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

2018-10-11路丽娟郝宁波李雪刘建军蒋仁秀张德生王瑞玲

中国全科医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亚组感染率空腹

路丽娟,郝宁波,李雪,刘建军,蒋仁秀,张德生,王瑞玲*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至少影响了50%的全球人口,在发达国家其感染率为30%,在发展中国家其感染率为80%[1-2]。H.pylori是Ⅰ类致癌物质,其感染可以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胃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等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还可以导致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骨质疏松等[3-6]。

代谢综合征(MS)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MS常伴随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异常[7]。研究证实H.pylori感染会影响患者的代谢水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8]。为进一步证实H.pylori感染与代谢指标的关系,本研究分析了H.pylori阳性组与H.pylori阴性组代谢指标的变化。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7年老龄人口将是2000年老龄人口的2倍[9]。H.pylori感染是否造成老年患者代谢异常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研究H.pylori感染对老年人和中青年人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5—6月对在火箭军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 9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在进行13C呼气试验(13C-UBT)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等药物。排除标准:既往行根除H.pylori治疗、乙型肝炎抗原阳性、丙型肝炎抗体阳性;饮酒超过30 g/d的男性和饮酒超过20 g/d的女性;有胃部手术史、恶性疾病史;妊娠女性;正在服用控制血压、血糖或血脂的药物;临床资料缺失。最终共纳入1 828例体检者。

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且体检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体检结束后,收集所有纳入研究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C-UBT结果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按照13C-UBT结果分为H.pylori阳性组与H.pylori阴性组,再以年龄≥60岁为界,分为老年H.pylori阳性亚组、老年H.pylori阴性亚组,中青年H.pylori阳性亚组、中青年H.pylori阴性亚组。

体检者均经12 h空腹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约15 ml,血液标本均在4 h内完成生化检测。13C-UBT采用的方法如下:受检者向第1个气袋中吹气至饱满并拧紧,用60 ml温开水送服13C尿素试剂,静坐30 min后向第2个气袋中吹气至饱满并拧紧,收集这两袋气体置于HCBT-01型呼气试验测试仪(深圳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检测。生化检测使用迈瑞BS-3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该分析仪的配套试剂(南京颐兰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检验科技术人员完成。

1.3 诊断标准 代谢指标的异常标准:收缩压≥ 140 mm Hg(1 mm Hg=0.133 kPa)、 舒 张 压≥90 mm Hg、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血糖>7.8 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0 U/L、总胆固醇>5.69 mmol/L、三酰甘油>1.7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 mmol/L。13C-UBT结果以4为基线,≥4为阳性,<4为阴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按照《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10]进行诊断,采用腹部超声检查,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师完成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记录核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本研究1 828例体检者中,男1 447例(79.2%)、女381例(20.8%),H.pylori感染率为31.7%(580/1 828)。老年亚组共430例,其中男324例(75.4%)、女106例(24.7%),老年H.pylori感染率为33.3%(143/430)。青年亚组共1 398例,男1 123例(80.3%)、女275例(19.7%),中青年H.pylori感染率为31.3%(437/1 398)。

H.pylori阳性组收缩压、舒张压、餐后血糖及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异常率高于H.pylori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余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老年H.pylori阳性亚组和老年H.pylori阴性亚组临床资料比较 老年H.pylori阳性亚组舒张压、空腹血糖异常率高于老年H.pylori阴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余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中青年H.pylori阳性亚组和中青年H.pylori阴性亚组临床资料比较 中青年H.pylori阳性亚组收缩压、舒张压、餐后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异常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H.pylori阴性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中青年H.pylori阴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余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H.pylori阳性组与H.pylori阴性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H.pylori-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ups

表2 老年H.pylori阳性亚组和老年H.pylori阴性亚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in elderly H.pylori-positive and H.pylori-negative subgroups

表3 中青年H.pylori阳性亚组和中青年H.pylori阴性亚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in young/middle-age H.pylori-positive and H.pylori-negative subgroups

3 讨论

H.pylori定植在人类胃黏膜中,与人类共生至少88 000~116 000年[11],H.pylori感染困扰着全球 50%的人口[5]。本研究H.pylori感染率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的社会层次较高,有较好的生活环境有关。H.pylori感染同社会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密切相关[12]。本研究老年H.pylori感染率为33.3%,高于中青年H.pylori感染率的31.3%,这与文献报道H.pylori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相符合[12]。

KIM等[13]证实H.pylori感染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有关系,H.pylori感染是炎症和MS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但OKUSHIN等[14]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无关,可能与后者的研究没有排除行根除H.pylori治疗的患者有关系,也可能与两项研究人群感染菌株不同有关。本研究发现中青年H.pylori阳性、阴性亚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差异,这与ISIKTAS SAYILAR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ISIKTAS SAYILAR等[15]纳入H.pylori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8.1±12.4)岁,H.pylori未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6.8±13.9)岁,这与本研究中青年的平均年龄相仿。SOTUNEH等[16]针对>60岁的老年人的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与否在血脂方面无明显差异。H.pylori感染影响血脂调节的机制尚没有定论,可能的机制是H.pylori感染导致慢性炎症,炎性因子的长期刺激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大量释放,导致脂质代谢紊乱[15]。老年H.pylori感染者对炎性因子的刺激反应没有中青年H.pylori感染者敏感,对于中青年H.pylori阳性者,无论是否有消化道症状,只要没有根除H.pylori治疗的禁忌证,均应积极行杀菌治疗,这也许对中青年血脂的调节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获益更大。对于H.pylori阳性的老年人群,仅因血脂代谢异常或者非酒精性脂肪肝而杀菌的证据尚不足。本研究还需要结合老年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等做出综合判断。

本研究发现老年H.pylori阳性、阴性亚组空腹血糖异常率有明显差异。中青年H.pylori阳性、阴性亚组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异常率间有明显差异。有文献报道H.pylori感染后通过上调IL-6和TNF-α,增加胰岛素抵抗,引起感染者血糖异常[3]。也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易感染H.pylori,因为糖尿病患者胃蠕动减慢,胃黏膜的化学屏障发生改变,更加有利于H.pylori的定植[16]。HE等[17]曾对2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H.pylori感染对中国老年患者并没有影响。本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能影响老年患者的空腹血糖。HE等[17]的研究没有排除既往行根除H.pylori治疗的人群,且纳入的人群年龄较高,合并的代谢系统疾病较多,既往用药史相对复杂,可能会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并且研究对象是南方人群,与本研究所纳入的北方人群的H.pylori菌株可能不同。VAFAEIMANESH等[18]对211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感染H.pylori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大的胰岛素量才能达到未感染H.pylori糖尿病患者同样的血糖水平。糖尿病和H.pylori感染可能互为因果,但一直存有争议。所以,对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引起胃瘫的患者,除了需要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外,还需要筛查H.pylori。H.pylori感染产生的炎性因子引起胃泌素分泌紊乱,H.pylori感染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了血糖控制的难度。对于没有其他禁忌证的患有糖尿病的中青年感染人群,应该积极杀菌。对于H.pylori阳性的老年人群出现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引起胃轻瘫且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以考虑杀菌治疗,在选择抗生素方面尽可能选用肝肾毒性较小的药物,且需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关于H.pylori感染和高血压的关系目前仍然存在争议。现有的假设有:(1)慢性H.pylori感染直接作用于动脉壁,从而引起局部发生炎症,导致内皮细胞出现损伤或发生功能性障碍,增加了平滑肌细胞。(2)慢性炎性反应。(3)高血压患者发病后通过调整已知或可疑危险因素,如提高三酰甘油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增加纤维蛋白水平,从而能促进凝血[19]。本研究发现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其异常率间均有明显差异,且老年H.pylori阳性、阴性亚组,中青年H.pylori阳性、阴性亚组舒张压异常率间有明显差异。MIGNECO等[20]对平均年龄为(53±12)岁的人群研究发现,根除H.pylori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但发现感染人群与未感染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间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人群不同,不同人群所携带的菌株不同有关。张蕾等[19]研究发现高血压可能与H.pylori感染有关。所以,患有高血压的中青年人群还是主张积极消除H.pylori,这对于自身血压的控制以及高血压相关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获益。但是,对于老年感染人群尚需个体化的评估,再行进一步治疗。

总之,老年人代谢状况与中青年人不同,感染H.pylori后对代谢的影响不同,中青年人对于H.pylori感染后的炎性刺激要更敏感,从而对代谢系统的影响也较大。对于中青年H.pylori感染者,只要没有禁忌证,主张积极消除H.pylori;但对于老年H.pylori感染者,需要考虑患者的家族史、基础疾病、用药史、肝肾功能,以及是否具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必要时还需内镜+病理检查进一步评估,再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局限性:

(1)本研究仅是单中心的研究,以后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加以证实。(2)对仅一次诊室血压异常的体检人群,尚且不能诊断为高血压。(3)对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异常的患者,尚需要纳入糖化血红蛋白进一步评估近期血糖水平。

猜你喜欢

亚组感染率空腹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心肌声学造影评价胰岛素不同干预时间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灌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