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2018-10-12,,,
, ,,
目前,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亡率一直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脑卒中发病率约为250/10万人,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卒中[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仲瑛教授带领课题组通过大量病例观察分析,发现在急性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发展的一定阶段,较多病人可以同时表现血热与血瘀并见,单纯应用清热凉血法或活血化瘀法往往疗效欠佳,而凉血、化瘀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文献回顾,周玉英教授推求病理,并经临床验证和实验研究,提出“瘀热”发病学说[2],认为内科领域多种急难病症均存在“瘀热”病理因素。本研究对我院急性脑梗死病人始发证候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证候要素、既往病史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老年科及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00例,其中男136例,女6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4例,糖尿病史84例,脑卒中病史72例,吸烟史74例,饮酒史50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同时有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据。中医辨证标准:应用南京中医药大学973课题“瘀热病因在内科难治病发病中的机制研究”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证机要素量化诊断标准筛选“瘀热”证病例,证型≥10分可以诊断为瘀热证机要素。非瘀热证的中医辨证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分为7个中医证型:①瘀热证;②气虚证;③阴虚阳亢证;④风证;⑤火热证;⑥痰证;⑦血瘀证。以证型评分≥7分为证型诊断确立。
1.3 方法 记录病人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影像学检查结果,由两名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中医师依据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每个证型均进行量化评估。
2 结 果
2.1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2 占比较大的4种中医证型年龄比较 急性脑梗死排名前4种中医证型为瘀热证、风证、血瘀证、火热证,经F检验分析,4种证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不同证型年龄比较 岁
2.3 4种中医证型性别比例比较 经CHISQ检验分析,4种证型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4种中医证型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病史比较 经CHISQ检验分析,4种证型高血压、脑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3 不同证型性别比例比较 例(%)
表4 不同证型高血压、脑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比较 例(%)
2.5 4种中医证型吸烟史、饮酒史比较 经CHISQ检验分析,4种证型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不同证型中吸烟史、饮酒史比较 例(%)
3 讨 论
瘀热,是致病之因,同时又是一个病机词汇。周仲瑛教授指出:“瘀热”是指“瘀”和“热”两种病理因素互相搏结、胶结合和所形成的具有新的特质的复合病理因素,除有瘀和热两种病理因素的致病特点外,尚有自身的特性,是多种外感、内伤疾病可能出现的共同病理基础。瘀热相搏证是指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以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证型。
周仲瑛教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门诊案例中,瘀热论治者甚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病机复杂,周仲瑛教授认为“瘀热”常与其他病机证素兼夹,或蕴于脏腑、或阻于脉络,致使功能障碍与形质损害。在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研究方面,周仲瑛教授指出了中风病机有以下特点:病位在脑窍;病理因素以瘀热为中心。并提出了“瘀热阻窍”是中风的中心病理环节,火热与血瘀是重要的始动病理因素,风、火、痰、虚皆因瘀热引起,在病机上属于从属地位。同时也指出脑梗死是由于平素肝肾不足,络热血瘀,因诱因触动,气机升降逆乱,气有余则为火,瘀血夹热上冲脑窍,血脉壅滞,痰聚津凝,病在脑络,在病机方面则以血瘀凝滞为主。但是在脑梗死的中医预警机制方面还没有开展相关研究。
本课题对中医证型特点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瘀热证在所有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最高,达61.5%,占比较大的4种证型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瘀热证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高危证型,从中医证候学新的视角阐释脑梗死的发病前预警的防治,继承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探索中医药辨证治疗的经验,发挥中医学治未病的学术理念,早期发现卒中易感人群,为我国的卒中防治提供新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