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闻香五日:克罗地亚散记

2018-10-10叶治安

上海城市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克罗地亚

叶治安

摘要:扎达尔早在3 000年前就有城市的雏形了,有港口商业活动,有海上贸易往来,还有小规模的市政建设,现在最著名的景点则是亚得里亚海边的那架巨大的“海风琴”。斯普利特是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有20万左右的人口,现已转型为商贸和旅游,成为克罗地亚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许多酒店和办公楼正拔地而起。历年来站在奥运会和世锦赛最高领奖台上的斯普利特运动员有数十人,体育在斯普利特已成为一种民间的生活方式。世界上有两大文豪曾盛赞杜布罗夫尼克:一是拜伦,他称此城是“亚得里亚海边的明珠”;二是萧伯纳,他留下一句“如果你想看天堂是什么样子,那么去杜布罗夫尼克吧!”

關键词:亚得里亚海;风土人情;巴尔干半岛;克罗地亚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4.017

我在键盘上敲打出这个题目时,眼前仿佛再现出俄罗斯第21届足球世界杯决赛的场面——那个亚得里亚海边只有400万人口的蕞尔小国,虽然没能登顶,但同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中国大陆的50后、60后对亚得里亚海耳熟能详,因为那儿有一盏“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半个世纪前,这个国家在中国大陆几乎是家喻户晓,整整一代人,就是看着《海岸风雷》《宁死不屈》《广阔的地平线》等这些阿尔巴尼亚影片长大的。但4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阿尔巴尼亚是整个欧洲最穷、最落后的国家,人均GDP在世界上排位百名开外,而亚得里亚海边的另一个国家、从前南斯拉夫分化出来的、独立不到30年的克罗地亚,却一跃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人均GDP达13 00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60位。

2016年9月,我去巴尔干半岛旅行,曾在克罗地亚逗留过5天。虽说时间不长,但也算见识了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扎达尔

从整体上看,南欧城市的历史一般都比北欧长,我个人觉得这主要是地理位置使然:首先,南欧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欧。在古代,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所以,能否建城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地形这两个客观外部条件。其次,受古希腊、古罗马的影响,南欧大部分地区的社会文明进程要早于北欧,这就从社会发展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历史的长短。但是,现在北欧的社会发展水平,要胜南欧一筹,甚至“两筹”,这在当下是个社会学研究的大课题,不是三言两语所能道明的。

扎达尔早在3 000年前就有城市的雏形了。公元前9世纪,利布尔尼亚人在亚得里亚海边小岛上建了一个居民点,有港口商业活动,有海上贸易往来,还有小规模的市政建设,但历史文献上记载它还曾是一个海盗窝点,所以她没有被列入建城正史。扎达尔真正发展为城市已是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当时有像模像样的城市街道布局,市中心还有一个广场和一个公共浴池,供水系统是一条长达40公里、来自弗拉纳湖的引水渠,这些基本建设可以说都是当时罗马帝国城市的标配。所以,扎达尔在世界上一直享有历史名城的盛誉,只是我们中国大陆游客所知甚少而已。

扎达尔虽然是个著名的港口城市,但她并没有发展成大都市,直到今天这座城市仍旧很小,面积200平方公里不到,大概相当于上海闵行区的一半,人口也只有8万多居民,相比我们中国大陆,她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乡间小镇。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每年却吸引了全世界上百万游客的光临。

因为地处“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半岛,所以千年以来克罗地亚也是战火不断,最近一次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独立战争。当时克、塞两族恶斗整整5年,期间扎达尔亦卷入其中,很多中世纪甚至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古迹在战火中遭到毁坏。据当地人介绍,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中世纪的教堂,包括公元9世纪所建的圣多纳图斯教堂,还有达尔马提亚地区最大的圣阿纳斯塔西亚天主教堂等都是战后修复的。

我个人认为,扎达尔最著名的景点不是古罗马和中世纪的遗存,而是亚得里亚海边的那架巨大“海风琴”,尽管它不是古迹,但它的神奇令人钦羡。我去的那年正好是海凤琴建成10周年,据说它的设计者尼古拉·巴希奇从小就喜欢聆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响,设计灵感来源于古希腊人的水力风琴,这个旷世杰作伫立在亚得里亚海边,白色石阶下暗藏着35条大型风琴管。每条风琴管都由一股气流鼓动,通过一条浸入海水的塑料管道让海浪将海水推入风琴管,海水涨落会在风琴管中形成气压变化,音乐声由此而产生。我觉得这与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的描述异曲同工,我认为“海凤琴”的设计就是这一原理。

因为世界杯,所以国人知道了克罗地亚足球的厉害,实际上这个国家的水球、手球更厉害,都得过世界冠军,而她的足球亦非偶尔爆冷,早在20年前克罗地亚就已取得世界杯第三名了,当时这个国家还刚刚从战火中走出来不到三年。

斯普利特

我在求学时上欧洲古代史课,很敬仰古罗马的戴克里先大帝,因为他开一代先河,主动让位,这从根本上颠覆了世袭制。几年后,当一群罗马参议员要求戴克里先重登帝位,以帮助罗马帝国克服政治危机,他拒绝了。戴克里先带着前来的参议员们参观他亲自设计的行宫和花园,说自己只想颐养天年,不想再参与世间纷争。不管史家与后人以什么样的角度去诠释和理解戴克里先的所作所为,但没人否认他的行为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历史意义。

戴克里先建造的宫殿,距今已有近1 800年的历史,它就矗立在今天克罗地亚的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现名戴克里先地宫,号称地宫,实际上并不是埋在地下,而是比平地略低了约一米。我去参观时,发现里面阴暗潮湿,而且还“宫”徒四壁,连最简单的家用也没有,我觉得这符合真正的历史,因为整整18个世纪过去了,里面的东西早已像它的主人那样,化为尘埃了。戴克里先宫虽已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但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钦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业内人士,都认为斯普利特的建城史与戴克里先宫的建造有关,但这不精确,因为公元前6世纪时,古希腊人就在这里建立了殖民地,并且和周边的伊利里亚部落进行贸易往来,应该说,那才是斯普利特城市的起源。

斯普利特现在是克罗地亚第二大城市,有20万左右的人口。我们或许认为20万人口已号称第二大城市,会报之一哂,但人们有所不知,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除了个别首都,很少有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他们那儿5万人口的城市级别已相当于中国大陆的“地市级”了。斯普利特曾是前南斯拉夫最大的客运港和军用港口,前南斯拉夫海军与亚得里亚海岸军区司令部就坐落于此。当克罗地亚于1991年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时,这座城市曾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战斗,当时的南斯拉夫海军护卫舰“斯普利特”号向城市和周边地区发射炮弹。虽然城市的损失不大,但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員伤亡,而且老城中心也遭到炮击,这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老城与戴克里先宫一样,都是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

战争必然导致经济下滑,斯普利特也不例外,但这种衰退在新世纪初被遏制了。前南斯拉夫时期,因为区位优势,所以斯普利特有很好的工业基础,拥有现代化、多种工业门类,包括造船、食品、化工、塑料、纺织、造纸等。现在斯普利特的发展模式已转型为商贸和旅游,她已成为克罗地亚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我去时发现许多酒店和办公楼正拔地而起。

斯普利特的竞技体育也值得一提,因为她盛产世界冠军,其中最著名的是前温网男单冠军戈兰·伊万尼塞维奇以及马里奥·安契奇,1968年奥运会百米蛙泳冠军德拉加尼亚,以及女子跳高世界冠军弗拉希奇等。资料显示,历年来站在奥运会和世锦赛最高领奖台上的斯普利特运动员有数十人。一个只有20万人的小城市,能产生这么多的世界冠军,这实在令人惊诧!更重要的是,这些世界冠军和世界顶尖球类运动员,从少年时期开始在俱乐部的训练都是自费的,用我接触过的当地一位体育官员的话说,“我们城市的经济能力有限,市民不可能同意拨出专款来培养运动员”。所以体育,在斯普利特、在克罗地亚不是一种经刻意培训后去争夺荣誉的集体行为,而是一种民间的生活方式。

杜布罗夫尼克

我臆测,中国大陆知道米兰·米利西奇这个名字的大概不会超过1 000人,但在克罗地亚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是个极有才华的著名诗人。但是很可惜,1991年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时,杜布罗夫尼克遭到前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攻击,在长达7个月的武装冲突中,共有一百多名市民遇难,其中包括米兰·米利西奇。前南军队祸及平民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战后国际战犯法庭对肇事者进行了起诉,负责战事的指挥官帕夫莱·斯特鲁加尔将军被判处入狱8年,因为他下令炮轰杜布罗夫尼克老城(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致使城中有一半多的建筑物被毁。

世界上有两大文豪曾盛赞杜布罗夫尼克:一是拜伦,他称此城是“亚得里亚海边的明珠”;二是萧伯纳,他留下一句“如果你想看天堂是什么样子,那么去杜布罗夫尼克吧!”实际上杜布罗夫尼克是座袖珍小城,虽然老城边上还有一座新城,可全城居民仅4万出头一点。我估计中古时期的杜布罗夫尼克更小,因为那座绕城一圈的老城墙一共才3公里,试想,全长3公里的城墙能圈进去多少风物呢?但千万别小觑这块弹丸之地,她现在是亚得里亚海边最大的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她的旖旎风光和宜人气候,吸引着如拜伦和萧伯纳一样的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旅游者。杜布罗尼克还以典藏丰富名震寰宇,据说在圣方济各会修道院的图书馆里藏有3万卷图书和22件羊皮纸手抄卷,以及1 500份极具历史价值的手写文献,这些文献弥足珍贵。所以,杜布罗夫尼克在欧美享有“斯拉夫雅典”的美名,而这也从某个侧面佐证了拜伦和萧伯纳的赞誉。

杜布罗夫尼克居民成分极其复杂,4万多市民中竟有20多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以小小的城市里各种风格的教堂林立,有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拜占庭式,应有尽有。其中具有翘楚地位的是圣弗拉霍教堂,这是为了纪念杜布罗夫尼克城的守护神于18世纪修建的。但我最感兴趣的是尼克犹太教堂,历史文献上介绍说,这是欧洲第二古老的,而且至今还在使用的赛法迪犹太人教堂。它建成于1352年,隐匿在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很窄的一条弄堂里,隔壁是托雷迪诺家族,这个家族几百年来一直看守着教堂。

你别看杜布罗夫尼克是个只有4万多人的小城镇,但却有一个国际机场,虽然没有铁路经过,但公路网却是四通八达。

南欧三大半岛,伊比利亚(西班牙和葡萄牙)、亚平宁(意大利)、巴尔干(前南斯拉夫诸国、保加利亚等),我都已光顾,虽然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的人文历史资源举世罕见,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巴尔干。

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还是从现实状况来考量,巴尔干半岛都不能被认作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地缘政治或文化意义上的名词。因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因为民族恩怨、宗教冲突、文化差异、政治分歧、边界纠纷等一系列难以消弭的千年矛盾,使这一地区地获得了“欧洲火药桶”的称号。上个世纪末南联盟的分崩离析,一度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态势。但是,千万不要因为巴尔干地区的不平静,就对去那儿旅行产生心理障碍,实际上,当地民族之间的不睦对游客没有丝毫影响,去巴尔干半岛旅行的人从没发生过什么安全问题,相反对巴尔干各民族的待客之道却是有口皆碑(我深有体会),因为好客在巴尔干是一种传统。迄今为止,我没听说中国大陆的旅行者对巴尔干半岛的旅游环境有什么非议。

还有一点我可以告诉各位,巴尔干之所以是“火药桶”,那是因为它不但是战略要地,而且是一块物产丰饶的富庶之地,其自然风光绝对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这就是去巴尔干半岛旅行的理由!

责任编辑:施 煜

猜你喜欢

克罗地亚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克罗地亚Grand Park酒店
克罗地亚萨瓦河河滨创意公共空间
马不停蹄
克罗地亚赛前撤助教
克罗地亚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