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手指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一例

2018-10-12吕超胡小平叶庭路于波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胞质梭形小指

吕超 胡小平 叶庭路 于波

518000深圳,安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临床学院皮肤科(吕超);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胡小平、叶庭路、于波)

患者男,21岁,因右手多指发生皮下肿物伴疼痛5个月就诊。肿物初起为一针头大红斑,仅累及小指,无疼痛等不适。发病3个月后红斑迅速长大,呈结节状,数量爆发性增多,并累及无名指、拇指。皮损部分聚集,呈白色或黄色,遇冷及接触硬物后呈电击样或针刺样疼痛。患者发病以来未见其他不适,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手小指见10个直径0.2~0.8 cm黄色或白色结节,部分皮损聚集,但不融合。右手无名指、拇指各见1个直径约0.3 cm的黄色结节,肿物表面光滑,境界不清,质硬,有明显触痛,见图1。皮损组织病理:肿瘤边界不清,累及真皮全层;肿瘤组织由多量梭形细胞及少量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相互交织移行,呈束状、漩涡状或片状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少数细胞可见胞质内空泡形成,无红细胞及血管腔形成。肿瘤细胞核大,深染,少量轻度异形,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间见明显中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图2)。免疫组化(图3):细胞角蛋白(CK)、Fli⁃1、ETS相关基因蛋白(ERG)、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I⁃1)、CD3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β联蛋白均阳性,CD34小血管阳性、梭形细胞阴性,Ki⁃67约10%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EMA)、HMB⁃45、S100、结蛋白、TLE1、CD68均阴性。

诊断: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

治疗:右手小指因病灶较多,予以手术截肢;环指及拇指暂不处理,仅予随访。

图1 右手小指见10个直径0.2~0.8 cm黄色或白色结节,部分皮损聚集,但不融合。右手环指、拇指各见一直径约0.3 cm的黄色结节

图3 免疫组化检查(EnVision×400) 3A:瘤细胞CK阳性;3B:瘤细胞ETS相关基因蛋白(ERG)阳性;3C:瘤细胞Fli⁃1阳性;3D:瘤细胞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I⁃1)阳性

图2 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组织病理 2A:肿瘤细胞弥漫真皮全层,真皮浅层呈束状或旋涡状排列,真皮深层呈片状排列(HE×40);2B:肿瘤由大量梭形细胞和少量上皮样细胞组成,胞质丰富,嗜酸性,部分细胞胞质可见空泡形成,核异形少见(HE×400);2C:中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HE×400)

讨论PH较罕见,全球仅报道80余例,我国报道10余例。常见于中青年男性,发病部位多位于四肢,其中半数位于下肢,少数可发生在阴茎、肛周及胸椎等部位[1⁃3]。皮损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疼痛性结节,平均直径1.9 cm(0.3~5.5 cm)[1],可累及真皮、皮下组织、肌肉及骨组织。本例病变呈多灶性发作,累及小指、环指及拇指。其中小指皮损较多,有10个,拇指及环指各1个。结节直径0.2~0.8 cm,部分皮损相互聚集。许伟伟等[4]曾报道1例外伤后累及小指、环指的病例。但本例无诱因发病,进展迅速,皮损数呈爆发性增加,累及三指且单手指皮损达10个,既往文献未见报道。PH与上皮样肉瘤、横纹肌肉瘤及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表现相似,常通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相鉴别。

PH是一种惰性肿瘤,偶可见转移,少数病例可于短期内出现双肺转移,死亡者少见[1,5⁃6]。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复发率较高。Hornick和Fletcher随访31例患者,18例(58%)复发。多灶性复发者可予以截肢治疗,化疗及放疗常用于PH的术后治疗,单独应用者较少。Joseph等[6]曾发现1例突变为结节性硬化症(TSC1)的病例,经依维莫司治疗有效。本例患者小指皮损数较多,且进展迅速,予以截肢治疗。环指及拇指皮损数目少,进展缓慢,暂予以随访观察。现患者术后12个月,未见新发皮损,拇指及环指皮损稳定,未见进展,继续随诊监测病情变化。

猜你喜欢

胞质梭形小指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降落伞(翻绳)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铸钢件和梭形斜柱逆施工技术
旋转手指操
手指舞 《鱼儿鱼儿水中游》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高温胁迫对棉花不同胞质类型恢复系花药散粉和产量的影响
雨林游记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