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与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2018-10-12许亦楠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技术长三角协同

□许亦楠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的“条块化”发展模式亟需得到改变,加快实现区域协同发展。近年,国家先后出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围绕长江三角洲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区域发展步入新阶段,区域协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是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内容,是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都对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提出新要求,高技术产业是先进技术集中领域,能充分反映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本课题将从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及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入手,分析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对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研究上海如何通过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层级,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现状研究

(一)长三角创新主体发挥基础

长三角区域发展步入新阶段,区域协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是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内容,是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从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及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入手,构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测度创新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其对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首先体现在创新主体的协同,高校和科研机构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主体,政府部门是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引导和辅助主体,企业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此外,政府也大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表1)。

表1 长三角区域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方式

(二)长三角协同发展合作领域拓宽

为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近年来,长三角两省一市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协同推进产业融合、升级、技术创新和集约发展,成立与发展了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三角嵌入式系统与软件产业联盟、长三角纺织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和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等(表2)。

(三)两省一市协同创新模式多样化

表2 长三角两省一市合作领域

上海、江苏和浙江作为长三角主要省市,具有各自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产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以及不同主体交叉发挥作用的类型(表3)。这些模式有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些可以推广成为区域性的协同发展模式,比如以企业集群为载体的区域创新系统、基于发达的高技术产业导向的区域创新系统等。

表3 上海、江苏和浙江协同创新模式及特点

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上海的政策规划

上海市一直致力于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把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科技园区,把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推进杨浦建设万众创新示范区、嘉定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漕河泾成为科技服务示范区,打造临港智能制造示范区。

(二)国内比较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5年上海市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排名第四,与广东、江苏、山东相比,有一定差距,表明上海高技术产业在总量上并不占优势。

但从上海与江苏、浙江的比较情况看,上海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情况表明,在江浙沪两省一市中,上海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在两省一市中占比较高,分别达到36.6%和34.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为16.3%,医药制造业占比为12.4%,可见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中,上海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较具有优势。

(三)阶段性特点

目前上海高技术产业显现出阶段性特征:一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推进产业高端化,上海高技术产业的目标与定位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具有国际竞争力,同时引领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重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同步进行,共同推进产业高端化;二是创新链与产业链需要加快融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实现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整合,需要区域经济协同支撑、大企业主导、以主要城市为节点,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下的上海高技术产业应该承担重任;三是区域协同创新条件下机遇与压力并存,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要创新型城市,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区域协同创新给予更多的创新资源、创新要素,有利于产业高端化转型升级,但是区域内城市间竞争、全球创新资源的获取以及上海是否充分发挥区域协同发展引领作用,都将是需要面对的压力。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及其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区域协同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要素的流动与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反馈与推动;二是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组织形态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流程、创新主体的协同发展。下文将首先对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再研究其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特别是上海高技术产业在区域协同创新条件下的发展情况。

(一)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水平

表4 2015年长三角16城市创新层级

表5 2012年长三角16城市创新层级

从长三角16城市创新情况的分析得出,2012年和2015年16城市在创新活跃程度上都划分为四部分(表4、表5),第一层级代表创新最活跃的城市,其他层级逐渐降低。2015年上海、杭州、苏州、宁波位于创新最活跃的第一层级,其他城市分散于另外三个层级,主要城市创新活跃度存在差异。

通过观察2012年、2015年长三角16城市协同创新集聚图可知(限于篇幅,图略),16城市间的创新集聚性稍弱,高创新地区和低创新地区区分明显,各城市间创新活动分散、差异较大,没有形成较强的创新合力。

长三角16城市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主要成员,在创新行为上没有明显的集聚和显著的相关性,上海虽然是区域内部创新行为活跃的城市,但与其他创新活跃城市间的相互影响较弱。

2.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度。区域创新协同度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本区域的协同创新水平,通过构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表6)计算出2011-2014年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度,主要指标如下:

区域创新协同指标体系包含创新能力、创新应用、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四个方面,其中创新应用主要通过企业创新体现。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经过层次分析法赋权计算,2011-2014年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度如图1所示:

图1 2011-2014年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度

2011-2014年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度水平呈“倒V型”,2012年达到高点,之后逐渐下降,从政府出

1.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集聚效应。产业集聚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研究协同创新情况需要先明确区域内创新集聚效应。本文试图用空间方法分析长三角16城市的创新情况,通过对主要城市及周边城市的比较,获得对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效应的直观了解。高技术产业是创新集中的领域,一个地区的创新集聚情况可以反映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特点。因此选择2012年和2015年专利申请数、科技人员数、政府对企业R&D经费投入等,分析长三角16城市的协同创新效应。台各项政策、市场自发推动,以及长三角合作发展、一体化、协同发展这些概念的提出到逐步实现已经历了一段时期,整体的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水平还有待提高。江浙沪两省一市的协同创新发展具有其特点: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创新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两省一市产业发展的同质化趋势较明显,江浙沪三地需要在协同创新中明确定位,需要进一步关注专业化的分工合作、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密切融合;创新集聚效应的发挥影响协同创新水平,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布局会随着协同模式的特点而调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模式是基于江浙沪两省一市发展既各具特色又存在共性的特点上发展而成,可以说是“存同求异”,上海应该发挥其科技创新引领区域产业高端化发展的作用。

表6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

(二)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对上海高技术产业的影响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因素的作用构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创新环境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区域协同创新对科技的直接带动,科技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区域内高技术产业发展;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推动,协同带来的创新集聚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要素的流动,资金、人力等要素会随着协同发展趋势而优化配置,有利于高技术产业所需要素的集聚。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环境是由知识、外商投资、国际贸易、人力资本等基本要素组成,对创新都具有溢出效应,直接影响区域创新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业中,以此代表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成果。因此选择2012-2015年长三角16城市新产品产值(Z),科技人员数(K)、实际利用外资额(I)、出口额(T)、高校和中等学校在读人数(S),对长三角16城市区域创新情况进行空间截面数据分析,分析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创新情况。分析结果如下:

DependentVariable :XINCHP NumberofObservations: 16

Meandependentvar :2144.08 NumberofVariables :6

S.D.dependentvar : 1617.24 DegreesofFreedom : 10

Lagcoeff. (Rho) : 0.291833 R-squared :0.946859

表7 长三角16城市创新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模型估计的统计值中(表7),R2为0.946859,模型估计效果较好。从结果可以观察出,长三角16城市协同创新发展中科技人员数和实际利用外资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明显,表明科技水平及投入与外商投资溢出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更大;而出口和人力资本(高校和中等学校学生数)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较小,表明国际贸易溢出与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因此,上海作为长三角高技术产业主要集聚城市,其高技术产业发展也最大程度地受到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环境要素的影响。

(三)上海高技术产业在区域协同创新条件下的发展

上海是长三角高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区,其高技术产业除了保持一定规模外,需要在重大技术领域、重要创新战略上发挥引领作用,突破产业同质化竞争的局限性,立足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定位,推动长三角区域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同时,也使得协同创新发展成为这一区域的重要特色。

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条件下,上海高技术产业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可以通过高技术产业研究开发投入强度、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成果率来表示,研究开发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与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协同创新成果率是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与技术市场技术流向合同数的比值。同时选取上海、江苏和浙江的数值进行比较(表8)。上海的高技术产业研究开发投入强度在两省一市中排第二,协同创新成果率排第三,都没有显示出优势。

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促进上海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协调区域协同创新与地方优化发展的关系

上海要在前期发展九大重点领域产业的基础上,对接国家战略要求、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明确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上海之前的产业定位和国家战略要求基本一致,目前上海要依托长三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契机,促进区域创新集聚,发挥地区创新合力与优势,谋求差异化发展和产业合理布局。

(二)以专业化为导向实现基于价值链整合的分工协作

应该按照产业在当地的专业化程度,以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中端、低端三个维度为标准,将各地区划分为研发及品牌核心区、生产制造核心区以及协作服务配套区三类,实行产业梯度发展战略,实现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合理分工以及区域内产业的协同发展。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地区特点,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必须充分全面地考虑各地区产业发展特点,使梯度发展战略更加科学合理,使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更加高效。

(三)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表8 长三角两省一市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与创新效果

上海要在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中取得积极发展,既需要政府制定规划、引导支持,又需要培育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目前上海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已经从看“产品”转变为看“技术”。上海推出了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主要针对规模比较大的产业化项目,可以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各种类型、规模的企业在其发展领域内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间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四)构建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处理好技术引进与自我开发的关系。合理优化区域高技术产业分工,完善投融资体系,培育成熟的市场体系、加强政府引导,以多种投融资方式引导资金流向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要利用上海构筑金融市场体系和促进金融创新的契机,为更多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寻求更好的实现方式,全面提升上海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高技术长三角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