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品德与社会》教学知行结合
2018-10-10王大钰
王大钰
摘 要: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而言,其主要是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基础,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以及社会性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为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参与社会并学会正确做人,不仅突显出以培养人才为基本的现代化教育观,同时也说明开展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侧重点并不是知识的传播,而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将知行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同时还能够学会思考、动手、做事以及做人。本文重点围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并针对如何改善小学生知行脱节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性措施,希望能够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知行结合 策略
当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行相脱离。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道德知识,并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具体行为实践中,却不能保持良好的品德行为,虽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是却没有做到,出现了一些知行相违背的现象。这种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者,并使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效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究其根本,主要还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太过传统,教学方式也过于单一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只是死记硬背的学习知识。由此可见,知行结合、学思统一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运用教材对小学生开展品德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注重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许多教学内容中也会出现生活主题、场景以及事件。注重知行相结合,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并最终内化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尽量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并让教材充当一座桥梁连接学生与社会,引导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社会中,使知行的相结合得到实现。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关于《新朋友、新伙伴》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自主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找朋友》这首歌曲,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小熊丹妮的形象,让小熊进行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熊丹妮,也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喜欢唱歌、跳舞、讲故事,希望能够成为大家的好朋友。”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带动起来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小组,共同探讨自己的好朋友,并说出自己和朋友发生的趣事?之后,教师可以随机的选出几名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班级中的新朋友以及喜欢他的哪一方面,最想对他说些什么?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由社会感受升华到自我体验,并使学生懂得怎样结交朋友、应该交怎样的朋友以及如何和自己的朋友相处等,这时学生对知识就形成了内化,使知行结合得到了实现。
二、通过情感体验,实现教学的以情促行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应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体验,实现教学的以情促行,通过对比、换位、想象以及感悟等方式,带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关于《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现“丽丽和小松鼠的故事”。看完故事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但是丽丽却选择和她最好的朋友小松鼠分开,为什么呢?如果你是小松鼠的话,你会和丽丽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之后,很快就会意识到丽丽这么做是为了让小松鼠更加自由,回到其喜欢的树林里生活。之后教师可以将一些小动物帮助人类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动物对人类的情感,并意识到动物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应该善待小动物。当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课前准备的彩纸、水笔等工具共同为小动物建造一个幸福的家园,然后将心中的寄予送给生活在家园中的小动物们。通过这种从情感体验到情感升华的过程,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就已深入内心,从而能够引导学生的实际行为。
三、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联合,促进教学知行结合的实现
培养小学生文明的品质行为以及良好的道德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训练以及培养,不断的纠正以及督促。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还是很好的,这表明了学校的教育还是较为成功的。然而,当学生离开了学校之后,可能会由于家庭的因素以及社会的不良风气而受到影响,致使学校的教育成果受到一定的打击。所以,单一的凭借学校对小学生开展道德品质教育还是不够的,学校应该联合家庭,将学校内外的品德教育相结合。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不能单一的用分数衡量孩子的能力,更应该看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质道德,这能够使孩子终身受益。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应该大力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当遇到问题时,家长也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决不能因为家校教育的相背离,而导致孩子不知所措。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关于《家人的爱》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当学生认识到家人给予我温暖和爱的时候,我也应该爱我的家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多帮助父母和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前家长都会认为小孩子不懂事,只会添麻烦,但这次却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不但没有拒绝孩子的帮忙,反而耐心的教孩子应该怎样做家务。孩子与家长之间其乐融融的相处,促进两者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了。学校开展的各种品德教育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能够在加深学生的体验的同时,使其不良行为在家长的监督下得到了及时的遏制。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品德的养成、道德观的树立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漫长的体验、实践以及内化的经过。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材对小学生开展品德教育,通过情感体验,实现教学的以情促行,并构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联合,促进教学知行结合的实现。注重培养学生将知行相结合,不仅能够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动手、做事以及做人。
参考文献
[1]刘永春.优化教学策略,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36):63-64.
[2]姚玲香.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主发展——如何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J].学周刊,2016(11):59-60.
[3]杨风渤.自我发展理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J].學周刊,2015(2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