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8-10-13黄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岗位需求培养方法

【摘要】为了探讨高职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本文首先解析了“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内涵与特点。而后结合对“岗位需求”的理解,提出了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借鉴法、拓展法和评价反馈法。

【关键词】岗位需求 即兴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50807B3-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63-02

高职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高职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培养既要与其岗位需求相互匹配,又要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相互联系。从其培养过程来讲,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应该具有系统性;从理论的层面上分析,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分析岗位需求,培养的方法;从实践的层面上讲,高职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需要具体的实践以及对这种培养实践的评价与反馈。所以,在系统观的视角下,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及特点

“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应该关注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内涵,二是“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特点。

(一)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内涵分析

对“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内涵的理解是探讨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问题的开始。因此,下边首先对“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内涵进行一个明确的解析:

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主要是指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对于出现意想不到情况时所作的临场应变的语言反应能力,是节目主持人在非常态情况下所作的即兴发挥。[1]根据这样的界定可知,“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从其外延构成层面上分析,它应该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语言运用能力。对此,引文中也把之称为“语言反应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也好,语言反应能力也罢,它主要是指针对特殊的情况,主持人(或者是学生)运用语言工具的处理能力。在另一个方面,“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是一种“即兴发挥”能力。虽然这种情况常常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但对于它的处理却依赖于学生的日常准备。因此,“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还是日常语言交际能力的综合表现。

(二)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特点

首先,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针对性的特点。正如前边的界定时所言,“即興口语表达能力”表现在应对意外情况的处理中。所以,考查一个学生或者说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一定要结合一定的意外情况进行评价。

其次,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体现在词语的选择与交谈的方式。选词的准确与否,交谈方式的恰当与否是评价一个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好与坏的标准之一。

再次,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查还要看其语言的亲和力。面对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问题,主持人应该有不同的词汇选择和交谈方式,从而在提升语言亲和力的基础上,处理好意外发生的问题。

二、高职学生的岗位需求

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要和高职学生的岗位需求整合在一起。因此,下边我们对“岗位需求”的内涵进行逐一的解析:

(一)专业需求与非专业需求

作为一种应变能力,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体现并非仅局限于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之中。因此,无论是哪一个专业的高职学生,他们都需要一定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从广义的层面上讲,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是所有高职学生在日常语言交流中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高职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暂时性地分为专业需求能力和非专业需求能力。对于前者而言,它仅限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对于后者而言,它涉及到全部的高职学生。

首先,作为专业需求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职业能力。根据播音主持的特点,我们可以归纳这类能力的核心构成:第一,敏感话题的处理问题。面对节目中突然出现的敏感话题,作为主持人应该具备转移话题的能力。第二,具有亲和力的交谈能力。在访谈类节目中,面对特殊的访谈对象,作为主持人应该具备具有亲和力的交谈能力。其中包括词语的选择以及会话方式的改变等。第三,具有化解问题的语言预设能力。在语言交际中,语句的意义往往都具有预设性。只有确定实现了这种预设,彼此双方的语言交际才能在可控的范围之中。

其次,非专业需求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分并非是绝对的,因此,无论是否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会有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需求。例如,在工作岗位上,面对领导的突然到访,面对管理者的突击式检查,面对工友的突然发问,每一位工作者都会有即兴口语表达的机会。因此,培养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中,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分不应该绝对化,也不能绝对化。

(二)现在需求与未来需求

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面对不同的工作,面对工作环境的复杂化,不同的时代,不同人会有不同的需求。据此,我们把“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区分为适应现在需求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与适应未来需求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两类。

在时间的层面上,现在与未来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对于一个准备或正在从事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而言,他所需要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与未来节目改革所需要即兴口语表达能力都应该出现在考虑如何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操作之中。这也就是说,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要着眼于特定节目的现在的需要,而且还考虑到未来节目改变或岗位转换所需要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否则,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都将要永远落后于岗位的需求。

三、具体的培养方法与评价反馈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应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对其他院校先进方法的借鉴;二是对本地院校培养方法的改革;三是对培养实践的评价反馈。

(一)借鉴法

借鉴法提出的背景是各地高职院校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实践发展现状的不均衡性。因此,发展的不均衡,所以才有相互借鉴的可能。

首先,专业间的相互借鉴。播音主持专业训练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值得所有专業老师们借鉴。正如前边所述的那样,高职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并非播音主持专业老师自己的事情,它需要多学科老师的共同参与。因此,借鉴专业的培养方法无疑能够提升非专业老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播音主持专业中,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非即兴”储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对此有研究者认为这种“非即兴储备”主要是指:这需要主持人包括生活素材的积累储备、专业能力的积累储备、主持经验的积累储备,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在节目主持中即兴口语表达妙语连珠、引人入听,升华节目主题。[2]这也就是说,对于“非即兴储备”而言,它也需要借鉴其他主持人的经验,借鉴其他人的储备方法,才能完成对自己的“非即兴储备”。

其次,院校间的相互借鉴。在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也表现出了彼此的差距性。因此,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方法无疑能够快速提升本校的培养效果。

(二)拓展法

高职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看似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其实不然。所有的高职学生都有相同的能力的培养需求。虽然其他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要求相对低一些,但这相对较低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岗位需要并不代表着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可有可无。因此,高职院校的老师需要运用拓展法来培养学生必备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所谓的“拓展法”应该这样的理解:

首先,培养方式的拓展。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往往是播音主持专业老师的教学重点。因为其他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建议把培养方式进行拓展性研究。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的会话训练往往需要一定的话题或构建一定的语境。因此,结合这样的口语会话训练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再如,大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在读写结合的视角下训练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例如,结合某一篇课文的主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的辨析;结合一定的校园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辩论比赛。所有的这些都可以提升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拓展法的第一个层面上的含义就是把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式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融入到社团活动之中。

再次,培养内容的拓展。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现,它包括语词的选择,语境的构建、话题的选择与转移等诸多内容。因此,拓展培养的内容无疑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商务沟通能力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点也体现在实际工作环境和公司的实际运营中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中。[3]然而,彼此之间的沟通往往是一种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体现。

最后,培养媒介的拓展。在一般的意义上,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仅限于对口语交际中即兴口语表达能力问题的研究。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交际中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研究的课题。虽然英语与汉语是两种不同的口语交际媒介,但在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层面上,它们还是体现出了许多的相同点。因此,训练英语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汉语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水平。

(三)评价反馈法

高职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是一个客观的教学实践。因此,对于这样的教学实践需要一个评价反馈的过程。而且这种评价反馈的结果不仅是评判目前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实践效果的依据,也是未来改革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实践模式的重要参考。因此,评价反馈法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可惜的是目前的研究中,对这种方法的使用与研究都还相对薄弱。

总之,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为此,本文首先解析了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内涵与特点,而后结合对岗位需求的理解,提升了三个具有实效性的培养方法。即,借鉴法、拓展法和评价反馈法。 参考文献:

[1]刘妮娜.即兴口语表达特点分析[J].才智,2011(26):173

[2]胡慧梅.刍论即兴口语表达的“非即兴”储备[J].新闻传播,2015(04):59

[3]李海萍.浅析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商务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396

作者简介:

黄静,1973年4月出生,女,副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表达、语言学、礼仪文化。

猜你喜欢

岗位需求培养方法
装备实践课程几种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岗位需求的《电子商务客服》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