻把模型当作真实的患者或孕产妇来对待,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注重职业素养,在点滴中不断培养职业道德及专业精神。每次上课后前2分钟,组织学生常规开展微笑热身训练——大家整齐一致,微笑着拍手一起喊“我热爱、我奉献、我成长、我开心!”口号。我们邀请助产行业专家开展知识讲座,让大家更多了解护患沟通技巧,通过一些反面案例警示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献血、社会实践活动(孕产妇满意度问卷调查)、护患沟通情景剧比赛等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2.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职业素质培养

为了加强助产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组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中开展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角色轮流扮演、小组合作教学等教学手段。角色轮流扮演法: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模拟临床真实场景完成一次技能训练,让学生轮流扮演患者或孕产妇、家属和助产士,助产士提供医疗服务,患者或孕产妇接受医疗服务。扮演患者或孕产妇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亲身感受助产士的服务(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人文关怀等职业素养),客观评价服务质量,激发自身思考,怎样才能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并在自己扮演助产士时加以改进。一轮操作结束后,同学们先自我评价,然后大家互相给予客观评价,最后教师点评,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不足,并加以改进。

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技能训练,把每项训练当作小组要共同完成的一项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任务,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大家必须发扬积极主动、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精神。

2.4完善实践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优化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忽略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精神的培养。课程组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并根据课程标准重新修订了各实践技能项目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每项技能训练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中均增加了职业素质项目评分,充分体现出对职业素质的高要求。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单项技能考核及综合技能考核时,依据评分标准,严格将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中职业素质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实践操作考核中职业素质表现在整体考核成绩中的比重。学生们通过技能训练及考核,实现提高职业素养和增强综合能力。

3.结束语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充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德育工作不能讲空话,必须要围绕、关注、服务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月萍,代阳志.高职院校德育模式之实践与反思[J].时代教育,2017,(11):12.

[2]刘翠英.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思考与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5):29-30.

作者简介:

叶芬(1979-),女,汉族,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高职助产专业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实践教学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