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小学应用现状
2018-10-12蒋哲文
蒋哲文
摘 要:沙盘游戏是一种心理疗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沙盘游戏的基本原理,并研究沙盘游戏在中小学的应用现状,其中主要包括沙盘游戏在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沙盘游戏在中小学心理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沙盘游戏在中小学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沙盘游戏;中小学教育;心理诊断
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教育在教育行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心理健康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正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中小学生展开积极的心理教育,保证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沙盘游戏在我国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应用还不够普及,本文将重点研究沙盘游戏在中小学的应用现状。
一、沙盘游戏的基本原理
沙盘游戏最早是一种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沙盘游戏逐渐成为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并且已经应用在实际心理教育以及心理治疗中。沙盘游戏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心理分析原理,沙盘游戏主要针对人们的内心世界,因此心理分析原理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理分析中的重点内容是对人类的灵魂展开救治,而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治疗。在该种理论分析中,每个人心中爱都有一颗发展的种子,而进行心理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心理的种子健康成长,采用无意识的方式,解决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无意识原理,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分为个体无意识以及集体无意识两种,其中个体无意识主要包括遗忘、压抑等方面内容,集体无意识主要指的是经过人类世世代代发展而来的心理经验,不能归结为个人产物,这种称为集体无意识[1]。
二、沙盘游戏在中小学的应用现状
(一)沙盘游戏在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沙盘游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特别适合语言表达系统不完善的儿童,因为沙盘游戏中特殊的游戏性,能够将儿童内心世界的想法展出来,帮助其舒缓内心的压力。将沙盘游戏应用在中小学心理教育中,是目前一种较为流行的心理教育法,由于中小学的儿童年龄较小,无法准确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而在初中阶段,处于害羞以及胆怯等心理,也无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在展开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沙盘游戏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沙盘游戏的工具,使其自主利用工具创造出一幅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给予干预。最终完成的作品象征着儿童内心的真实世界,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该幅创作作品的方式,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而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经过实际研究发现,沙盘游戏在中小学心理教育中普及程度在50%左右,仍然有部分学校没有认识到沙盘游戏对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二)沙盘游戏在中小学心理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沙盘游戏在是应用中具有心理诊断的功能,在此过程中使用沙盘游戏展开心理问题诊断,可以将儿童的心理问题分为攻击类型、贫乏类型以及歪曲类型几种。例如,在心理问题诊断的过程中,将诊断对象分为几个组,分别创作沙盘作品,并对沙盘作品展开分析,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心理情绪较为不稳定的儿童,在沙盘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心理发展较为健康的学生,创作沙盘的时间较短,由此可以看出,研究人员不仅可以对最终的沙盘创造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观察儿童的沙盘创作过程,进而判断出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该种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心理诊断中,并取得了较为明显而定效果。
(三)沙盘游戏在中小学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心理治疗中使用范围较广的方式就是沙盘游戏,该种治疗方式在实施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质量。在中小学心理治疗中,采用沙盘游戏能够帮助内心受过创伤的儿童恢复心理健康。例如,对地震中心理受过创伤的儿童,采用沙盘游戏展开心理治疗,每周一次,共持续一个月,再次经过测试发现,儿童而定心理状况有所缓解。由此可以看出,沙盘游戏在中小学整体应用的情况较为良好,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中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除此之外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沙盘游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升沙盘游戏的应用质量,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過研究沙盘游戏在中小学的应用现状以及普及程度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中小学心理教育的质量,同时还能够扩大沙盘游戏的实际应用范围。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沙盘游戏在中小学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程度,能够为今后沙盘游戏在中小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恩娜,彭贤.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的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02):315-318+332.
[2]朱海妍,刘丽琼,钟宇,王楠.团体沙盘游戏与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干预效果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07):1041-1044+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