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在腹部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分析
2018-10-12王新伟吕柯
王新伟,吕柯
(南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2],主要分为粘连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停止排气排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病情复杂、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较快,致死率较高[3],如何有效治疗逐渐成为医学上最关注的话题之一。相关文献指出,奥曲肽加用常规药物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本文回顾性分析48例腹部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奥曲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腹部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50.03±1.56)岁;观察组男16例,女8例,年龄40~61岁,平均年龄(48.03±1.7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腹部手术史;②有腹痛、腹胀、恶心等粘连性肠梗阻典型症状[4];③X线检查显示肠管扩张,有积气,积液而形成气液平面。排除标准:①肿瘤、转移癌等疾病所导致的肠梗阻者;②绞窄性肠梗阻、继发性肠膜炎、肠穿孔等;③腹膜后血肿、低钾血症等导致的麻痹性肠梗阻者[5]。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包括:禁食、胃肠道减压、灌肠、补液、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预防感染等,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6-7]。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针剂(瑞士诺华,国药准字:H20090948,规格:1 mL︰0.1 mg)0.1 mg皮下注射,q8h,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周[8-10]。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评分,并随访8个月,记录两组复发情况。安全性评分范围在0~10分,分值越高,治疗安全性越好。疗效判定标准[11-12]:治愈:腹痛、腹胀、恶心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腹痛、腹胀、恶心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腹痛、腹胀、恶心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腹痛、腹胀、恶心等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安全性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安全性评分为(9.04±0.53),对照组为(6.12±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2,P=0.017)。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治疗8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13]。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现炎症渗血、渗夜等现象是造成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临床大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常规药物已不能满足疾病复杂性的要求。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药理作用与生长抑素相似,可抑制胃酸、胰酶、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胃的运动和胆囊排空,直接保护胰腺实质细胞膜;减少肠道过度蠕动,增加肠道对水和钠的吸收等,作用强且药效持久[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安全性评分为(9.04±0.53),高于对照组的(6.1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个月、8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加用奥曲肽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总有效率及安全性评分,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显著,可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