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

2018-10-13张小亮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张小亮

[摘要] 目的 分析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按照入院先后分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46例纳入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46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肥胖相关指数以及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 血糖指标变化观察,治疗前组间血糖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MI、腰围与WHR分别为(27.0±1.2)kg/m2、(94.3±2.8)cm、(0.90±0.03),观察组分别为(24.8±1.5)kg/m2、(91.2±3.0)cm、(0.84±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无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2.17%(1/46)、观察组4.35%(2/4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运用下,对改善患者血糖指标、肥胖症状有积极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 肥胖型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b)-0033-02

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临床高发疾病类型,发病原因为肥胖所致胰岛素抵抗,继而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为基础生活干预,配合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然而临床上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难以对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等肥胖治病机制有效改善,所以考虑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治疗方法,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该次研究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运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92例資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6~75岁,平均(60.2±6.6)岁,病程2~5年,平均(3.2±1.0)年,其中男性、女性各29例、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7~76岁,平均(61.3±4.2)岁,病程1~6年,平均(3.3±1.2)年,其中男性、女性各28例、18例。入选标准:①选择《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为依据[1],确诊疾病类型;②患者无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且无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情况,且无药物禁忌证;③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包括性别、年龄与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入院后治疗均给予基础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其他健康教育等。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西医用药治疗方法,药物选择二甲双胍(批准文号:H20023370),用药3次/d,0.5 g/次,于饭后服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用药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方剂选择逍遥散加减治疗方法,成分:天玄参10 g,当归10 g,茯苓12 g,苍白术各12 g,赤白芍各10 g,柴胡10 g,丹皮10 g,栀子10 g,薄荷6 g,甘草6 g,焦楂曲各10 g,荷叶10 g伴胃热腑食者,加大黄、决明子,伴有湿热痰阻者,加茵陈、制半夏,伴有血瘀证患者,加桃仁、鬼箭羽。用药采用水煎服方式,1剂/d,分2次用药。

1.3 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糖指标、肥胖相关指标,其中血糖指标包括HbA1c(糖化血红蛋白)、2 hPG(餐后2 h血糖)与FPG(空腹血糖)。肥胖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患者患者BMI、WHR、腰围等指标。另外,评价用药安全性,观察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由WPS xls表格录入所有数据结果,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血糖指标、WHR指标、BMI指标与腰围指标等数据组间对比由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药安全性评价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变化观察

血糖指标变化观察,治疗前观察组FBG、2 hPG指标为(9.2±2.1)、(12.0±2.0)mmol/L,HbA1c为(9.2±1.3)%,对照组分别为(9.3±1.8)mmol/L、(12.4±1.9)mmol/L、(9.1±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分别为(7.6±1.2)mmol/L、(8.4±1.5)mmol/L、(7.0±0.2)%,对照组分别为(8.8±1.0)mmol/L、(9.8±1.5)mmol/L、(8.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BMI、WHR、腰围等指标观察

治疗后对照组BMI、腰围与WHR分别为(27.0±1.2)kg/m2、(94.3±2.8)cm、(0.90±0.03),观察组分别为(24.8±1.5)kg/m2、(91.2±3.0)cm、(0.84±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评价

用药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反应,观察组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2.17%(1/46)、观察组4.35%(2/4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临床多发性代谢性疾病类型,2型糖尿病在病理特征上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肥胖因素等[2-3]。特别其中肥胖因素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独立因素,大多伴有肥胖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抵抗上更加明显,致使血糖长时间保持较高,严重影响其他机体组织功能与脏器功能[4]。临床治疗中,可选择药物控制方法,如二甲双胍的应用,其药理作用表现在对脂肪细胞刺激实现葡萄糖提取的目的,且对机体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使血糖水平降低,药物应用下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低[5]。值得注意的是,从大多研究资料中显示,单纯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并不能真正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考虑在西医用药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6]。

中医学理论中,将2型糖尿病纳入“消渴”范畴中,发病原因体现在饮食不节、情志失畅、素体阴虚等,或为肝郁脾虚,在脾胃运化职能丧失下,导致症状加重[7-8]。临床体会,肝郁脾虚可能为其为其主要病机。肥胖性2型糖尿病往往可见肝郁脾虚者,肝郁易气机郁滞,脾虚易痰湿内生,二者互相影响,致继而郁热内生,伤津耗气,痰湿交阻,水谷精微无法布施,故发为此病。对此考虑引入丹栀逍遥散加减法,君药为柴胡,舒达肝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荷葉健脾益气、去湿升清,丹皮、栀子、薄荷清解郁热、焦楂曲消食祛积。若在治疗中,取二甲双胍与中药联合用药,并配合其他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既能缓解药物消化道不适,更有助于治疗效果提高。该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血糖指标明显,同时肥胖相关指标上包括BMI、WHR、腰围等,相比对照组改善均较为明显,反映出来年和用药下治疗效果显著。另外,在用药安全性上评价,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联合用药下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运用下,对改善患者血糖指标、肥胖症状有积极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高,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聂春丽,李靖,郑世静,等.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Meta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8(3):767-775.

[2] 李小忠.二甲双胍+逍遥散加减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5):7-8,15.

[3] 赵蕾,郭志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J].黑龙江中医药,2017,46(6):59-61.

[4] 刘跃.中西医结合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4):71-72.

[5] 曹福建,张翠玲.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11):1688-1690.

[6] 李林.中西医结合在治疗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性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8):111-112.

[7] 黄绍鹏,周全,陈小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炎性因子影响的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6,11(4):639-641.

[8] 张彤,盖云,冯雯,等.运脾活血方对脾虚湿阻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脂肪激素及胃肠激素的调节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82-86.

(收稿日期:2018-02-26)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