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住乡愁,讲好朝阳地名故事

2018-10-10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钟亚利郑丹娜

辅导员 2018年19期
关键词:朝阳区朝阳乡愁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 钟亚利 郑丹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化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住乡愁”,就是要记住本来,延续根脉,传承几千年来深藏于中华文化基因中的家风祖训、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对于垂杨柳中心小学的教育者来说,就是要从小在队员们心中种下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北京市朝阳区建区60周年。在日月轮转中,朝阳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朝阳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和驻华机构,还坐拥CBD核心商务圈,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也曾在这里。如今的朝阳区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经济强区和对外交往的窗口,是令世界瞩目的一颗“明珠”。

为此,垂杨柳中心小学少先队组织队员们开展了“记住乡愁,讲好朝阳地名故事”主题活动,引导他们把家乡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把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巨变展示出来,激发他们身为朝阳人的自豪与骄傲,进而主动争当新时代好队员。

开启“乡愁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成立了“杨柳书院”,着力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孵化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聚拢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杨柳书院』

队员们用情景剧的方式演绎“朝阳地名故事”

依托“杨柳书院”这一资源平台,学校邀请了各领域的名家走进校园,为队员们讲述朝阳的历史,帮助他们积累知识,开阔眼界。朝阳区老一辈政工师马仲清先生给队员们介绍了南下坡的地理位置、地名由来的故事:在解放前,因这里地势低洼又位于观音胡同的南边,当地居民便称之为“南下坡”。这里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居民主动保护战士;回族同胞冒死守护马骏烈士遗体;发洪水时,居民齐心救助临产孕妇;还有山鹰足球队和高跷会的故事等。队员们被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心中也悄然萌生了解朝阳、记录家乡历史的愿望。他们纷纷表示要去探究自己所在社区名字的由来,再向伙伴们讲述家乡故事,传承家乡文化。

老一辈政工师马仲清先生向队员们介绍“南下坡”的故事

学校少先队主动引导队员们挖掘朝阳区的历史和人文故事,了解朝阳区如今的文化与环境,寻找家乡的进步与和谐,以“乡愁教育”增进队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自豪感,激发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在探索中,学校逐步把“乡愁教育”的主要内容确定为文化遗产教育、国情教育、民俗教育、乡土教育等。

做实“乡愁教育”,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学校依托“乡愁教育”,不断增强队员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和践行。在用好“杨柳书院”的基础上,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发出号召,每个中队认领一个朝阳地名,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队员们讲述“朝阳地名故事”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实践,一般是指“围绕某个真实世界的主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实践,完成某项任务或某一制作,从而去发现和开发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的强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认领一个地名,寻找一条线索,反映一个主题,成为“记住乡愁,讲好朝阳地名故事”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要求。学校每个中队认领了一个地名,队员们自主设计调研方案,并邀请家长参与信息搜集、处理,进行调查研究等活动过程。比如,朝阳区有大大小小的社区、村落几百个,每个地名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丰富鲜活的故事。学校本部校区所在地——松榆里原来就是一个小村落,没有几户人家,村东边是“架松树村”,村西边是“架榆树村”,于是分别取“松”“榆”两字,得名松榆里。在调查地名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40年里一个小村落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比如,“垂杨柳”是学校的发源地,认领“垂杨柳”的中队的队员们通过网络查阅、与周围居民访谈、采访北京工业大学附中退休老教师等途径,不仅了解了“垂杨柳”地名的由来,还发现了学校与北京工业大学附中的渊源:北京工业大学附中建成于1957年,前身是北京市102中学。上世纪50年代的垂杨柳地区并不叫垂杨柳,属于关厢地区。由于这一带杨柳依依,田野广阔,才得名“垂杨柳”。上世纪50年代末,北京市加大对这一地区的开发,内燃机厂、北京人民机器厂、北京齿轮厂等大型工厂在此建设起来。1960年,国家在这个大规模的工业区建立起了“北京工业大学”。为满足工人子女的上学需求,1962年,建立了垂杨柳第一小学,后来发展为今天的垂杨柳中心小学……

在自主探究、调查的项目学习活动过程中,队员们了解了自己所在学校的历史,心中充满了自豪感;提高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养成了科学思维和良好的行为模式 ;更深切地体验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开发“乡愁教育”课程,培育队员文化自信

随着各中队以分组的形式积极开展活动,队员们制作的“朝阳地名故事”幻灯片、撰写的调研报告、绘制的手抄报等成果迅速汇聚。于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各中队开展了“了解历史,记住乡愁”讲朝阳地名故事比赛,鼓励队员们分享活动中的发现与感悟。比如,五(1)中队家住“潘家园”的队员们神采飞扬地为大家讲述了在调研中获悉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末,有一位姓杨的叔叔在潘家园旧货市场里竟然碰到了克林顿总统……这个故事让大家既感到意外,又很自豪。他们感慨地说:“看,我们潘家园多出名,连美国总统都来逛!”

在“乡愁教育”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了解了朝阳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与新中国十大建筑拆迁有关的永安里故事、两层楼的呼姓人家发展为CBD的事例、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犯的八里桥之战……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地名故事,使队员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盛,爱国之情高涨。

面对队员们众多的项目研究活动成果,学校决定以其中的优秀调研材料编辑“记住乡愁,讲好朝阳地名故事”校本教材,而且,选题、编撰、校对等工作都交给队员们来完成,以此培养他们对家乡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

深化“乡愁教育”,实施“百十一”工程

为了让“乡愁教育”对少先队员有更深远的影响,学校开启了“百十一”工程,正在筹备结集出版100个朝阳地名故事、评选10个项目学习优秀案例、建设一条朝阳地名故事走廊,持续推进“乡愁教育”在教材、课程、案例、题材等领域的开发和研究。

钟亚利校长介绍“百十一”工程

在队员们的积极响应和实践探索中,学校科研部门目前已遴选出近百个可纳入“记住乡愁,讲好朝阳地名故事”校本教材的调查素材。大屯、垡头、劲松等项目学习优秀案例,也将成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内容。

学校还将持续引导队员们深入挖掘朝阳地域文化,比如,朝阳的“红色文化”“水系文化”等,教育、激励队员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队员们主动向全国少年儿童发出“记住乡愁,你我共讲中国好故事”的倡议书,希望能与更多小伙伴一起分享家乡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朝阳区朝阳乡愁
朝阳区成立街道快递外卖行业联合工会
明理博学 厚德尚美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简介
永远的乡愁
美是童年朝阳
乡愁
迎朝阳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九月的乡愁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不许耍赖