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保守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8-10-13李宏九李志伟张晓辉闫维罡
李宏九,李志伟,张晓辉,闫维罡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骨质疏松症最为严重的终末事件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OVCF患者骨折不愈合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有明确的骨质疏松症,其年龄在60岁以上者;(2)有明确的腰背痛和伤椎棘突叩击痛,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OVCF者;(2)伤椎后柱完整,无椎管占位和神经症状,均予以保守治疗者;(3)骨折时间在10天内,排除陈旧性骨折者;(4)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无失访者。
排除标准:(1)采用PVP或PKP等手术治疗者;(2)不伴有明确的骨质疏松症者;(3)年龄在 60 岁以下者;(4)就诊时骨折时间在3周以上者;(5)伴有甲亢等严重代谢疾病,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干扰者。
1.2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严格依据上述选择标准,最终纳入2012-04-2016-01期间,我院经保守治疗的180例OVCF患者,其中男53例,女127例;患者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72.4±10.9)岁;合并糖尿病21例,心血管疾病46例,有外伤史31例。所有患者均予以保守方案治疗,具体如下:
一经确诊为OVCF,立即予以绝对卧硬板床8-10周,并口服塞来昔布0.2 g、钙尔奇 D 600 mg,1 次/d;口服骨化三醇0.25 U,2次/d,肌内注射鲑鱼降钙素50 IU,1次/d。同时,于骨折处放软垫,并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8周后,可视其恢复情况,在硬质腰围保护下进行下床活动。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并进行骨折愈合情况的判定:其中147例顺利愈合,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经X线、CT等检查提示骨折愈合良好,将其作为愈合组;另33例仍有腰背痛、且活动时加重,经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椎体塌陷、裂隙征或真空征,边缘有硬化,判定为不愈合,作为不愈合组。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内科合并症、外伤史、骨折后就诊时的骨密度、骨折形态类型(包括扁平形、凹陷形、楔形)等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组间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1.4 数据分析
对患者性别、内科合并症、外伤史、骨折形态等相关因素均采用X2检验,实际统计值则以组间独立t检验,行单因素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者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主要的危险因素。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结果如表1所示。平均年龄、骨折形态和骨密度T值与骨折不愈合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多因素回归分析
表2提示,平均年龄(S.E=0.628,β=1.419,P=0.004)、骨折形态 (S.E=0.527,β=1.516,P=0.023) 和骨密度 T 值(S.E=0.734,β=1.710,P=0.016)均是患者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
表1 OVCF患者经保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OVCF患者的逐渐增多,以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关于OVCF保守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报道也逐渐增多。戴力扬等[1]报道其发生率在10%以下,而Yoon等[2]报道的发生率为13.1%,本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为18.33%,与Yoon等的报道较为相近。其发病率的不同,可能与患者年龄、骨质疏松程度不同有关。
本研究结果发现,骨折不愈合者的平均年龄更高、骨折形态以楔形为主(15/33 VS 27/147),骨密度 T值更低(-3.65±1.13 VS-2.71±0.51),提示上述3项因素与患者骨折不愈合有一定关系。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这3项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见表2)。分析其原因,患者年龄越大,则其自身的机能退化也越严重,成骨能力越低,骨吸收加快、骨重建降低,可引起软骨内成骨速度延缓,导致骨痂内胶原纤维疏松、排列紊乱[3];另外,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不足,亦导致其骨量流失加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不足,上述因素均对骨折愈合造成重要影响[4]。骨密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也与年龄相似,骨密度越低,则骨质疏松程度越高,患者椎体内的微结构退变也越严重,易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本研究两组患者的骨密度T 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证实了骨密度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关于其骨折形态对愈合的影响,解剖学认为,椎体的后2/3存在侧支循环血供,而前1/3则无侧支循环,仅为单一终末支的血供。由此,其椎体的前1/3部分称为血供的分界点,导致其椎体前部更易出现缺血坏死[5],而与之相应的是,楔形骨折多为椎体前柱压应力造成,极易出现这类现象。本研究中,愈合组的楔形骨折仅为18.4%(27/147),而不愈合组则高达45.5%(15/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骨密度较低、骨折形态为楔形骨折的OVCF患者,其保守治疗后骨折不愈合的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