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项目探究活动在小学自然教学中的实践

2018-10-12张敏

新一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实践

张敏

摘 要:《家蚕的一生》是小学《自然》第六册的第四单元,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动物》《鱼和蜗牛》《动物传后代》《动植物的生活环境》等内容,对动物的习性、生活环境、繁殖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将在高年级学习《生物世界》《生物的进化》等内容,所以《家蚕的一生》这一单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以家蚕为例,进一步深入、具体探究家蚕的生长与繁殖的规律,从而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有进一步的感受,又为后面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做了准备。

关键词:小学自然;主题项目;实践

一、主题项目探究活动开展的背景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在课前,我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经过统计,80%以上的学生曾经饲养过家蚕,对家蚕一生的不同阶段、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有个别学生还有饲养彩色蚕宝宝的经验,知道蚕宝宝不一定要吃桑叶。同时,根据学生的问卷,发现学生的需求是教材远远无法满足的。我便以课内教学内容“观察、记录家蚕的一生”为线索,拓展设计了三年级主题项目探究活动——《家蚕的一生》,希望通过这次探究活动,继续培养学生长期观察、记录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主题项目探究活动开展的过程

《家蚕的一生》包括《孵化》、《蚕宝宝在长大》、《结茧》和《破茧而出的蚕蛾》四个课时。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有许多生成性问题(见表1),这远远是三十五分鐘课堂难以回答的,因此我调整了授课方案(见表2),基于生成性问题,开展了主题项目探究活动。整个活动实施阶段分为三部分:“准备阶段”、“发现蚕卵的秘密阶段”、“照顾蚕宝宝的成长阶段”,并鼓励学生记录蚕的一生(见表3)。

课前调查

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三、主题项目探究活动开展的收获

(一)教师适时指导,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三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已有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指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发展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家蚕的一生》——“发现蚕卵的秘密”活动中,我在学生平时记录蚕卵变化的基础上,让他们把发现的问题、尝试解决的途径和结果都整理出来,然后针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制定探究计划,在探究计划里我重点加了“我们需要老师提供的帮助”和“老师的建议”栏目,对学生生成性问题的个性化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计划进行修改,由于指导具体、针对性强,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修改的探究计划更完整、更科学了。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尤其在经历了一到两次长周期探究活动后,对“如何进行长期探究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便于引导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探究。

以《家蚕的一生》为例:

(二)解决课堂生成性问题,促进孩子保持学习热情。主题项目探究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生成性问题,这些生成性问题多具探究价值。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很多就会一闪而过、放弃探究。在设计低、中年级长周期探究活动时,我在每个活动的实验记录表中都添设了一栏“你的问题”(或“你的发现”),就是促使学生将探究活动中的各种生成性问题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最后引导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解决。例如,“家蚕的一生”的活动中,除了让学生观察记录家蚕的生长情况和发现,还让他们记录实验中的问题,学生提出了:蚕宝宝除了吃桑叶还吃什么?彩色蚕宝宝怎样饲养?没有了蚕茧蚕蛹还能变成蚕蛾吗?等问题,在之后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针对性的做了探索,并制作了相关的科技小报。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提高了探究能力,也保持其学习热情。

(三)渗透生命教育,引领学生正确价值观。主题项目探究活动的内容往往以观察动、植物生长变化为主,所以学生有机会亲眼目睹生命的历程。例如:观察家蚕从卵、蚁蚕、白色的蚕宝宝、结茧、蚕蛾到产卵,学生目睹了整个生命的过程,感受到生命神奇的变化,成长的不易。由于学生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动、植物产生了一定的情感,在认识生命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树立起了爱护动、植物的意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企业内网接入层安全防护系统设计与实现[D].朱佳慧.中原工学院,2013.

[2]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J].陈海明.中国校外教育,2014(2).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