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日园林文化
2018-10-11孙静
孙静
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差异逐渐展现。本文通过对比中日园林在起源、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了解中日园林文化,从而学习在园林文化中所反应的两国不同的自然观及文化精神。
关键词:中日园林;文化起源;相同点;不同点;自然观
中国园林文化历史悠久,自殷周时代,帝王及奴隶主们在闲暇之余,进行一些狩猎活动,选在动物较集中的地方作为狩猎区,可称为“囿”,是中国园林的雏形,到汉代,“囿”从天然的自然园林发展为人工建造,增加了宫殿生活设施,自此“囿”改称为“苑”,形成了园林的早期的发展形态。隋唐时期开始建造一些“苑囿”可供观赏、游乐,园林艺术开始兴盛,历经元代,融合了多个民族的风格,园林形式更加丰富,读书、礼佛、居住等功能趋于完善和成熟,园林文化更加多样化、艺术化、至明代及清代走向辉煌,中国园林文化达到全盛时期。
日本自汉代起,便有了苑园。飞鸟时代,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园林文化也受其影响,园林以山为主体。奈良时代开始,贵族文化盛行,园林以贵族宫苑为主,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入,日本贵族们开始接受汉族文化,“三山一池”的理念影响着日本园林的发展,日本园林中开始出现溪流、瀑布等景观。平安时代趋于自然化,重视日然山水、草木,园林风格趋向水与岛,形成“水石庭”风格。室町时代,园林文化的全盛时期,兴起了茶庭形式。江户时代,日本园林文化确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形成以桂离宫为代表的日式园林。
通过两国园林文化的起源,可见中国园林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苑囿的形成经历了长久的阶段,才形成早期的园林模型,而日本园林自汉代期也已经形成苑园,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漫长的发展阶段,而且自出现起便已经成型,此后也不断吸收着中国文化,足以表明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园林文化。
一、中日园林分类
1.中国园林分类。
中国园林文化历久弥新,可谓是古典园林的发源地,建筑风格独树一帜,按照所有权、建造用途及建筑风格分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三种基本类型。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和娱乐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庞大、多采用真山真水展现壮阔的山河。皇家园林在北方居多,以北京颐和园、故宫、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为皇室的亲戚、王公贵族、富甲大臣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其特点是规模较小,一般用假山假水,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如北京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
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是佛寺、道观等具有参拜、名人纪念性寺庙的园林,是寺庙、与人工及自然山水的综合体。宗教意味浓厚、具有历史和文化观赏价值,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如北京天坛、太庙。
2.日本园林分类。
日本园林园林文化从起源上吸收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特点,按照所有权也可以同中国园林分类方法,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但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适时地做了改变和调整,从室町时代开始,到明治时代确立了自身独特的表現形式,这些表现形式风格迥异,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茶庭等。
枯山水
枯山水就是没有山水,是日本独特的造园艺术。院内不做过多改造,仅以砂石、灌木进行修饰。庭院纯属观赏,不能在其中活动游玩。多用于小巧、静谧的禅宗寺院,以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如龙安寺方丈南亭、大仙苑方丈北东亭。
池泉园
园林建造以池、泉为中心,周围布置山水等景观,展现出岛国的地理特征,如南阳寺庭园。
筑山庭
顾名思义,筑山庭是在园内建造的假山为主,搭配花草树木等,一般规模较大,以展现壮阔的河山,如龙安寺。
茶庭
茶庭于室町时代兴起,面积较小 一般和园林分开,周围用竹篱围合,多设计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具有园中园的性质。茶庭是日本茶道文化发展的产物,为举办茶道仪式而设计的园林形式。
二、中日园林的相同点
1.中日园林同属于东方园林。
从中日园林文化的起源来看,基本可以确定中国的园林文化自汉代传入日本,而在此后的唐、宋、明代兴起并盛行,可以说日本的园林文化大量吸收了中国的文化风格,从文化思想上看,中日园林的哲学思想均起源于儒家、道家,之后逐渐向佛教发展,在中日园林中都体现出了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中日两国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
2.相近地理环境反应出相同的园林风格。
一个完整的园林,是一个国家的山水环境的缩影。既展现了国家的大好河山的形态,又融入了人们身边环境的元素,因此,国家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园林的建造风格和理念。
从中国和日本的地理环境来看,两国地理环境的差异基本就是大陆与海岛的区别,但大陆的内部环境基本相同。
中国山水丰富,平原较少,因此,中国的古典园林中所呈现的也是山水平衡,园中有山、有草木,有湖水、有溪流,这与中国多山多水的地理环境相呼应,因此,无论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宗教园林中,均已山水为主。中日两国依山傍水,日本四周环海,属于岛国,陆地面积较小,但陆地环境与中国陆地环境类似,均是山水丰富,平原少,因此,日本园林也选择了以山水为主的建筑风格。
三、中日园林的不同点
中日园林在建筑形态、类别属性、建筑装饰、文化背景与意识上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
中国园林规模较大,普遍大于日本园林,日本园林小巧精致,形态多样。中国园林与外界之间会用厚重的墙隔开,日本园林则较少用围墙,一般选用竹篱,表明人与自然的融合。
中日园林按园林所属均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中国园林以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为主,日文则以宗教园林和私家园林为主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日本皇家园林规模较小,中国寺院园林风格不明显,而日本寺院园林风格较明显,依靠自身塑造出来的氛围,让前来的人们自己感受佛性。
中国园林建造选材丰富,人工建造气息浓厚,呈现出的园林也华丽可观,且多以书画作品进行装饰。而日本园林,选材简单,尽管有各种类别的材料,但装饰一般选用小石块、细沙等简便的材料,来展现整个园林景观,尽可能节约材料,且书画作品装饰较少,是日本园林艺术的特点之一,体现了朴实、坦诚和省略之美。
中日两国园林的建造理念均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但这其中也不尽相同。中国古典园林偏向于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代起,诸子百家兴起,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为主,汉朝罢黜百家、獨尊儒术,儒家成为中国传统的正统思想文化,即体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及仁者的理想观念,此后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宗教艺术在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开始盛行,随着隋唐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发展,佛教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表现形式和思想精神上都有了融合和改变。佛教经历人生苦难而超脱的悲观氛围,转变成乐观欢愉、主动期待的积极思想。体现在园林文化中,则是建造手法上融合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打造、装饰设计齐全,整个园林营造出一种欢愉、舒适的氛围。
日本的传统思想更偏向于佛教思想,体现出一种较悲观的、去参透、去感悟,有出世解脱的色彩。自公元6世纪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佛教和儒学思想并存。公元12世纪,禅宗引入日本,历经镰仓和室町时代,成为对日本文化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教思想。追寻对来世的向往,是抽象的,主张内心的感悟。禅宗思想在日本园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园林是以人为建造与自然相结合,营造出的生动逼真,优雅舒适园林,为入园的人们带来乐趣和安逸;而日本园林更重自然,在天然的环境下,为人们带来静 谧、禅意和静静的思考及感悟。这也体现了中日两国不同的自然观。
四、中日两国园林文化现状
中国历史悠久,古典园林文化凭借身独特的韵味,在世界上也占据一定的地位。但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欧美文化盛行,中国的古典园林受到了冲击,欧美风的建筑逐渐在各大城市中出现,具有中国特色古典园林艺术的建筑,也或多或少的弥漫了重工业的味道。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因此,传统的古典园林艺术和现代园林艺术相结合,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日本园林艺术的发展也随着时代而变化着,自对外开放以来,不断引入欧美文化,日本在建造园林方面也开始模仿欧美,以欧美园林艺术为范本,在公园及其他生活环境中,建造西式的园林,好像更受日本民众的欢迎,但在外国人的眼中,日本园林独特的建造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日式经典,在外国人住宿的旅馆,必不可少,在加利福尼亚等地也被引入建造,因此,无论何时,日本园林艺术都是不可或缺的。
五、结语
中日两国文化艺术的美源于生活,文化差异也体现在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园林艺术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有限的空间中,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广阔的世界和多彩缤纷的大自然,也为我们带来乐趣和舒适的体验。园林艺术作为中日两国生活艺术和环境的缩影,我们通过分析对比两国园林文化的不同,从而了解了中日两国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观念,对我们日后研究中日历史、文化、人文等,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岚.日本园林中的日本文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黑龙江史志.2008年1月,第21期.
[2]吴琛群.中日古典园林建筑比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8(05):88-90.
[3]周建萍.中日古典园林美学之比较-以禅宗影响为核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1月,第34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